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心。
他知道,只有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治理秩序而相应形成的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让每一个百姓都能在大唐的治理之下安居乐业。
这样的大唐的繁盛,才是更加强大的繁盛,因为民心之所向!
这一刻,大殿内的气氛庄重而热烈。
*
孟棠舒展了腰,原本有点僵硬的身体现在变得舒缓一些了。
因为直到现在,坐在椅子上已经三个半小时了,阳光变得灼热。而沉溺于刷题的孟棠因为坐在窗户边上而脸庞开始微微泛红,于是她打开了空调。
关上窗户,拿起遥控器,摁下按键的同时,“叮”的一声,冷气开始产生!
*
诸朝之下人潮涌动,大家都惊奇地看着天幕之上孟棠的一举一动。
孟棠在打开空调之后的神情变化自然也在大家的注视之中。
“好神奇啊!这样就变冷了?!”
不少人同时都发出这样的感慨。
“这等神物,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到?我因为天气热而生出的热疹哎~一言难尽!真的好难受啊!这也太好了吧!”
受过热症之苦的人眼神中充满了对后世之人的满满羡慕。
“夏天的冰块可贵了!
开始可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现在幸亏有了地窖,冬天的冰块还可以存到现在,
可即使这样我也舍不得,卖出去给别人还能给家里人多买些东西!”
在地窖被人们发明且应用于存储功能并被开发成倒卖冰块的重要工具以后,
却还是有人因为生存的压力或者其他的问题而不能自用冰块,只为了解暑之苦……
*
空调的冷风让夏日的烦躁瞬间消失,舒服的感觉让孟棠闭上眼睛暂时缓了缓神,
又接着打开《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的真金题:“
关于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
b、地方政府在设置机构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
c、县级以上政府的行政机构可以要求下级政府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行政机构
d、地方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发布(引用1)
”
她看到第一个选项,听过精讲课的印象让她有了底气,
在目前华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机构编制设置中,实行的是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这和第一个选项所说的“省以下垂直管理体制”所说自然是两码事!
而什么叫做“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
自然是中央把控方向——地方各级政府的编制管理总额是由国务院来批准的;
地方则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制宜”——根据地方上的事权范围和财政供养能力确定进行编制的部门间调整。
所以,和“垂直领导”是显然不一样的!
孟棠回顾到这里,她也看出来,自己对第一个选项在脑海中的知识回顾也顺带反映出第二个选项是对的,
当然按照专业术语来讲,就是“地方政府在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财政的供养能力”(引用2)。
*
明朝。
大殿内,灯火通明,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目光紧紧盯着天幕中的文字。
他微微皱眉,心中思索着刚刚看到的内容:“‘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的体制’?还可以这么说?”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的朱元璋,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意外。
然而,几秒之内的细想之下,他发现这个概念其实并不陌生。
“这不正是华国自秦始皇以来就成立的中央集权式的政务管理配置吗?”朱元璋轻声自语,脸上渐渐浮现出一丝笑意。
他不得不承认,这句话对集权制国家的政务管理配置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概括。虽然用词不同,但其中的内涵却是相通的。
而当孟棠详细解释了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朱元璋的耳中。
朱元璋听着她的讲解,不断点了点头,这些内容确实在他的猜测以内。自己对这些也很熟悉。
当然,孟棠所用的词汇再次让他眼前一亮,尤其是提到未来华国的中央国家机构叫“国务院”时,朱元璋不禁微微一怔。
“国务院?!”朱元璋重复了一遍这个词,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此谓国家处理政务的地方?!这很有意思啊!”他又点了点头,暗暗赞叹这个名称设置的好处。
未来的朝廷原来是有这么一个专门的机构来处理国家大事,这种设置不仅简洁明了,还体现了高度的组织性和效率。
朱元璋转过身,看向站在一旁的诸位儿子,特别是长子朱标。
他心中充满了对朱标的期望,这位自己的这个儿子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深得他的信任。
朱标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也在告诉所有人他真的德才兼备,是大明合格的皇权继承人!
朱元璋清了清嗓子,问道:“尔等对于后世管理官员的编制制度有何理解啊?”
话音刚落,朱标便走上前,朱元璋看到朱标的动作。
而即使此时的朱标还没有出声,朱元璋的脸上已经带着满满的自豪和骄傲了。
因为,朱元璋已经从他的表情中感受到了他的自信。
朱标站定后,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朗声道:
“父皇,儿臣认为,后世的编制制度对于冗官有极大的好处。
中央在管理总数,地方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处置,这样既保证了中央的统一领导,又赋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这样一来,国家的治理之中,官员的数量既能保持集中统一的方向而朝廷又可以满足其供养,还能灵活应对各地的实际问题。”
朱元璋听了朱标的回答,心中甚是满意。
他点了点头,赞许道:“你言之有理。
后世的编制制度确实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设立‘国务院’这样的中央机构,确保了政策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编制上固定官员的总额;
同时,地方也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这种上下结合的方式,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避免冗官问题。”
朱标见父亲如此赞同,心中更加自信,继续说道:“不仅如此,儿臣还想到,后世的官员编制制度应该也非常注重监督和考核。
之前孟棠姑娘在做题的时候就有出现‘权责一致’,这说明官员所拥有的权力和所受到的规制是对应的,而规制被破坏以后得相应的官员要负责。
每一位官员的言行都有严格的规范,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防止腐败,还能激励官员们积极进取,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朱元璋听后,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说得很对。监督和考核的确是维护官场清廉的重要手段。
这个编制管理,的确极好的处理冗官问题,想当初,宋朝在这一方面可是极其严重!咱们大明一定要引以为戒!
你说的这个‘权责一致’也大有用处!
不过,朕觉得,这个孟棠姑娘所反映出来的后世的刑罚还是不足够来遏制官员腐败和贪污的情况。
朕想着还是必须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大明的制度!”
说到这里,朱元璋转头看向其他几位儿子,问道:“尔等呢,对此有何看法?”
朱棣这次忽然站了出来,少年稚气在稚嫩的脸庞上出现,但气质却更为成熟,此时他的语气坚定:“父皇所言是极,儿臣很赞同。
儿臣认为,后世的制度虽然有可取之处,比如大哥所受的这些,我们大明也不能盲目照搬。
虽然儿臣也觉得特别残忍的极刑的确又不好,但对于某些罪行罄竹难书或者动摇大明社稷之稳定的人来轻松,对大明的百姓也没有威慑力,
而且后世的注射死刑咱们大明没有这个条件啊!”
朱元璋闻言,嘴角一抽,自己还在想着这朱棣这次的开始的话虽然简短,但却直击要害,这的确是自己现在很在意的一点。
他知道,朱棣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有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但最后一句,还是暴露了自己的这个儿子啊,还是不够稳重~
这谁不知道啊?何用在自己问他问题的时候调侃一下呢!
不过他对此到对于朱棣倒是没有严苛要求,毕竟大明的江山自己到最后是要交给标儿的,这个所有人也都知道了!
但他还是对着朱标点了点头,赞许道:“棣儿说得不错。我们要学习后世的优点,但也要根据大明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最适合我们大明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让大明更加繁荣昌盛。”
大殿内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众位大臣和其他皇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如何借鉴后世的经验,完善大明的政务管理制度。
*
孟棠虽然把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选出来了,不做这一题的确不难,但还是那一句话,复习要打好所有的基础,之后的选项还是要在看一下的。
“这第三个选项当然不行!如果都要这样,那地方压力也太大了吧!”
她凭借自己一贯的常识推理能力都可以直接否定这一选项了!
当然,孟棠的脑海中还有李佳老师所举的例子,
那就是“国务院下设外交部,但省级比如西北地方是没有必要再下设外交厅了!”
另外还有讲解,那就是华国的上级和下级是要服从于自身的级别和自身管理的需求,
不一定非要一一对应,太过臃肿的体系对于整个治理体制是弊端!
孟棠接着看向最后一个选项,又卡顿了!这里真的属于自己的未知领域了!
于是开始查书,经过几分钟的认真阅读,她终于弄明白这里的错误原因了,地方的事业单位机构和编制管理办法这是属于地方上的事务,
那中央自然没有必要详细的核对,所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从形式上“审核”就足够了!
而这属于谁呢?
这也比较重要,所以是由地方的最高行政机关,也就是省级政府来对外发布的!
*
汉朝。
对于后世的朝廷使用编制制度来管理官吏的数量,刘彻对此大为称赞!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而且听孟棠姑娘所言,这是由中央控制数量的,这极大体现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并且随着天幕上的孟棠对于这一道题目讲解的深入,刘彻的脸上逐渐浮现出更多的赞叹的神情。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刘彻喃喃自语道,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
他深知,现在的大汉,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官僚体系,但在官吏数量的管理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地方官员的任命和调动往往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一些地区官员过多,财政负担沉重;
而另一些地区则官员不足,行政效率低下。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他,让他感到头疼不已。
然而,孟棠现在所描述的后世朝廷的编制制度,让刘彻眼前一亮。
原来后世的朝廷通过中央统一控制官吏的数量,确保每个地方的官员配置都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匹配。
这种制度不仅能够避免官员冗余,还能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财政浪费。
“由中央控制数量,这极大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他忍不住再次赞叹道。
刘彻深知,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嬴政的伟大创举,而韩城亲炙,所以这也是汉朝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如何在保持中央权威的同时,又能确保地方的有效管理,一直是他思考的问题。
这里的编制制度显然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而且,他对于“华国的上级和下级是要服从于自身的级别和自身管理的需求”这一句也极为称赞!
这后世的制度果真妙哉!这种制度还能够防止地方管理的滥竽充数。
刘彻凭借自己以往的经验当然对孟棠所说的这一句“太过臃肿的体系对于整个治理体制是弊端”有切身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