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是有点效果,至少有人过来问了。
“真可以先尝?”说话的是一名中年妇人,穿着灰色的麻衣,虽说都是麻布,但妇人身上的麻布做工显然更精致一些。
不是大富大贵,又要比普通穷人生活稍微好一些。
陈汐点头,随手拿起一颗裹着面粉的葛根虫递给她,“当然可以了,不好吃不要钱。”
她也没错过妇人眼中的精明,也不担心她吃完变脸,因为陈汐对自己做的东西十分自信。
果然,妇人吃完,脸上露出了惊愕的表情,这股酥香的肉味,没有人抵抗得了。
“姑娘,你这怎么卖的?”
陈汐犹豫了下,不知道多少价格合适,好吃的东西若是太贵,也会打消别人购买的欲望。
这东西太小,又不能饱腹,只能当零嘴吃着玩。
她看了眼不远处卖肉包子的店铺,老板也在吆喝,一个肉包子五文钱,可买的人依旧很少。
陈汐道,“三十文一斤。”
她这一斤可全是肉,而且炒的时候很费柴,还有米粉,成本算下来都要五文钱了。
还有上山去收集葛根,也是要冒着生命危险,味道比猪肉好,她觉得自己还亏了。
妇人果然犹豫了,纠结了半晌,她还是摇了摇头,“你这比猪肉还贵。”
三十文能买一斤肥肉,肥肉能熬油,够吃好久了。
“大嫂,我这个也用了油,还用了精米研磨的细米粉,成本也不便宜了。”
她说着,见妇人面色犹豫不定,继续说,“你要是嫌贵的话,可以少买一点嘛,两文钱一两,买回去给孩子们尝尝。”
陈汐这么一算,自己还真是卖亏了,一两也有七八只了呢。
麦芽糖都不止这个价格。
听见陈汐这样说,两文钱对妇人来说,还是拿得出来的。
于是,妇人一咬牙,买了两文钱的。
陈汐抓了几颗递给旁边卖鸡蛋的男子,借他的称称了一两,用叶子抱起来递给了妇人。
妇人付了钱,便揣着腰果脯走了。
陈汐看着手里的两个铜板,感叹这钱真难赚。
于是她又开始吆喝,来问的人不少,买的人却不多。
喊了大半个时辰,才卖出去七八两。
陈汐觉得靠这个赚钱,这辈子都别想发财了。
眼看天色不早了,也没什么人买,她收拾好竹篮,去找林叶。
不知道字画卖出去没有。
来到林记米铺,她发现米铺却开门了,可惜来买米的人一个也没有。
林叶坐在柜台里,正低头看着书。
陈汐来到柜台前,开口喊道,“林公子。”
林叶倏地抬起头,见到陈汐,他神色大喜,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陈姑娘!你这么快就来了?”
陈汐点点头,“我正好来镇山卖点东西,就顺道过来看看你。”
听见买东西,林叶眼睛一亮,“难道是又有字画了?”
陈汐连连摆手,“不不,是我自己做的小点心。”
林叶眼神明显失望了,他笑道,“不过陈姑娘来的正是时候,你那两幅字画已经卖出去了,可惜只卖了二两银子。”
“这么多?”
对于摆了一下午摊只赚了十八个铜板的陈汐来说,二两银子已经是天价了。
她得卖多少葛根虫才能赚到二两银子啊!
林叶愣了愣,尴尬一笑,“以陈姑娘那位友人的才华,二两银子着实廉价了。”
陈汐无所谓的摆了摆手,“林公子别这么说,只要有人能看上,那就是值得的。”
“说的也是。”林叶想到了自己那些无人问津的字画,面露苦涩。
他从怀里摸出二两碎银递给陈汐,“陈姑娘,银子你收好。”
“真是太感谢林公子了。”陈汐不客气的收下银子,随后从竹篮里,拿出一包腰果脯递给他。
“这是我做的点心,送你尝尝。”
林叶随手接过,他对点心没什么兴趣,“多谢陈姑娘。”
两人谢来谢去的,陈汐也逗笑了,“对了,林夫人的病如何了?”
林叶道,“按照陈姑娘的嘱咐,改善了饮食,今日喝了药,已经没有先前那般难受了。”
“那就好,林夫人这是慢性病,需要时间调养,不可操之过急。”
“说来还要多谢陈姑娘的注意,否则在下连抓药的钱都拿不出来。”
听他这意思,是已经按照自己说的,找人出去卖米了?
“这有什么好谢的,我又没出什么力,林公子也帮了我不少,不过林公子今日怎么开业了?”
林叶叹息道,“我准备卖掉这间铺子,将父亲从天牢赎回来,便带着二老回乡下去。”
陈汐有些诧异,“好端端的,为何要卖掉这间铺子?”
“没办法,有王寅捣乱,我们在镇上就无法开门做生意,还不如将铺子卖掉;说来这还多亏了陈姑娘的字画,让我有机会向里长老爷寻求帮助。”
原来里长买了他字画,昨儿从青州城回来,便主动来拜访了林叶。
两人交谈甚欢,林叶便趁机求对方帮忙,对方竟然爽快的答应替他去衙门说情,今日传来消息,只需要林叶凑齐五十两银子,就能将林老爷救出来。
陈汐听完,不由感叹,哪里都少不了人情世故。
五十两银子不是小数目,林叶只得将这间铺子卖掉。
陈汐与他闲聊了一会儿,又安慰了林叶几句,这才提着竹篮告辞离去。
见过林叶之后,陈汐忽然觉得自己思路错了。
她跑去西街卖吃的,怎么可能卖得出去,那边都是普通百姓聚集地,点心对他们而言无异于奢侈品,根本不可能卖得出去。
应该去有钱人聚集的地方卖啊!
陈汐看了眼天色,太阳快落山了,又看了看竹篮里没怎么动的点心,于是心一横,扭头往东街走去。
这条街果然繁华了许多,走在路上的人,衣裳都是华丽了不少。
她清了清嗓子,边走边吆喝,果不其然,这一喊,就来了好些人问。
陈汐也毫不吝啬,分给他们品尝。
这次陈汐不直接说三十文一斤了,按两卖,两文钱一两。
两文钱对他们来说,和打发叫花子没什么区别,纷纷掏出铜板购买。
幸好在细节闲来无事的时候,她都用称称好,全都包了起来,不然还真会手忙脚乱。
没多会儿,她带来的三斤,就卖出去一斤多。
就在这时,一名青衣男子走了过来,说道,“姑娘,你篮子里的这些我都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