徐凤年收到离阳皇室的密信后,心中那股隐隐的不安愈发浓烈。他深知,离阳皇室向来对北凉心存忌惮,此次密信,必然不会带来什么好消息。他缓缓打开密信,展开那质地精良的信纸,目光在字里行间游走,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信中,离阳皇帝先是用了一番华丽的辞藻,对北凉在此次与北莽战争中的胜利表示了祝贺,言辞之间仿佛真的对北凉的战功深感欣慰。然而,话锋一转,那隐藏在虚伪面具后的真实意图便暴露无遗。离阳皇帝要求徐凤年将北凉军的一部分精锐兵力调往京城,美其名曰是为了加强京城的防御力量,抵御可能出现的潜在威胁,可徐凤年何等聪慧,一眼便看穿这不过是离阳皇帝削弱北凉实力的阴谋。
“这离阳皇帝,真是老谋深算。他这是想趁我们刚经历战争,兵力损耗较大的时候,来削弱我们北凉。” 徐凤年心中暗自思忖,眉头紧紧皱起,目光中闪过一丝忧虑。他深知,离阳皇帝此举,无疑是将他置于了两难的境地。
如果拒绝离阳皇帝的要求,以离阳皇室一贯的作风,必定会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离阳皇室势力庞大,掌控着天下诸多资源与权力,一旦与他们彻底翻脸,很可能会引发一场新的危机。离阳皇室或许会在各个方面对北凉进行打压,甚至可能暗中与北莽勾结,让北凉腹背受敌。但如果答应他的要求,北凉的防御力量将会大大削弱。刚刚经历了与北莽的惨烈大战,北凉军元气尚未完全恢复,此时调走精锐兵力,北莽若是趁机卷土重来,北凉将毫无还手之力,面临的危险将不可估量。
徐凤年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仅凭自己一人难以做出周全的决策。于是,他立刻召集了北凉的核心将领们,在王府那间宽敞却略显古朴的议事厅中,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将领们听闻召集,纷纷放下手中事务,神色匆匆地赶来。他们围坐在议事厅的长桌旁,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严肃与凝重。一位性格直爽的将领率先开口,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愤怒:“世子,这离阳皇帝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我们北凉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将士们死伤无数,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他却要调走我们的精锐兵力,这不是让我们自毁长城吗?”
另一位将领也忍不住附和道:“是啊,世子。我们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大不了和离阳皇室翻脸,我们北凉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实力,还怕他们不成?这么多年来,我们北凉为离阳抵御北莽,出生入死,他们不感激也就罢了,竟还如此算计我们!”
徐凤年缓缓摇了摇头,目光沉稳地看着诸位将领,说道:“不可鲁莽。离阳皇室势力庞大,根深蒂固,掌控着天下大半的资源和兵力。如果真的和他们翻脸,我们北凉将会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我们不能仅仅凭借一腔热血行事,必须要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应对离阳皇室的要求,又能保护好北凉的利益。”
众人听了徐凤年的话,都陷入了沉思。一时间,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试图想出一个完美的应对之策。
过了许久,徐凤年一直紧锁的眉头突然松开,眼睛一亮,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他缓缓说道:“我有办法了。我们可以表面上答应离阳皇帝的要求,调一部分兵力前往京城。但这些兵力,我们要精心挑选,必须是那些对我们忠心耿耿,且有一定智谋的将士。他们到了京城后,一方面可以应付离阳皇室,按照离阳皇帝的要求,参与所谓的京城防御事务,让离阳皇室暂时放下对我们的警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让他们在京城中收集情报,随时掌握离阳皇室的动向。京城乃天下中心,各方势力错综复杂,情报至关重要。我们的人在那里,就如同在离阳皇室的心脏地带安插了一双眼睛,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我们都能第一时间知晓。”
将领们听了徐凤年的计划,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位年长且足智多谋的将领面露赞赏之色,说道:“世子果然高明,这样一来,我们既不会得罪离阳皇室,又能保护好北凉的利益。这部分精锐将士到了京城,不仅不会成为我们的负担,反而能为我们所用,成为我们在京城的耳目。”
于是,徐凤年按照计划,开始在北凉军中精心挑选合适的兵力。他亲自参与选拔,对每一位候选将士的过往经历、忠诚度以及智谋都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经过数日的筛选,终于确定了一批精锐兵力。这些将士们皆是北凉军中的佼佼者,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对徐凤年忠心不二。
在出发前,徐凤年将带领这批兵力的心腹将领唤至跟前。这位将领名叫陈武,身材魁梧,眼神坚毅,是徐凤年一手提拔起来的猛将。徐凤年看着他,神情严肃地说道:“陈武,此次前往京城,任务艰巨且危险重重。你要记住,表面上要听从离阳皇室的调遣,不可露出丝毫破绽,但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留意京城中的一举一动,尤其是离阳皇室对我们北凉的态度和下一步计划。有任何消息,务必第一时间派人传回北凉。”
陈武单膝跪地,抱拳行礼,坚定地说道:“世子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末将及麾下将士,愿为世子效死!”
徐凤年点了点头,拍了拍陈武的肩膀,说道:“我相信你。此去京城,一切小心。”
随后,陈武带领着挑选出的精锐兵力,踏上了前往京城的道路。他们身着整齐的铠甲,骑着矫健的战马,队伍整齐而有序。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徐凤年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
而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北凉,全身心地投入到加强边境防御的工作中。他加大了对边境防线的巡查力度,增修防御工事,囤积粮草物资,时刻警惕着北莽的动向。他深知,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北凉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才能在未来的风暴中屹立不倒。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徐凤年密切关注着京城和边境的动静。他一面等待着陈武传回的情报,一面不断完善北凉的防御体系。他深知,这场与离阳皇室的暗中较量,才刚刚开始,而北凉的未来,依旧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与此同时,在京城中,陈武带领的北凉精锐已经悄然融入。他们表面上听从离阳皇室的安排,参与京城的防御巡逻等事务,但暗地里,却在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各方情报。京城的大街小巷,酒楼茶馆,都有他们的眼线。他们巧妙地与各方势力周旋,试图揭开离阳皇室那隐藏在重重迷雾后的真实意图。
而离阳皇室这边,似乎对徐凤年的顺从感到满意。他们以为徐凤年已然屈服于他们的权威,却不知,徐凤年早已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布下了一枚关键的棋子。离阳皇帝在宫中暗自得意,以为削弱北凉的计划正在顺利进行,却没料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徐凤年的掌握之中。
在北凉边境,北莽那边似乎也察觉到了北凉与离阳皇室之间的微妙变化。他们在边境蠢蠢欲动,不断派出探子,试图摸清北凉的虚实。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这片土地的上空悄然酝酿。徐凤年深知,北凉正处于一个极其关键的节点,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