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燕国的街头巷尾,百姓们也听闻了这个消息,一场激烈而充满忧虑的议论如汹涌的潮水般迅速蔓延开来。 古老的街道上,青石板路在岁月的侵蚀下略显斑驳。此时,天空阴沉得仿佛一块巨大的铅板,沉甸甸地压在人们的心头。
街边的店铺稀稀拉拉地开着门,店主们也无心做生意,都在担忧着燕国的未来。 卖菜的老汉粗糙的双手紧紧握着扁担,满脸的皱纹仿佛岁月雕刻的沟壑,每一道都诉说着沧桑与此刻的担忧。
“哎呀呀,这可如何是好哟!那楚国就像一头凶猛的洪水猛兽,把梁国皇族给屠了个干净,还把梁国整个儿都给吞了。现在又把鲁国变成了附属国,咱燕国会不会就是下一个被盯上的猎物啊?”
老汉的声音颤抖着,眼中满是恐惧,仿佛看到了燕国被战火吞噬的惨状。 旁边卖布的妇人紧蹙着眉头,双手绞着衣角,眼中噙着泪花,如同清晨花瓣上的露珠,摇摇欲坠。
“这要是打起来,咱可怎么办哟。家里的男人要是被拉去打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活呀。”她的声音带着哭腔,让周围的人心中更加沉重,仿佛压上了一块巨石。
一个年轻气盛的小伙子猛地一拍旁边的柱子,眼睛里燃烧着怒火,像两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哼,楚国太嚣张了!咱燕国就不能硬气点吗?凭什么要投降?我要是能上战场,肯定把那些楚国人打得屁滚尿流,让他们知道我们燕国不是好欺负的。”
他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却也掩盖不住内心的一丝恐惧,那恐惧如同潜伏在黑暗中的幽灵。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缓缓摇头,深深地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仿佛秋风中飘落的枯叶,充满了无奈。
“孩子啊,你不懂。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那是要流血死人的啊。要是燕国战败了,咱们可就都完了。还是投降了好,至少能保住一条命啊。”老人的声音充满了无奈,仿佛已经看到了燕国的悲惨未来,那未来如同一片黑暗的荒野,让人看不到一丝希望。
另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紧握着手中的书卷,眉头紧锁,神色凝重,仿佛在思考着一道极其复杂的难题。“投降也不是长久之计啊。一旦成了楚国的附属,咱们燕国的尊严何在?以后还不得处处看楚国的脸色行事?我们燕国的文化、传统,难道都要被楚国给磨灭了吗?”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燕国未来的担忧和对国家尊严的坚守,那坚守如同屹立在狂风中的灯塔,给人一丝希望。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他们仿佛被一片无形的乌云笼罩着。他们不知道燕国的未来会怎样,只能在这不安中等待着国君的决定,就像在黑暗中等待着一丝曙光。 整个燕国都笼罩在一片焦虑之中,等待着楚国的回应,也等待着自己国家的命运走向。
随着萧宇宸 带来的大军的接近,燕国朝堂的气氛越来越凝重和压抑。大臣们围坐在一起,面色沉重,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忧虑和不安。那一根根巨大的立柱仿佛也在默默承受着这沉重的氛围,投下的阴影更增添了几分肃穆。
“如今楚国势大,其武器之厉害,我们皆有耳闻。那梁国皇室被无情屠戮,而鲁国却又得到善待,这楚国将领的心思着实难测。”一位老臣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老臣微微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如同岁月刻下的沟壑,每一道都诉说着过往的沧桑和如今的忧虑。
另一位大臣接着说道:“是啊,楚国的强大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处境。若战,以我们燕国目前的实力,恐难以抵挡楚国的铁骑。且看那梁国,即便奋力抵抗,最终也落得个皇室尽灭的下场。”这位大臣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担忧,仿佛已经看到了燕国若选择战争将会面临的悲惨结局。
“可若降,我们燕国的尊严何在?以后岂不是要处处受制于楚国?”一位年轻的将军满脸不甘,他紧握着拳头,眼中燃烧着怒火。将军身姿挺拔,铠甲在微弱的光线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的不屈与勇气。
众人陷入了沉默,每个人都在心中权衡着利弊。宫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让人喘不过气来。寂静中,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呼吸声,仿佛在提醒着人们此刻的紧张与不安。
这时,燕国国君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如今局势危急,我们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是战,还是降?”燕国国君坐在高高的王座之上,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他的面容凝重,心中如同一团乱麻。他想起燕国的辉煌历史,历代先王们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尊严而努力奋斗,如今,这个沉重的抉择却落在了他的肩上。
他想到楚国那强大的武器,传闻中那些威力巨大的兵器可以轻易摧毁一座城池。梁国皇室的悲惨结局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那血腥的画面让他不寒而栗。
他明白,如果燕国选择抵抗,很可能会重蹈梁国的覆辙,燕国的皇室和百姓都将面临巨大的灾难。 然而,一想到投降,他的心中又充满了不甘和痛苦。
燕国的尊严,那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铸就的,如今却要他亲手将其放下。他想象着燕国成为楚国附属国后的情景,处处受制于人的日子,燕国的文化和传统可能会被楚国逐渐侵蚀,百姓们也将失去自由和尊严。
他的内心在不断地挣扎着,两种选择都让他感到无比的痛苦。他看着下方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充满了无奈。他知道,无论他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将影响燕国的未来。 老臣再次发言:“陛下,臣以为,战则九死一生,降或可保一时之安宁。
楚国虽对梁国皇室无情,但对鲁国却有善待,或许我们投降后,也能得到楚国的宽容。”老臣的声音微微颤抖,他深知这个建议的艰难,但为了燕国的百姓,他不得不说出自己的想法。
年轻将军却反驳道:“陛下,不可降啊!燕国的将士们绝不畏惧战斗,我们若轻易投降,日后必被人耻笑。”将军的话语充满了激情和坚定,他的眼神中燃烧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荣誉的执着。 “耻笑?若战败,燕国将面临灭国之祸,到那时,又有何尊严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