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凌轩心急如焚,连夜召集朝中大臣在御书房商议军情。苏瑶虽不能直接参与朝堂议事,但她放心不下,便在御书房外的偏殿等候。透过雕花的窗棂,她能隐隐听见里面传来的激烈争论声。
“陛下,敌国此次来势汹汹,我军兵力虽不弱,但粮草补给不足,恐怕难以长期抗衡。”一位老臣忧心忡忡地说道。
“依臣之见,不如先派人去与敌国谈判,拖延时间,再抓紧筹备粮草。”又有大臣提议。
夜凌轩皱着眉头,心中烦闷不已。这些提议他都考虑过,但谈判,谈何容易?敌国狼子野心,怎会轻易罢手?而筹备粮草,时间紧迫,又谈何容易?
此时,一直沉默的楚逸尘站了出来:“陛下,江湖中虽多是草莽之人,但也有不少热血之士。清风阁愿尽一份力,组织江湖义士前往边关协助防守。”夜凌轩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楚阁主此举,实乃雪中送炭。只是江湖人士习性不羁,恐难以调度。”
楚逸尘微微拱手:“陛下放心,在下既然开口,定会约束好众人。”夜凌轩点头,心中稍安。
御书房外,苏瑶听到了楚逸尘的话,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楚逸尘对自己的情谊,即便自己已成为皇后,他依然愿意为了她,为了盛启王朝挺身而出。
商议完毕,大臣们陆续离开。夜凌轩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偏殿,看到苏瑶,他的眼中满是温柔与依赖:“瑶儿,有你在,朕心里踏实多了。”苏瑶走上前,轻轻为他整理着有些凌乱的发髻:“陛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
然而,朝堂之上的风波并未就此平息。次日早朝,一位大臣突然上奏:“陛下,楚逸尘身为江湖人士,贸然插手朝堂之事,恐怕别有用心。江湖之人向来难以管束,若是让他们参与战事,万一临阵倒戈,我军危矣。”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夜凌轩脸色一沉:“卿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楚阁主已然表明心意,愿意为国家效力,朕相信他的为人。”
这时,另一位大臣站了出来:“陛下,知人知面不知心。楚逸尘与皇后娘娘相识已久,难保他不是为了皇后娘娘才参与此事,其中是否有私情,还需陛下明察。”这话一出,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夜凌轩身上。
夜凌轩心中一痛,他对苏瑶的信任从未动摇过,但此时,朝堂大臣们的质疑,让他不得不有所顾虑。苏瑶在后宫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又气又急。她深知这是有人故意在挑拨离间,想破坏他们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想阻止楚逸尘前往边关。
苏瑶顾不得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匆匆来到朝堂之外,请求面见陛下。夜凌轩看到苏瑶,心中五味杂陈。苏瑶走上前,对着众人行了一礼,然后看向夜凌轩:“陛下,臣妾恳请您相信楚阁主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与臣妾相识于江湖,虽有情谊,但那都是君子之交。如今国家有难,他挺身而出,是为了天下百姓,而非私情。”
夜凌轩看着苏瑶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伸手扶起苏瑶:“瑶儿,朕信你。”然后看向朝堂上的大臣们:“此事就这么定了,楚阁主协助边关之事,不容置疑。若再有妄加揣测之人,定当严惩。”
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们见陛下态度坚决,只好暂时闭嘴。苏瑶心中却明白,此事不会这么轻易结束,朝堂上的争斗远比后宫更加复杂和凶险。
回到后宫,苏瑶和夜凌轩之间却有了一丝难以言说的隔阂。夜凌轩虽表面上相信苏瑶,但心中难免会有一些疙瘩。而苏瑶,看到夜凌轩对自己产生了一丝怀疑,心中也十分难过。
这一夜,两人相对无言。苏瑶望着窗外的明月,心中满是苦涩:“陛下,我们一路走来,经历了那么多风雨,难道就因为这些莫须有的猜忌,让我们之间产生嫌隙吗?”夜凌轩沉默片刻,缓缓说道:“瑶儿,朕不是不信你,只是朝堂之上,不得不谨慎。”
苏瑶心中一痛,她知道,帝王的身份让夜凌轩有太多的无奈。但她也坚信,他们之间的感情能够经受住这次考验。
与此同时,楚逸尘在江湖中积极召集义士,准备奔赴边关。他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但为了苏瑶,为了盛启王朝,他义无反顾。而在朝堂的暗处,一双双眼睛正盯着这一切,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