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诚,这样投入是不是太大了?”
黎若童是整个剧组说一不二的人,不过她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有人马上奉若圣旨。
香江媒体就称:‘老板娘’玩票拍戏,员工个个是狗腿。
说的就是黎若童拍戏,整个剧组都要以她为中心;不过也正常,五千多万拍的电视剧,自然是大投入,这次的男演员全是靓仔来着,不过他们四个如履薄冰,就怕曝出和女主角有什么暧昧。
身在资本世界,自然知道这种拿五千多万拍戏的大佬,搞死他们只是用用嘴而已。
刚拍戏的时候,就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拍摄过程更是许多媒体来关注,也有很多新闻在两岸三地流传。
就比如有媒体说:豪车遍地走、天上直升机,太子女拍戏都冇牌面。
后面更有:拍戏买大别墅,买学校碰壁,真是大快人心。
这是当时为了拍戏,因为要用的时间比较长,对方怕把别墅的装修弄坏了,不租,郑百诚直接让他们买下来,就花了两千万。
后来学校那边不想让他们影响学校,就不让他们拍,就传到了郑百诚那里,他只是说买,把地皮一起买下来。
学校自然是不肯的,但他们还是妥协了。
当时校董还说:“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么?”
下面就有人在报纸上这样写:校董怒斥有钱人为所欲为,用钱压到学校服软。
这部电视剧从开拍开始,就报料了许多新闻,而在圈里人看来,就感觉……什么叫专业。
“看看,这投入五千多万,就是有牌面,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
“什么叫宣传,人家这才叫宣传,我们以前的宣传,都未够班啊!”
“对啊,那些宣传都弱爆了,这个才叫专业。”
“哦,对了,香江哪个富豪这样生活?我都母鸡。”
“有也不会对你说啊,你系边个啊!小鳖三啊。”
“丢,这电视剧拍的什么?到时我一定要看看,有什么好的,居然投入这么多。”
这个事情闹得人尽皆知,能出五千多万捧女明星的,那一定是有钱多到花不完。
而他们在报道的时候,没有写黎若童的名字,怕对方不高兴,像几周刊,是谁都敢报的,但是愿意花五千万的……他们不是不敢报,只是没有什么料,就看那四个男主角,像跟班似的,他们就找不到报点。
不过最近,他们发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郑百诚的出现,让他们找到了机会 。
在郑百诚从后妈那里出来,就被人盯上了,可能有些放松,他去探班,之前都没有,这次探班,就被人用焦摄像头拍了下来。
郑百诚还不知道,他身为老板,来探个班怎么了?只是他不知道,他与黎若童一些镜头,很暧昧很亲昵……是真的。
第二天,几周刊就在封面上,将两人的照片放上面了,上面写着:洗涤大王探班老板娘……
里面写了郑百诚的一些事情,说道:洗涤大王,幸运之子,受……眷顾的男人,除了说92年的事情外,并没有说在金融上的事情,他在大陆做洗衣粉,畅销全大陆,一年赚几亿,香江崛起最快的年轻人。
郑百诚的新闻前两年火过一阵,说他在大陆股市赚了几十亿。简直是传奇人生,幸运之子,让很多人津津乐道。
“这小子运气真好,我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爹?”
“那他三个后妈的儿子就不行,吃喝玩乐。”
“不要提那三个混蛋,上次我还看他们在大富豪……”
“那他现在不是香江排名前二十的富豪?”
“他把黎若童捧红成大陆最大的明星,现在大陆很多人追她星,听说洗衣粉都卖爆了。”
当天几周刊卖得很好,非常的好,除了他们看到外,邹母也看到了。她这么多年,娱乐圈的事情已经见了很多,也见怪不怪,香江这个地方,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
活得越久,什么事情都可能见过,自然也是不奇怪,只是他担心她女儿。
她拿起电话,打了过去,不过他没有说这边的事情。
“敏敏,我听郑生说,你在那边还没有拍好戏,我想过去看看你。”
“妈咪啊,这边生活你不习惯的,下半年我这边就好了。”下半年给你带个大胖小子……她也在这边比较难的,虽然生活没有问题,但是心里苦。
……
挂断电话后,两边都沉默了。
郑百诚也看到了报道,他感叹了一句:“这些人,什么时候拍的都不知道。”
黎若童有些埋怨:“谁让你那么高调,那些狗仔天天盯着剧组,拍到了也正常。”
“我有三个弟弟,关系不怎么好,是我老豆和后妈生的,他们要是来了,不要理他们,让保镖们把他们赶走,如果不行就报警。”
他想了想,又把制片人和导演、安保队长都叫了过来。
“如果有人称我弟弟的,让他们请走,不能让童姐受到惊吓。”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看出了原来如此,大家都传闻,郑百诚和他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关系不好,至于原因,懂的都懂,还不是钱闹的?
分家后原来的郑家,除了家族物业随着市场的上升,增长外,没有一点变化,而郑百诚,已经在别的地方打下一大片的家业,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要财富有财富,要女人……自己捧出来一个大明星。
两都怎么比?
很多人,都看香江郑家的笑话,不过却也不会明目张胆的说,郑百诚再牛逼,也是这个郑家的一分子,毕竟他现在是香江人。
他们也知道,自家人,自己笑话可以,骂也可以,打也可以,但是,别人不行。那就是打他脸,这让他很难堪的。
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所以大家只敢私下说说。
不敢的原因很简单,郑百诚如日中天,而香江郑家又不是没落了,人家还活得好好的,而且收入并没有减少,甚至还增加了。
甚至他们听说,应该是真的,郑家也像四大船王之一的家族学起了信托基金,将家族的产业注入到信托基金里,那三个兄弟,现在领‘薪水’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