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个人男人姓杜,话很多,不停的和小七攀谈着。他说自己来煤矿只是过度,等天暖和了,就去漠河县的观音山大庙去干活。,
小七问:“你去大庙干什么活?”
老杜说:“我是木匠,在庙里搞木制作,就是制作大庙上面的飞檐斗拱。”接着又说:“那座大庙是新建的,主体已经建好,只差门窗和飞檐斗拱等木制作,这些东西都是仿古建筑。很考验木匠的手艺。”
一听小七立刻来了兴趣,他问老杜:“杜大哥,我也是木匠,你看看我能不能干那个活?”
老杜一听小七是他同行,也高兴的说:“是吗?你也是木匠?那咱们是同行啊。我和你说,看起来飞檐斗拱好像不太好干,但只要是成手木匠都能干。有工程师看图纸指挥,咱们负责制作,无非就是下料,刨木料,和使用各种木工机床。”
小七立刻高兴的说:“杜大哥,你说的这些我都能干,木工机床也都会使用,你能不能带我去试试?”
老杜说:“我带你去没什么问题,关键是到了那里人家得试活,活要是不行,人家不能用。”接着又说:“如果你真行,那可比在矿上干强多了,成手木匠一天是一百五十块钱,还管吃管住。”
小七立刻说:“杜大哥,试活不成问题,你带我去吧,如果事成了,我请你下饭店。”
老杜说:“行,我带你去,反正庙上现在也缺人,就是拿不到成手工资,力工工资一天还一百块钱,一个月也三千呢,也比矿上一个月两千块钱多些。再说了,也没有矿上遭罪,都是在厂房里干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
小七高兴的说:“那就谢谢杜大哥了。”
老杜说:“现在刚二月份,天还冷,庙里的活还没开工,得等到四月中旬才能开工,到时咱俩一起走。”接着又说:“我在庙上干两年了,都是夏天干活,冬天放假。今年我之所以出来这么早,是和媳妇出来的,我寻思着先在矿上干两个月,天暖庙里开工时再回去干。”
两人越聊越投机,当天晚上,小七买了几瓶啤酒两人一起喝。老杜说他不爱喝啤酒,只喝白酒。他很能喝酒,煤矿白天不让喝酒,他只能晚上喝,每顿都是一矿泉水瓶散白酒,但喝完酒从不失态,说话也不走板。
为了他能带自己去大庙干活,小七给他买了十斤一塑料桶散白酒,老杜高兴的笑纳了。
两人在矿上干了两个多月,时间来到四月份中旬。老杜果然接到在庙里工地管事的张师傅,他告诉老杜马上来漠河县,两天后去漠河县的观音山北灵寺,那里已经开工。
老杜找到小七说:“大庙开工了,咱明天就去漠河县,后天去庙上,胡组长同不同意你走?反正我来时和他说了,就干到四月中旬。”
小七一听也有点担心,怕胡组长不放他走。但这次是个机会,失去了怕以后再难遇到,他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找胡组长,他想怎么编个理由走呢?但想想还是说实话的好,就说自己想出去多挣些钱,毕竟谁也不能挡着别人挣钱的路。
小七找到胡组长说明了情况。胡组长听了小七的说:“能挣大钱是好事,我不能拦着你,就是硬把你留下,你以后干活也会不痛快,对我也有看法,与其这样,还不如放你去挣大钱呢,说不定咱哥俩以后还能再见面呢。”
小七没想到胡组长是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心里满是感激,连声道谢。
胡组长又说:“这个月的工资现在不能结,等矿上发工资,我打到你银行卡上。”
小七相信胡组长的人品,知道他不会说话不算数,于是说:“行,行,行,我绝对相信胡组长。”
第二天,小七和老杜便踏上了前往漠河县的路途。他们坐了矿上的拉煤车,终于抵达了这个边陲小城。这里的建筑带着独特的北方风格,街上行人不算多,但每个人都带着一种闲适。
到了后天,两人来到观音山北灵寺。寺庙在青山的环绕下,显得庄严肃穆。工地管事的张师傅看到老杜,热情地打了招呼。老杜把小七介绍给张师傅。
张师傅上下打量了小七一番,问了小七的情况,小七就把自己在细木厂干了五六年,并且家具都会做的事都说给张师傅听。
张师傅听了不以为然,他说是不是成手木匠的试活才知道,他说的也不算,上面还有包工头呢。
小七一听有点紧张起来,他对张师傅说:“张师傅,这样吧,你如果把我按大工算,挣大工的钱,我每个月给你五百块钱,你看怎么样?”
张师傅一听也有点心动,毕竟五百块钱是白得的,成全别人,自己又得了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他对小七说:“行,我在包工头面前给你说说好话,但你的活还得试,只要不太差就行。”
于是张师傅找到包工头,安排他去试试活。刚开始小七心里有点紧张,但很快就镇定下来,他熟练地操作起木工机床,下料、刨木料,动作一气呵成。
张师傅在一旁看了,微微点头。试活结束后,张师傅对包工头说:“不错,干活利索,下的木料都很精准,是个成手。”
包工头也是内行,他也笑着说:“行,这手艺不错,留下吧,就按成手木匠的工资算。”小七听了,兴奋不已,他知道自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未来的日子似乎也变得光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