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光缓缓流逝,两人之间的氛围越发轻松愉快。
彼此的距离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许多。
想当初,他俩初次相遇之时,还剑拔弩张,互不相容。
然而,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交流,历经种种波折与考验之后,如今已然化干戈为玉帛。
成为了能够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亲密挚友。
在这片静谧祥和的竹林里,他们时常一起静心领悟那高深玄妙的天地法则,相互切磋技艺,毫无保留地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
如此这般,两人均在修行之路上不断迈进,实力日益精进。
就在这日复一日的相伴相随中,一段真挚奇妙的友谊如同春笋般破土而出,并渐渐茁壮成长。
......
时光荏苒,转瞬之间,画面拉回到了当下。
只见后土娘娘微微抿唇轻笑出声,那笑容如春花绽放般娇艳动人。
“你这家伙啊,嘴巴还是像从前一样甜得能腻死人呢!少在这里油腔滑调啦,快说说看,此次大老远地跑来找我,究竟所谓何事呀?该不会是因为那个叫龙灵儿的女子吧?”
后土娘娘轻启朱唇,柔声问道。
白天听到后土这般问话,先是微微一愣。
但仅仅只是一瞬间而已,他便迅速回过神来,脸上重新浮现出那副云淡风轻、从容不迫的神情。
心中暗自惊叹,佳人误事啊。
这后土娘娘当真是料事如神,自己尚未开口,她竟然就已经一语道破了自己此行的目的。
白天嘴角微微上扬,勾勒起一抹淡淡的笑意。
应声道:“后土姐姐果真聪明绝顶,任何事情都休想逃过你的法眼呐!不错,小弟今日冒昧造访,确实是为了龙灵儿之事而来。想当初,我在尝试复活龙灵儿的时候,曾召唤过她的神魂。然而就在那时,我意外地遭遇了一股既有些熟悉又颇为强大的力量。经过一番试探之后,发现此力竟是源自于主宰之境。”
说到此处,白天稍稍停顿了一下。
目光始终紧紧锁定在后土身上,似乎想要从她的表情变化中捕捉到一丝端倪。
见后土神色未变,他才接着说道:“直至不久前,当我与龙灵儿再度相遇,并与其近距离接触时,我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那股神秘的气息。而这次,我终于确定,这股气息的源头,便是姐姐你!”
言罢,白天不再犹豫,抬起脚步缓缓朝着后土娘娘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
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仿佛脚下的土地都因他的步伐而微微颤动起来。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白天眼中的光芒也愈发炽热起来。
“我原本对此事百思不得其解,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然而,当我亲身来到这九幽地府,试图从这片幽暗之地捞出被扣留之人时,一切才渐渐浮出水面。在地府深处,我竟意外地与九幽鬼祖相遇,更令人震惊的是,我们共同遭遇了那邪恶无比的邪神。只见那邪神周身散发着令人胆寒的黑暗气息,它那双血红色的眼眸死死地盯住了龙灵儿。就在那一刻,所有的谜团瞬间解开,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照亮了我心头的迷雾。原来,你将龙灵儿扣留在这九幽地府,目的便是要借助此地特殊的环境和气息,让邪神及其下属,能够敏锐地察觉到龙灵儿身上独特的血脉气息。如此一来,邪神一伙必然会被吸引而来,进而将我也卷入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之中。想到此处,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愤怒,但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你这精心策划的阴谋。”
说罢,白天怒极反笑,用力鼓起掌来。
被自己的好友算计,任谁都不会开心。
嘲讽之意溢于言表。
“后土姐姐,您可真是好手段啊!”
此时,白天已悄然靠近到后土娘娘身前。
面对这位心机深沉的女子,白天毫不犹豫地伸出手,轻轻挑起她那精致的下巴。
短暂的对视之后,白天的脸色骤然一变,神情变得异常凝重。
“如今我深知,此刻的龙灵儿正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那邪神对她的血脉早已垂涎三尺、虎视眈眈,若是稍有不慎,恐怕她就会沦为邪神的猎物。而我,又怎能忍心坐视不管,眼睁睁地看着她落入邪神的魔掌?”
后土微微颔首,表示认同白天的说法。
她的目光缓缓移向远方,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刻。
整个人都沉浸在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过了片刻,她轻声说道:“龙灵儿身为尊贵的龙族圣女,尤其是她体内流淌着五爪金龙一脉最为纯正的血脉,这种强大的力量无疑是引人瞩目的。正因如此,邪神才会将贪婪的目光投向她。不过,这其中所牵涉的种种缘由,远远超出了你所能想象的范围,其复杂程度超乎常人的理解。”
白天听闻此言,心头不禁猛地一颤。
自己毕竟修行岁月太短,那些千万岁月的秘辛终究还是没有时间去深入了解。
他急切地追问道:“姐,请你一定要告诉我,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惊天动地的秘密!”
只见后土娘娘干脆将下巴靠在白天手心,丝毫不介意白天的轻佻之举。
微微垂首,沉默不语。
似乎在思索着该如何回应白天的追问。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缓缓抬起头来,轻启朱唇说道:“那是在混沌初开之际,这个世界刚刚诞生的时候,便有两种最为纯净、强大且截然相反的力量应运而生。其中一种乃是至善至纯的光明之力,它宛如温暖的阳光洒遍大地,给世间带来无尽的生机与希望;而另一种,则是至恶至邪的黑暗之力,它犹如深邃的夜幕笼罩苍穹,充满了毁灭和死亡的气息。”
后土娘娘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讲述道:“这两种力量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相互抗衡、彼此制约,共同维系着整个天地之间微妙而脆弱的平衡与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