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嘉佑八年(1063)六月初十,苏轼的二伯母去世了,当时只有苏轼的三堂哥苏不危侍奉在母亲身旁。

此时,二伯刚去世不满一年,真是祸不单行。苏轼在大堂哥苏不欺的妻哥蒲诚之路过凤翔府时,曾给蒲诚之提过此事,因苏轼大堂哥不欺的岳父家姓蒲,是蒲诚之的同族。

这年七月,宋选罢任凤翔府知府,由青神县老乡、京东转运史陈希亮(字公弼)接任。

陈希亮这个人身材矮小、清瘦,为人却刚直,面目阴冷,两眼澄澈如水。张口说话斩钉截铁,常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错,不留情面(面陈人过,退称其长,这是一种君子之行)。所以每逢士大夫宴游之时,但闻陈希亮到来,立刻阖座肃然,索然寡味,怎么也乐不起来。他对待僚属,自然更加严厉,竟然有很多人吓得对他不敢仰视。

苏轼虽是以京朝官差允(签书节度判官厅公事),可仍是个幕职,相当于如今地方政府的秘书长,职掌赞襄郡县的政务,综理诸案文移,斟酌可否。签拟后再报告郡守,或罢或行。这一职务与“一把手”公事上的关连,是极为密切的。

而苏轼与陈希亮两人的性格,却是如冰炭不相融合。

苏轼性豪阔,不会官僚滑头,而做事却勇于负责,意见不同时,便要据理力争。争议不下,这二十七八岁的签判,年少气盛,就不免行诸辞色,一点不肯屈就退让。

陈希亮也有意要裁抑这个锋芒太露的后辈,对他也一样端起架子,毫不客气,使苏轼更难忍受。府衙中的吏役,为了对这位签判的制科出身表示敬重,大家尊称之为“苏贤良”,这类颇似现代的“老师儿”称号一样,实在是一件平常小事,不料被陈知府听到了,斥道:“府判官只是协理文案的官员,有何贤良可言?”令苏轼很下不来台。

此后,凡看到苏轼有骄矜自得之意,陈希亮在苏轼登门求见时,也是故意拒绝不见。遇到府里需要斋醮祈福,苏轼负责撰写的祈祝小文,陈希亮也是左涂右改,如此往返数次,直至把文章改得面目全非,这才启用。时间久了,苏轼认为上司是在无端打压自己,遂与陈希亮交恶,如果没有公事往来,他尽量不与陈希亮接触,即使中元节这样的重要节日,他也拒绝前往知府官署与上司一同参加节日宴会。

陈希亮官僚架子很大,同僚晋见,就任由其客座中等候,久久都不出来接见。甚至有客人在客座中都等得打起瞌睡来,苏轼心生不平,作《客位假寐》诗,讽刺他:“谒入不得去,兀坐如枯株,岂惟主忘客,今我亦忘吾。同僚不解事,愠色见髯须,虽无性命忧,且复忍须臾”。

七月二十四,天久不雨,苏轼又以官家的名义赴磻溪祷雨。

磻溪,是一条溪流的名称,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相传是姜太公钓鱼的地方,今存有钓鱼台。在古诗词中,磻溪也会代指姜子牙。

苏轼一行走了一天,夜宿虢县。翌日晚,从虢县南渡渭水,晚宿古时候曾氏所建的僧舍曾阁。

时近夜半,苏轼却无法入眠,看到壁上有前县令、自己的四川老乡赵荐的题名。想起此前自己在凤翔府的大雪天,病中曾收到赵荐来信时的欣喜,如今已是“故人渐远无消息,古寺空来看姓名”(《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祷磻溪。是日宿》)。

宋时官员的出行祷雨,必须要赶在黎明时分进行,因此五更前就要起身前往。所以说,夜半三更时是不能睡着的,而山中僧舍又没有更漏可听,只有麻烦仆夫频频出门察看天上的北斗星了。

古人通过观察天象、星宿、月亮和自然现象来判断时辰,他们结合生活经验和季节变化来推算时间。

此外,古人还观察月亮的位置和形态来判断时间。农历中,满月、新月、上弦月、下弦月等不同的月相和位置,都能反映出一个月的不同时段。通过这些月相的变化,古人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除了天文观察,古人还采用了其他巧妙的方式来辅助计算时辰。例如,水漏计时法,通过水滴的流动速度来估算时间。还会结合了生活经验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来补充推算时辰。比如,古人常根据鸟兽的活动、植物的开花结果、虫鸣等现象,来感知不同时令。

这些观察都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界的敏感和对时光流转的深刻认知,古人对时辰的精确把握,不仅仅是为了生活的需要,更是一种对宇宙法则的理解。

苏轼问了几次,仆夫都说斗杓尚倾,故苏轼根本不能睡下,只得起来闲观,所以才无意中发现了壁上赵荐的题诗。

七月二十六,苏轼一行五更开始从曾阁启程,到磻溪时天色尚未明。

这日,在磻溪祷过雨,苏轼就前往虢县的阳平镇了,中途在岐山县东南一百八十里的麻田青峰寺的下院翠麓亭休憩。

苏轼觉得,若是不进这一座位于峰前的寺院,将会是是白来渭上一趟了。这里的风景那是“谷映朱栏秀,山含古木尊。路穷惊石断,林缺见河奔。”(《是日自磻溪将往阳平憩于麻田青峰寺之下院翠》)。清人王文浩认为这首押上平十三元韵的诗中,“尊”字押的玲珑剔透,只有在山中穿行过的人才会知其精妙,若是仅觉得这个尊字表达的是古木的厚重就失之于浅薄了。

及次日,苏轼从阳平镇出发,往斜谷方向而去,“板阁独眠惊旅枕,木鱼晓动随僧粥”(《二十七日自阳平至斜谷宿于南山中蟠龙寺》)。当晚夜宿郿县西南三十里的南山中盘龙寺。

褒斜谷,长一百七十里,南口曰褒,北口曰斜。

《郡国志》云:褒口在褒城县北。北口曰斜,南口曰褒,同为一谷。自褒口至凤州一百三十里,始通斜谷。斜口在凤翔府郿县。褒水和斜水(今石头河)均发源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县,前者南流入汉水,后者北流入渭水,两者河谷统称“褒斜谷”,长约五百里,自古即为沟通秦岭南北的要道。

在苏轼的眼里,就在此山后,巴蜀近在咫尺,不知何时才能够归耕家乡江边的田里,真想心随南飞的大雁回到蜀地的怀抱里。其实,蜀本是以褒斜为前门,而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的市辖区)者,蜀之扞蔽也。

苏轼一行人到了下马碛,只见此处的北山僧舍有一座怀贤阁,此阁南直斜谷,西临五丈原。苏轼前往虢县之磻溪祷雨,这里是必经之地,所以能看见郿县的五丈原。

《晋阳秋》:建安十二年八月,有星赤而芒角,自东北西南流,投入亮营,三投再还,往大还小,俄而亮卒,时年五十四岁。五丈原西侧,今尚有落星村。

回到凤翔府,苏轼与知府两个人之间的摩擦日益加深。苏轼益发感觉落落寡合起来,他既不赴府宴,中元节也不过知府的厅堂。陈希亮抓住这一点,竟然上奏朝廷纠劾他,最终苏轼被朝廷罚铜八斤。

但憋屈的日子还是得过,闲暇下来,苏轼索性不去想这些,他读读《道藏经》,或与弟弟书信往来,诗词唱和,倒也能不亦乐乎。

南溪有座会景亭,处于众亭之间,苏轼认为与其名字不相称,特改其名曰“招隐亭”,并作诗以告来者。

九月十六,秋高气爽的时节,苏轼带着家人到扶风县南山的天河寺游玩。因感慨此寺登涉之不易,遂题诗于亭壁。二十年后,世人喜爱其笔墨的精妙,怕天长日久字迹湮灭,就把此诗作模再勒石,保存于扶风县南马援祠中。

冬日,苏轼来到周至,拜谒了上清宫的上清真君张守真,作了《上清词》。

腊月十四日起,苏轼又在终南山小留了几日,专门前往南溪小酌,寻觅此前自己在竹子上的题诗。诗文已题在竹子上三个多月了,现在重游,幸而他找到了那些诗句,于是赶紧抄录了下来。

南溪之南的竹林中,苏轼又新构筑了一座茅堂,因茅堂深藏竹林深邃处,因而题名“避世堂”。这时,成都知府韩绛(字子华)又推荐蒲诚之接替苏轼此时的职务,这正是苏轼求之不得之事,可是最终却没有办成。

八月间,王安石之母病逝,苏老泉并不前往吊唁,而是在这时候还作了一篇《辨奸论》,以讽刺王安石。

六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命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以死去的苏洵署名,借以显示苏老泉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着”,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

《辨奸论》是否是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此论先抬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万事均可“见微而知着”,预测规律,作为理论基础。把《辨奸论》全文连贯起来看,在写作目的上,作者确有所指,而所指的具体人物,作者又未点明,我们也没有必要进行烦琐之考证。仅就立意谋篇上来说,本文确属古文中的名篇。

同科进士张琥,字邃明,又名张璪,滁州全椒人(今安徽滁州市辖县),后为凤翔府户曹参军(专管户籍),苏轼曾做过一篇《稼说》送他。这两天,张琥在归家之前专程来看望苏轼,血气方刚的苏轼有感于当时士大夫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因而特地写了此文送给张琥,并愿与之共勉。

苏轼用自己的学习实践和亲身经历,进一步说明做学问千万切忌自得自满、追求虚名,要去专心学习,只有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精粹的知识基础,用起来才会感到绰绰有余,从容不迫。这就是“厚积而薄发”的道理。

最后,苏轼还托张琥把这个观点也转告其弟苏辙,看似闲笔,而意在表明这确实是他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太守陈希亮在府衙的后圃筑台,自名为“凌虚”,命苏轼写篇记文。

由于带着对太守陈公弼的不满,苏轼抓住了这一机会,特意作了篇《凌虚台记》,狠狠地嘲讽了陈太守一番。就连后世的杨慎都认为:《喜雨亭记》,全是赞太守;《凌虚台记》,全是讥太守。《喜雨亭》直以天子造化相形,见得有补于民;《凌虚台》则以秦汉隋唐相形,见得无补于民,而机局则一也。

其实苏轼的本意就是说,昔日的荒草野田,今日的凌虚台,这是由无生有;今日的凌虚台,明日的荒草野田,这又是化有为无。兴废成毁交相回旋,无穷无尽,谁都不能知晓。还由近及远,从眼前的凌虚台延伸到漫长的历史。把秦穆公祈年橐泉、汉武帝长杨宫、五柞宫、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兴盛与荒废赫然放置在凌虚台的面前。两相对比,百倍于凌虚台的宫胭如今求其破瓦颓垣犹不可得,凌虚台的未来也就自不待言了。

总之,说白了就是在告诫太守陈公弼: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

谁知陈太守读完记文,知道苏轼是因为自己曾大肆涂改过苏轼的文章而心存不满,在此实有讥讽之意,然陈太守“不易一字,亟命刻之石”,着实是赞其才也。

治平是北宋时宋英宗赵曙的年号,共计四年。

“治平”语出《抱朴子》:“又于治世隆平,则谓之有道,危国乱主,则谓之无道。”

赵曙继位之后,任用旧臣韩琦等人,仍沿袭祖制,也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过战争。

赵曙在未即位前就已听说过苏轼,且十分仰慕。即位后,赵曙本想按照唐朝的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但宰相韩琦却说:“苏轼是能成大器的,今后必然会被皇上所重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日后全国的文人学士都会为皇上效劳的。到那时,朝野上下人心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对此有异议了。倘若现在就突然重用苏轼,天下士大夫恐怕会怀疑他的能力,这对苏轼是极为不利的。”

赵曙又问韩琦:“让苏轼修起居注怎么样?”韩琦说:“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

英宗只好命苏轼在史馆试用了事。

VIP小说推荐阅读: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我老婆大宗师,这谁不躺平阿斗权倾天下:我被皇帝偷听心声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史上最强太子爷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体验人生角色之系统:放开一点庶门医香,邪医世子妃隋唐君子演义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大唐广播站2我在大唐种土豆重生:回到1937大唐放歌盛宠“病弱”妃大唐好先生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崇祯太子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血药世家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超神特种兵王我在古代皇宫混大唐小闲王或许是美好世界1895淘金国度试练东汉后手星河霸主穿越古代当东家乱世边城一小兵世子好凶后汉英雄志护国骁骑汉末豪杰这太子妃不当也罢都市之超品战神纨绔小妖后我代阿斗立蜀汉不灭阳帝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汉末之王道天下战国之平手物语血雨腥风逆天行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开篇激战1860
VIP小说搜藏榜:阿斗权倾天下:我被皇帝偷听心声抗战:川军入晋,开启大将之路史上最强太子爷天皇大帝之老婆是武瞾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体验人生角色之系统:放开一点庶门医香,邪医世子妃隋唐君子演义落榜当天,娶了个首富千金小娇妻三国最强短命鬼大唐广播站2我在大唐种土豆重生:回到1937大唐放歌盛宠“病弱”妃大唐好先生精灵:开局捡到重生伊布崇祯太子寒门书生,开局忽悠个便宜小娇妻光武风云之双鱼玉佩血药世家震惊!大婚当日,你给我送个孩子?超神特种兵王我在古代皇宫混大唐小闲王或许是美好世界1895淘金国度试练东汉后手星河霸主穿越古代当东家乱世边城一小兵世子好凶后汉英雄志护国骁骑汉末豪杰这太子妃不当也罢都市之超品战神纨绔小妖后我代阿斗立蜀汉不灭阳帝重生之我是朱厚照之子汉末之王道天下战国之平手物语血雨腥风逆天行从原始部落到清末开篇激战1860帝凰之一品弃妃三国:兴汉
VIP小说最新小说: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一觉醒来我在龙椅上了开局:从揍朱元璋开始大宋网红苏眉山天幕出现:皇帝怒喊欺天啦!秦末之霸王再世回到古代过日子唐刀陌刀草原铁骑,生化大军大秦:签到天下,霸临大秦大唐:公主逆天路大秦:开局直接坑害刘邦!清末崛起之第二次上帝之鞭极品皇太子之贞观永治黑魔法三国传水源王烽火燃情山河虹重生逆袭:智谋登峰大明朱由检,消费系统救国重生太子,开局竟劝弟弟们抢皇位长安浩劫之十日危情汉末三国之北疆幽冥重生50年代带着妹妹吃饱穿暖穿越古代卷入皇室梦回春秋当大王曹操天崩开局,遇到我,他无敌了秦始皇荡平六国开局地主梦,朝堂强拽成幕后主宰明末:懒汉的逆袭人生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