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太子宋瑜3
“啪!”一声无比响亮的声音在大殿之上响起。
众人皆惊愕的看向宋瑜,王采薇捂着自己的脸颊不可置信,“你敢打我。”
宋瑜忍了良久的脾气终于爆发,她在宋国本就是为所欲为的性格,今日来此被一次次的羞辱,她已经很给他们面子了,可这些人就是不愿放过她,既然如此她还要忍什么,“这位小姐,我宋国皇帝的玉佩岂能是你随意踩踏的,若是我皇兄在此,只怕你这条腿便会废了,这一巴掌是我替我皇兄赏你的。”
王采薇求救的看向自家姐姐,王贵妃脸色难看至极,“公主好大的威风,莫不是忘了自己在何处,这才刚来就敢打人了。”
苏瑜弯腰将玉佩拾起,“贵妃娘娘眼重了,这位姑娘踩了我黄兄的玉佩,这要是在我宋国可是要杀头的,我不过打她一下,算是轻的了。”
苏贵妃见苏瑜伶牙俐齿,看向高位上的皇帝,声音微冷,“皇上,这位宋国公主好大的威风,敢公然殴打朝廷官员,这若是这般放纵,往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就是,太没规矩了。”众人在一旁附和,你一句我一句,表示着对宋瑜的不满。
王贵妃冷笑一声,“好歹是公主,不知道的还以为市井泼妇。”
宋瑜将人的议论声尽数听进耳朵里,小声的将自己的玉佩收好,假装没听到那些难听的话语。
“两国和亲,往后便是邦交,莫要让人看了笑话才是,说我北冥度量小。”说话的人是太子。
宋瑜没想到对方会说话,有些意外。
瞬间议论声消了去,王贵妃看向太子,知道这人是个笑面虎,可手段狠着呢。
皇帝闻言点点头,“确实没规没矩,不过太子说的正是,此事就此作罢。”
贵妃不满:“皇上。”
“往后便由你教她规矩,入乡随俗。”
王贵妃一听,眸中闪过快意,“是,皇上。”
王采薇恨恨看了一眼宋瑜,皇帝发话她自然不敢再说什么,若非得了贵妃的允许加上北冥和宋国之仇,她也不敢这般公然挑衅,捂着脸做回自己的原位去了。
朝见结束,宋瑜便被安排进了招花殿,并赐了位份,梅妃,很是随意的封号,梅妃没妃,若是深思起来,细思极恐。
坤宁宫
皇后和太子相对而坐,皇后看了看外头,“可是处理干净了?”
“人是没了,不过她身上的东西没有找到。”
“什么!”皇后脸色大变。
赵允把事情的经过慢条斯理讲了一遍。
皇后端庄的脸上,出现了裂痕,语气发狠,“东西定是在那宋国公主手里,看来留不得她了。”
“母后着什么急啊。”太子语气散漫至极,和皇后的紧张成了鲜明对比。
“你可是有什么办法?把东西找回来。”
太子突然嘴角一扯,“东西找回来了有什么用,难保人家不会动小心思。”
“那你说说到底怎么办?”皇后语气越发焦急。
“此事我自会处理,母后就不要担心了。”见太子这般说,皇后努力让自己的心平复下来,不再多问。
宋瑜被封为梅妃,就一直被晾在招华殿,皇帝不曾有半句关切的话语,更是从未翻过牌子。
偶有贵妃来找茬,拿话羞辱她,让她下跪常有的事情,宋瑜不是个吃素的,一次次不愿服软,更加触怒了贵妃。
这日贵妃邀她去合欢宫,她只带了宝珠前去。
走前楚迁不放心的嘱咐,“你初来乍到,要忍着些。”
“知道了。”宋瑜听话点头。
这贵妃身后的大台可是丞相一党,加上皇帝的恩宠,可谓是宠冠后宫,别说她,就连皇后她也不曾放在眼里。
出了宫门跟着领路的宫女往合欢宫而去,走了一会功夫,宋瑜发现这宫女时不时环顾四周,瞧着不太对劲,七拐八拐,却迟迟不到那贵妃的合欢宫。
敏感的她莫名嗅到了这其中的不怀好意,看着周围华丽陌生的宫殿,却行人稀少,越想越觉不妙。
她心生一计,“哎呀。”
领路的宫女喜鹊问:“娘娘,你怎么了?”
“我头突然头疼的厉害。”说着扶着自己的头,一副要晕倒的迹象。
宝珠顺势扶住她,“娘娘。”
“这合欢宫都要到了,娘娘坚持一下吧。”说着对方前来扶她。
宋瑜顺势倒在了地上,对方吓了一跳,“娘娘坚持着些,我去找人来。”
“娘娘,娘娘。”宝珠紧张的唤着她的名字。
她立马起身,“回去吧,本宫无碍。”
说着对她使了一个眼色,宝珠惊讶,“娘娘你没事?”
她点点头,正要带着她离开,看见了头顶的太庙两个字,她双眸瞪大,心猛然一沉,正要离开,前方传来脚步声,紧接着是人的说话声,“皇上,你慢些。”
情急之下,她慌乱推开眼前一扇门躲了进去,藏在了巨大的立柱之后,耳边全是自己砰砰的心跳声,片刻之后房门被推开,说话声传来,“朕来看你不开心吗?”
宋瑜屏息凝视听着,只听一个女声传来,“皇上这是何苦呢,本宫早已脱离尘世,只想在这太庙为我儿诵经祈福。”
“你放心,我会替麟儿报仇,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说着将人搂入了怀里。
宋瑜不解,这妃子和皇帝怎么在太庙幽会?
“皇上别忘了这里是何处,皇上就不怕先皇知道你我苟且吗?”
“你本就是我的,是皇后的算计才让你被父皇看上,皇后这个贱人,都是因为她。”
宋瑜听着这些话,脚下有些发软,死死咬住唇。
她从柱子后小心探出头去,看见了不远处相拥的两人,只见那女子是位穿着素净的,年纪瞧着四十左右,“她毕竟是我姐姐,若是她有事,只怕太子不会善罢甘休。”
皇帝冷笑一声,“要皇位还是要皇后,我自会让他选,若非麟儿早夭,这太子之位何时轮得到他来做。”
“太子十几位皇子中最是聪慧,处理丰州洪水一事,展现了惊人的聪慧,我麟儿若是活着,不一定比太子好,本宫早已不计较了,皇上也该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