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保财搬到县城后,因以前答应过邵明修来县城后帮他。
但不放心钱七一人在家,所以这话他当自己没说过。
后来被邵明修叫过去商量事,被调侃了两次,但都被他厚脸皮扛过去了。
不过随着钱七月份渐大,孙保财也感到他自己照顾不过来。
有时候出去买些东西,都要立即往回赶,在说要生产时,去找产婆大夫啥的,不能把钱七一人扔家里吧。
虽然岳母说要来,但总担心在这之前照顾不到,索性雇了个妇人,平时他不在时陪着钱七在做些杂事啥的。
这妇人姓马,家住在这附近,孙保财给她一个月六百文的工钱,跟马婶说好干到年前。
那时钱七也出月子了,他们正好回红枣村过年。
孙保财陪着钱七在院中散步,离预产期还有半月左右,莫大夫说这月份是说生就生,让他一定要注意些。
他现在把产婆找好了,也跟莫大夫说了,在钱七生产那天,请他前来坐镇。
自从来县城后,他不时会给莫大夫送些西瓜啥的,就是为了确保他老婆生产时万无一失。
钱七也感受到孙保财越来越紧张的情绪。
握着他的手笑着安抚道:“没事,我一定会平安把孩子生下来的,我还想陪着你在度过六十个春秋呢。”两人的牵绊只会越来越深。
孙保财闻言一笑道:“好,别忘了你说的话。”
说完本想抱会钱七,没想到被一阵敲门声打断。
孙保财把钱七扶到石凳坐下,才起身去开门。
开门见是邵安,挑眉看着他道:“你家大人有事找我。”
邵明修有事找他时,会派邵安或者邵平来,这次也不知是何事。
邵安扬起笑容道:“恭喜孙师爷,封赏的圣旨来了,大人让我来告诉你,让你回红枣村接圣旨,大人在接待京城来人,让你先行回去准备。”
孙保财闻言皱起了眉头,他知道邵明修给他上请功奏折了,也知道邵明修为何这么说。
既然是给他的圣旨,必须回红枣村祠堂,准备好桌案香炉等,以示对皇权的尊重。
回头看了眼钱七,他不想去怎么办。
叹了口气让邵安先回去跟邵明修说他知道了。
钱七都听到了,院子不大又开着门,邵安说话那么大声,想听不到都难。
看着老公眉头深锁的样子,不由一笑:“你不用担心我,这还有半个月才到日子呢,在说还有马婶在呢,放心吧。”
她现在没有任何不适的地方,孙保财离开一天能有什么事。
看他还是板着脸,伸手揉了揉他的脸笑道:“好了,我和孩子在家等你,给我们带皇上给的赏赐。”
嗯,在这里能被皇上下旨封赏,是莫大的恩典,就是不知皇上能奖赏孙保财什么。
孙保财闻言一笑,他谋求的不就是今天的赏赐吗,只不过这份心思在钱七面临生产风险时,显的多么微不足道。
整理好心绪笑道:“好,那你在家乖乖的,等老公把赏赐给你带回来。”
细心叮嘱了一通,又把马婶叫出来叮嘱了一番。
钱七听连雇的产婆是哪家的,还有去找哪家医馆的大夫,都一一跟马婶说了。
心里这个好笑,他就出去一天能出什么事,他不在她也会特别注意的。
孙保财叮嘱完才把骡车弄出去,把门关好赶着骡车往红枣村去。
因心里想快些回来,当然也怕耽误事,毕竟来宣读圣旨的宦官,肯定是坐马车来的。
马车可比骡车快多了,所以出了城就把骡车赶到最快。
回到红枣村后,直接去了村长家,跟他说一会会有圣旨到,让他先帮着去祠堂准备香案。
他去找刘氏和孙老爹还有他大哥二哥,他以前看电视上好像要全家人到场!
这事也没问过邵明修,村长也不太懂,只能按照印象中的做了,对不对等人来了再问,反正邵明修会跟着来。
田村长听了心里这个激动,马上点头应了,毕竟作为村长他也要到场的。
虽然是给孙保财的封赏旨意,但也是他们红枣村的莫大荣耀。
现在的红枣村跟以前大不一样,自从秋收后,他组织村委会的人,把村集体用地出产的稻子和鱼卖了后,交完田税所得百余两银子。
除去给了衙门一部分欠的地钱,今年他们先把村里的路修了,又在祠堂不远处盖了间学堂。
学堂现在还未完工,等完工了他们在聘请位夫子,到时村里的娃娃们都能读书识字。
现在皇上又给孙保财封赏圣旨,他们红枣村俨然跟其他村子不同了…
要是给孙保财赏赐个牌坊啥的,到时建在村口,那不等于也是他们整个村的殊荣吗。
越想越是这个理,也越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吩咐来福去找村委会其他人,让他们到祠堂集合。
田村长看除了钱六其他人都来了,知道钱六肯定是出去收山货去了,对着几人说了大概,紧接着又是一通吩咐。
让来福去村口等着,看见车马来了赶紧回来通报。
吩咐刘长顺挨家挨户说一声,让村路两旁的人家赶紧清扫下,清扫后暂时都别出来,免得惊扰了贵人,到时在惹上祸端,罗二帮着他布置香案…...
孙保财到茶寮时,看大嫂二嫂都在,正好跟他们一起说了。
问大嫂二嫂大哥二哥他们在家吗,得知没在家心想那就不用去了。
刘氏听到三娃子要他们跟着接圣旨,细问得知是皇上要奖赏他。
当即脸上笑开了花,谢了一圈神佛,没想到三娃子弄的啥稻田养鱼,还能得到皇上的奖赏。
高兴的拽着老头子回家,打算换一身新衣裳接圣旨,她做梦都没想过,这辈子还能接到圣旨。
王氏和小刘氏听了也激动不已,这可是老孙家的荣耀。
孙保财看爹娘走了,跟嫂子说了声往祠堂走去。
等迎接到宣读圣旨的宦官,还有跟来的同行官员,孙保财等人听了宦官的话跪下接旨。
王公公看了眼底下跪着之人,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东石县红枣村村民孙保财,稻田养鱼,惠及乡里,积善醇朴,德惠广济,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朕念其蔼,大义可嘉,特准予立利在千秋牌坊,封正七品员外郎以示嘉奖,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