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见风长,从前宋知夏还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她现在知道了。江凌寒自从生下来,就没离开过她的眼皮子,但就算是这样,她还是会觉得这孩子一天一个样。就好像一觉睡醒,孩子又长大了一点似的。
刚出生的时候全身的皮肤都是红红的,脸上手上甚至还有点皱巴巴的。但是长了十来天之后,原本红色的皮肤,变得一天比一天白嫩,手上脸上也蜕了点皮,现在看起来,已经很有小美人的样子了。
孩子咧着嘴笑起来,两只大眼睛又黑又亮,看的宋知夏恨不得时时刻刻抱在怀里。但是江河每次见了,都要从她手里把孩子给“抢”走。
“抱了有一会儿了,让她自己躺着,你去休息休息。”
“我不累啊,我还可以再抱一会儿,她这么可爱。”
江河有些无奈,难道他不觉得女儿可爱吗?他也巴不得一直抱着孩子,但是不可以。
“她现在还小,你要是天天抱着,给她养成习惯了,大了以后也是这样。我又不能天天在家,到时候受累的还不是你自己?”
宋知夏觉得他在小看自己,“怎么可能?她长再大我也能抱得动,你是不是忘记了,我的力气大着呢!”
见她这样,江河就知道是说不通了,没准等自己上班了,她天天在家偷偷抱孩子,只好换一种说法。
“你受得了也不行,孩子这么小,骨头还没长好呢,就应该让她自己躺着。你老是抱起来,反而对她没好处。”
宋知夏被他说的将信将疑,不过想想孩子头顶上明显没有闭合的囟门,她还是选择了宁可信其有,总算是不再老是想把孩子给抱起来玩了。
一眨眼,日子就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江河特意做了一些元宵,芝麻馅的,宋知夏觉得特别香。
但是江河以不好消化为由,只给她盛了四个,自己盛了六个,剩下的给江大强和王桂香送过去了。
“你先慢慢吃着,我去爹娘那里一趟,顺便跟娘说明天开始过来做饭的事情。”
他走了之后,宋知夏就开始小口小口的吃起了汤圆,可是一共就只有四个,她吃的再慢,也总有吃完的时候。
江河回来的时候,她正眼巴巴的看着他的碗,好像多看一会儿,碗里的东西就会自己跑到她碗里一样。
“再给你一个,想吃下次再做。”江河实在受不了她眼巴巴的样子,最终还是从自己碗里匀了一个给她。
宋知夏看着来之不易的汤圆,一时之间竟然有些舍不得下嘴。突然,她眼睛一亮。
“我想到凌寒的小名叫什么了!”自从上次江河说出了“小金子”之后,宋知夏再也没敢跟他讨论这个话题,每次都是自己偷偷琢磨。
江河看看她,又看看她盯着的东西,脱口而出。
“难道叫元宵?”他觉得不太好听,但是不敢直接说。
宋知夏顿了顿,才想起来大家的叫法不一样。
“我们那边管这个叫做汤圆!不只有芝麻豆沙这些甜口的,还有肉馅的呢!”
江河尝试着想象了一下肉馅的元宵是个什么味道,但是他实在想象不出来。
“那能好吃吗?”
“好吃啊,以后有机会让你尝尝!不只有肉馅的汤圆,还有肉馅的月饼,也很好吃。”
宋知夏越说越怀念,恨不得能马上把从小吃过的那些好吃的都吃一遍。
江河若有所思,“所以,在你的眼里,孩子是一个肉馅的元宵?”
宋知夏这才想起来话题扯远了,赶紧拉回来。
“不是,我是看这汤圆又白又圆,看着很像凌寒。而且,是汤圆,不是元宵!”
江河看着日渐白皙圆润的女儿,不由地点了点头。“是挺像的!”
宋知夏高兴的笑了起来,“那就这么决定了,以后就叫她小汤圆了!”
看着她兴高采烈的样子,江河只能点头同意。但是他心里很清楚,估计家里没几个人会这么叫孩子的。
果然,第二天王桂香过来的时候,就闹出了笑话。
“老三家的,你中午想怎么吃?老三早上走的时候在锅里炖了排骨汤,我给你檊点面条?”她一边说一边走到了炕跟前。
“单给我一个人擀面条也太麻烦了,江河昨天做的馒头还有。要不妈帮我热两个馒头?”
“行啊,两个馒头一碗排骨汤,一会儿就能好。我先来看看咱们四丫,睡醒了呀?眼睛睁得这么大,真俊!”
“妈,我正要告诉你呢,凌寒的小名取好了,叫汤圆,以后咱们就喊她汤圆吧!”
“汤圆?那是什么意思?有汤,听起来像是吃的。”
“对,就是吃的,昨儿个十五咱们不是吃了元宵吗?南城那边管元宵就叫汤圆。”
“那直接管四丫叫元宵不就好了?叫什么汤圆,怪不顺口的。”
宋知夏有些无奈,只好折中一下。
“妈,你要是不习惯,你就叫她圆圆吧!”反正不叫四丫就行。
“圆圆?这个好,大年初一生的,可不就是团团圆圆的?来,圆圆,给奶笑一个!”
逗孩子玩了一会儿,王桂香就去了灶房。他们还是习惯在农闲的季节一天只吃两顿,因此宋知夏劝她多热一点一起吃的时候,她就拒绝了。
“不用了,我刚刚才吃过,肚子还饱着呢!”
王桂香掀开锅盖一看,排骨汤里满满当当的排骨,比土豆多多了。再打开橱柜一看,馒头也都是纯白面的,又是一阵肉疼。
不过想着宋知夏正在坐月子,她也就没说什么,只是回去忍不住和江大强嘀咕了几句。
“难怪四丫长的那么好,这天天大鱼大肉的吃着,奶水里都是油水。要是孩子再长的不好,都对不起她娘吃下去的那些鸡鸭鱼肉。”
江大强有几天没看到孩子了,听她这么说,就安心了。习惯性的磕了磕旱烟袋,老神在在的说了一句:“少操心,多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