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娘子做了不合适的事算谁的?那必须算女方的错,如果娘家没能力的,那就一休了事。但如果娘家给力?那就找个替死鬼也不是不不可以。
反正段大人的正室在老家伺候老人,带出来的只有两个通房,叫做有个人伺候就行了的意思。别说通房了,就是姨娘都不适合出来社交的。哦,人家都是正室,就你家来个贱妾,这是看不起谁呢?
但段大人觉得女人都是无用的物件,也就不觉得夫人外交有什么毛用。江婉觉得这个段大人进士出身,干了快二十年了,还被扔在这个鸟不拉屎的边境,这跟他的眼界和见识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官场上夫人外交也是很重要的,但明显段大人不这样认为。
瞧瞧,这回出头露脸做善事、扬名立万的机会,段大人就完美的错过了。年底写自己功绩的时候就少了一个说嘴的地方,这不是蠢是什么?
安祈堂凯城分堂里,谢小将军用着谢二夫人筹集的银子,按着江婉的计划如火如荼的修建着房屋。
江婉计划着凯城的安祈堂办成半工半读的善堂:男孩子,身体还行的找领养,身体不行的学手艺。什么做面条、做饼子、馒头、包子,编草鞋、做筐子篓子等等,总要学门手艺,最后做了东西到街上摆摊去。
女孩子:身体健全的,能领养走最好,不行的养到六岁就由安祈堂出面,跟大家大户签活契,十年八年的,到时候了就领回安祈堂嫁人。当然如果主家指了人嫁,要是女孩子自己愿意也是可以的。但是有残疾的女孩怎么办?
这个也是有经验的,也是学门手艺,什么绣花、织布、做荷包手绢、打绦子等等都行。做好了出路都是现成的——拿给安祈堂里的男孩子去卖。
所以凯城的安祈堂有几排大屋子,屋子一侧是大通铺,一个屋子能住十几二十个人。男孩子一屋,女孩子一屋,未成年免费住,成年的交一点住宿费,就可以一直住着。这样安祈堂也能自给自足,也不是一定要有人捐银子才能生存了。
江婉给京城的祠部司也写了信,估计过完年祠部司也会派人来,帮着管理凯城的安祈堂了。过完年如果天气好了,雪化了,德郡王也会带着江婉往南走了。
实际上安祈堂的事并不用江婉他们操什么心,大方向定了自然就有人去忙活了。就是失火案子江婉他们也没什么需要动手的,无论是寻找还是询问证人都是府衙可以做的。关键是现在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江婉的怀疑。
直到现在段大人还是认定这些都是意外失火,而不是江婉他们认为的是有预谋的案子。即使第一起,一家三口案子,以段大人为首的衙门众人也认为,是这一家三口生火取暖造成的意外。对于以下几个疑问:
问:一家三口没多余的柴火夜里用火盆等物生火取暖,没有火种怎么会起火呢?
答:那天很冷,谁又能肯定这一家三口当晚就没烧火取暖了?而且第二天仵作验过,火就是从屋里烧出来的,不存在有人恶意在屋外点火的情况。
问:一家三口没道理一个都没逃出来啊?毕竟人是活的,被火一烫就会醒了,怎么也不至于都烧死了吧?
答:仵作验过,都是被浓烟熏死的。烧炭会死人,烟会熏死人,再说谁能说当时三个人会不会被倒下来的梁柱压住了没逃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