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苏明的伏法和神秘组织的覆灭,盛启王朝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夜凌轩和苏瑶也以为能迎来一段安稳的时光,共同治理国家,享受太平盛世。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平静的表象下,新的忧虑正悄然滋生。
一日,夜凌轩正在御书房批阅奏折,苏瑶像往常一样前来探望,手中还拿着亲自为他准备的点心。夜凌轩看到苏瑶,脸上露出了温柔的笑容,暂时放下手中的奏折,迎了上去。
“陛下,这些日子您为了国事操劳,可要多注意身体。尝尝臣妾做的点心。”苏瑶轻声说道,眼神中满是关切。
夜凌轩接过点心,尝了一口,“嗯,还是瑶儿做的点心合朕的口味。”
两人正说着话,一位大臣匆匆走进御书房,神色慌张。“陛下,大事不好了!南方数郡突发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急需朝廷赈济。”
夜凌轩脸色一变,放下手中的点心,立刻说道:“朕知道了,你先下去,朕会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此事。”
大臣退下后,夜凌轩的脸色变得十分凝重。苏瑶看着夜凌轩,心中也充满了担忧,“陛下,旱灾之事刻不容缓,您一定要尽快想办法。”
夜凌轩点了点头,“瑶儿,朕知道。只是如今国库虽有积蓄,但要赈济数郡百姓,怕是还不够。朕得想个万全之策。”
苏瑶思索了片刻,说道:“陛下,臣妾倒是有个想法。可以号召朝中大臣和富商们捐款捐物,以解燃眉之急。同时,派遣能干的官员前往南方,监督赈灾物资的发放,确保每一份物资都能真正用到百姓身上。”
夜凌轩听了苏瑶的建议,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瑶儿,你的想法很好。朕这就召集大臣商议。”
然而,就在夜凌轩召集大臣商议赈灾之事时,却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这些大臣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捐款捐物,甚至有人还在朝堂上指责夜凌轩治理无方,才导致了旱灾的发生。
夜凌轩心中愤怒,但他知道此时不能意气用事,只能强压怒火,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苏瑶在后宫得知朝堂上的情况后,心中也十分气愤。她决定亲自出面,劝说这些大臣。
苏瑶宴请了那些反对赈灾的大臣们的家眷,在宴会上,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向她们讲述了南方百姓的苦难。这些家眷们听了苏瑶的话后,心中都十分不忍,纷纷表示会劝说自己的夫君捐款捐物。
在苏瑶的努力下,大臣们的态度逐渐转变,开始纷纷捐款捐物。夜凌轩也顺利地筹集到了足够的赈灾物资,派遣官员前往南方赈灾。
然而,就在赈灾工作刚刚开始的时候,又传来了一个噩耗。前往南方监督赈灾的官员中,有一位被发现贪污了赈灾物资,中饱私囊。夜凌轩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立刻下令将该官员撤职查办。
苏瑶也对这种行为感到十分痛心,“陛下,这些贪官污吏实在是可恶,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竟然还做出这种伤天害理的事。”
夜凌轩叹了口气,“瑶儿,朕一定会严惩这些贪官,还百姓一个公道。只是如今赈灾工作受阻,朕担心百姓们的生活。”
就在夜凌轩和苏瑶为赈灾之事忧心忡忡的时候,楚逸尘来到了皇宫。他得知南方旱灾的情况后,决定率领清风阁的弟子前往南方,协助朝廷进行赈灾工作。
夜凌轩看着楚逸尘,心中十分感激,“楚逸尘,谢谢你。有了清风阁的帮助,朕相信赈灾工作会顺利进行。”
楚逸尘笑了笑,“陛下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能为百姓们做点事,也是清风阁的荣幸。”
楚逸尘离开后,夜凌轩看着苏瑶,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苏瑶敏锐地察觉到了夜凌轩的变化,心中有些疑惑。
“陛下,您怎么了?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苏瑶问道。
夜凌轩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瑶儿,楚逸尘此次前往南方,你……你会不会担心他?”
苏瑶听了夜凌轩的话,心中一愣,随即明白了夜凌轩的意思。她轻轻握住夜凌轩的手,“陛下,您怎么能这么想呢?臣妾心中只有陛下,楚逸尘只是朋友,臣妾对他并没有别的感情。”
夜凌轩看着苏瑶,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瑶儿,朕知道是自己多想了。只是看到你和楚逸尘关系如此要好,朕难免会有些吃醋。”
苏瑶微笑着靠在夜凌轩的怀里,“陛下,臣妾以后会注意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南方的旱灾问题,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夜凌轩点了点头,紧紧地抱住了苏瑶。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刻,他们更加坚定了彼此相伴、共同面对困难的决心。而南方的旱灾,以及赈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依然像乌云般笼罩在他们心头,等待着他们去一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