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道具师模样的人在搬道具时不小心撞到了灯架,剧烈的响声吓得黎明月一个趔趄。那枚蝴蝶胸针滑落在地,发出清脆的声响。
“小心!”陈映冲上前。
但已经太晚了。胸针摔在地上,蝴蝶的一只翅膀裂开了一道缝。
“对不起……”那道具师连连道歉,蹲下身想捡起胸针。
“别动!”陈映厉声喝止。她注意到这个“道具师”的手法很专业,分明是想趁机调包。
威廉姆斯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对方的手腕。那人挣扎了几下,却被死死按住。从他袖口滑落一枚一模一样的胸针,只是做工明显更加粗糙。
“带下去审问。”威廉姆斯低声说,“看来有人对这枚胸针志在必得。”
道具师的突然袭击虽然被制止,但胸针已经受损。陈映仔细检查那道裂缝,发现蝴蝶翅膀内部似乎藏着什么机关。
“先继续拍摄。”她对秦导说,“待会让道具组修复一下。”
威廉姆斯将那个假道具师带到后台审问。很快传来消息:此人是藤井家的特工,专门负责偷换关键道具。
“看来程砚之说得没错。”陈映对玉姐说,“这枚胸针确实藏着重要秘密。”
“不止如此。”玉姐压低声音,“我刚才看见江维德在和一个德国人密谈。那人的样子……”她犹豫了一下,“和二十年前李姐姐照片里的军官很像。”
陈映心中一凛。二十年前的阴影竟然如此巧合地重现,这绝非偶然。
片场里,黎明月正在拍摄第二场戏。这场戏极其考验演技:苏眉第一次登台,要在歌舞表演中暗中观察台下的可疑人物。
“这个镜头很重要。”秦导对她说,“要把那种表面欢快、内心紧张的双重情绪表现出来。”
黎明月点点头。这正是当年李秋芸最拿手的戏码——用完美的表演掩饰情报活动。
“Action!”
舞台灯光亮起,黎明月翩翩起舞。她的每个动作都优雅自然,但细心的人能发现,她的眼神始终在有规律地扫视观众席。这种暗藏玄机的表演方式,正是李秋芸当年的独特风格。
“很像。”角落里传来一个男人的低语,“连细节都一模一样。”
陈映循声望去,发现说话的正是那个和江维德密谈的德国人。此刻他正专注地盯着黎明月,眼神中既有赞赏,也带着一丝忌惮。
“夫人。”林双双匆匆跑来,“道具组说胸针修不好了。裂缝太特殊,好像是某种精密机关。”
“我知道了。”陈映说,“让他们先用备用品。这枚……”她看了眼手中的胸针,“我亲自保管。”
就在这时,秦导突然喊停。原来是舞台上的灯光出了问题,几盏追光灯接连熄灭。工作人员检查后发现,所有保险丝都被人动过手脚。
“又来了。”威廉姆斯冷笑,“看来他们准备从技术环节下手。”
但出人意料的是,黎明月并未因此慌乱。她站在舞台中央,借着仅剩的几束灯光即兴发挥。阴影与光线在她身上交错,反而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不用停!”她对秦导说,“就这样拍!”
意外的灯光事故反而成就了一段惊艳的表演。黎明月用舞蹈和光影完美诠释了苏眉的双重身份,就连一些挑剔的记者也不禁鼓掌叫好。
夕阳西下,《乱世浮萍》的首日拍摄即将结束。尽管遭遇诸多阻碍,但剧组依然完成了预定的进度。
“最后一场戏。”秦导看着分镜头台本,“苏眉发现真相的重头戏。”
这场戏要在暮色中拍摄,黎明月站在外滩的栏杆边,背后是渐渐亮起的万国建筑群的灯光。她静静注视着黄浦江,眼神中要透出对命运的顿悟。
就在这时,陈映发现角落里那个德国人正在和江维德争执什么。虽然听不清内容,但从他们的表情来看,似乎对这场戏格外关注。
“他们来了。”威廉姆斯低声说,“看来这场戏藏着什么秘密。”
陈映仔细回想程砚之的话。他说那枚胸针不只是信物,更是打开真相的钥匙。莫非这场戏……
“准备!”秦导喊道。
黎明月站在栏杆边,夕阳的余晖映在她脸上。这个角度,正好和李秋芸当年的剧照一模一样。
“Action!”
镜头推进,捕捉着她细微的表情变化。从困惑到震惊,再到最后的释然,每个眼神都蕴含着深意。当她缓缓摘下胸针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cut!完美!”秦导激动得站起来,“这种表演,简直就是……”
话没说完,意外发生了。一个黑影突然从暗处冲出,朝黎明月扑去。但这次有了准备,威廉姆斯的人立即将其制服。
“又是藤井家的人?”陈映问。
“不。”威廉姆斯检查那人的证件,“是德国特工。”
更让人意外的是,那个和江维德交谈的德国人竟然大步走来,用德语命令手下放人。
“这里是中国。”陈映冷冷地说,“您这样未免太不把我们放在眼里。”
“抱歉。”德国人露出一丝尴尬,“只是这场戏……”他欲言又止,“算了,当我没说。”
陈映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这场戏为什么会让他们如此紧张?难道真的藏着什么重要线索?
“母亲。”黎明月走过来,“我刚才演这场戏时,突然想起一件事。李秋芸留下的日记里,好像也记录了一个类似的场景。”
“在哪里?”
“就是她最后一次演出前。”黎明月说,“她也是站在外滩,看着万国建筑的灯光,然后……”
“然后什么?”
“然后在日记里写道:‘真相就像这满城的灯火,需要在特定的角度才能看清全貌。’”
陈映心中一动。她抬头看向周围的建筑,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次第亮起,组成了一幅壮观的图案。
“相机!快给我相机!”陈映突然喊道。她拿起照相机,对准黄浦江对岸的建筑群快速拍摄。
“怎么了?”黎明月问。
“你刚才提醒了我一件事。”陈映一边调整角度一边说,“李秋芸当年最擅长的就是用艺术的方式传递情报。而艺术的本质是什么?”
“是光影的变化。”秦导突然明白过来,“所以那场戏……”
“对。那场戏的布景、光线、甚至是表演的节奏,都是精心设计过的。”陈映放下相机,“只有在特定的角度,特定的光线下,才能看到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