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弘文馆读书的孩子,说实话,家世能差?
不可能。
李君带着程处默和马周跟着虞世南和盖文达走到了前院。
那群孩子,正在冲前院夫子叫嚷、
“我们要见李先生,我们要见李先生!”
“就是,夫子,让我们看看李先生吧,我们要向李先生学习。”
“李先生不是就在后院么,请让李先生给我们上堂课吧。”
“是啊夫子,是啊夫子!”
“········”
这群孩子年岁很杂。
多大的都有。
“孩子们,别吵了,看看谁来了。”虞世南笑着说道。
众人回头。
“是李先生!”
这时有人大叫一声。
哗啦啦········
顿时,这些孩子全都冲了过来。
“好了好了,孩子们,咱们到前面坐一坐,到前面坐一坐!”
“咱们到那片草地上去!走走走!也让李先生坐下来讲。”
虞世南和盖文达一人抱起来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托着他们走到了不远处的草地。
这是前院的花园。
孩子们一般都在这里嬉戏。
程处默领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子给李君介绍。
这是他弟弟。
程处弼。
一看就是将门之后,额头大,身子壮,不说是程咬金的儿子,都没有人信。
李君拍了拍他的小脑袋,闲谈着坐到了草地上。
“你们·······想听什么啊?”
“故事?”
“还是?”
李君笑着问道。
他刚坐下,孩子们就在前面乖巧的全部坐下。
静悄悄的。
不得不说,弘文馆的教育已经走到了大唐前列。
“李先生,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事情。”有个孩子怯生生的举起了手。
程处默赶紧介绍了下。
秦怀道的弟弟秦怀路。
李君审视了他一下,笑着点头:“尽管问来就好。”
“李先生,能不能给我们传授下背书的经验?”
“那些文章,我一直背不过去,不仅是我,处弼他们也是一样,我们天天都要被夫子用戒尺打手心。”
秦怀路有些委屈的看着李君。
程处弼缩了缩脑袋:“就是,李先生,能不能给我们说下背书的诀窍.. ..”
“是啊李先生,给我们讲一下吧。”
“背书太难了,真的太难了,那些字生涩难懂,怎么背啊。”
“就是啊李先生,要不你给夫子们说说,不要用戒尺打了,好疼的。”
“······”
秦怀路这个问题一出来,可以说是全体学子都哀嚎了起来。
声音之大,令人心颤。
可见大唐这个时代的学子们,就已经深受背书的危害了。
其实大唐的教育,也就是这样。
认字!
背书!
然后就没了。
至于理解么,全靠自己的悟性。
书,先背过去,记得那个句子,或许有一日你会彻底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当然,也有的穷尽一生,句子只是句子,从未真正的理解过。
虞世南望着他们,忍不住苦笑起来。
这群臭小子。
原本还以为想让李先生讲什么课,原来是要问这个问题。
盖文达也含笑抚摸着胡须,言笑晏晏。
周围那些夫子,也都摇头失笑。
“好了好了。”
“你们啊,就是不用心!”
“背书这件事,可没有诀窍,唯有用心罢了。”
“不要指望李先生给你们什么法子,这条路,就没有取巧的法子,我劝你们还是早点认清现实,多多努力吧。”
虞世南伸出双手在虚空压了压,故作威严的说道。
这群孩子全都失望的松了下身子,你看我我看你,唉声叹气。
难道,连李先生都对背书没有办法么?
“就是,你们啊,一个个鬼机灵,背书可不能取巧。”
“还是问问其他的问题吧。”
盖文达笑着附和。
周围那些夫子就发笑,不说话。
他们也被孩子的天真打败了。
问询怎么好背书?
背书这东西,可真的一点取巧的办法都没有。
他们也是这么过来的。
谁不是死死硬撑着背下来的?
如果有好法子,他们早就说了,还用的找你们在这里哀嚎?
不过这个时候,李君突然揉了揉鼻子,笑道:“其实······说来,记忆背书这东西,还真的大有学问。”
“盖先生,能不能拿本书过来。”
“或许,我有个法子,能让孩子们的痛苦,减轻不少。”
···········.
李先生有法子?
李先生连背书都有法子?
这·······
盖文达有点莫名其妙。
他完全想不出来帮助背书还能有什么法子啊。
这背书不就是全靠自己么?
外人能帮忙?
不过李君既然这么说了,他当然赶紧应下。
书么。
弘文馆最不缺的就是书。
正巧,旁边夫子手里就拿着一本书。
道德经!
很平常的书籍。
自然也是要求全书背诵的书籍。
大唐开国,李渊自称自己为圣人李耳之后,当然,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渊认为就足够了。
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是给自己所做的一切正名。
圣人之后,当个皇帝,不过分吧?
这一点,百姓也认。
在大唐这个时代,有个好祖宗,真的是对自己帮助太大了。
自然地,大唐平定天下后,道德经这本李耳巨作,就成为朝廷强力推广的书籍。
必须背诵。
自家祖宗的书,能不推广么?
这也是大唐孩子们心中的噩梦之一,另一本噩梦,就是论语!
和道德经并称学堂上的两座大山。
全文背诵,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君接过来。
这书·······
粗糙!
这是李君的第一反应。
第二反应就是太尼玛粗糙了。
这书籍的触感,还有上面印刷的文字清晰程度,和前世简直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
太难了。
让这么大的孩子就看这样的书·······
造孽啊。
全都是字。
一个拼音没有,一个插图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没有,字体也都有些模糊,就是李君看着,都有些头晕。
奶奶的!
预先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真的是难为这些孩子了。
“这······”
李君摇了摇头。
“李先生怎么了?”
“这本书不行么?”
盖文达赶紧问道。
“奥,没事,盖先生,大唐的书籍,都是这样的么?”
李君翻了几页完全没有心情往下看了。
“是的!”
“李先生,我们弘文馆买的还都是精品书籍,这已经是我们大唐最好的书籍了。”
盖文达说道。
马周在旁边附和着点了点头:“李兄,这书籍也是我见过最清晰的书籍了,百姓看的那些书,才叫一个·····头疼。”
李君再摇了摇头。
这书······不行啊,看来自己也要插手印刷行业了啊。
这样的书还有脸往外卖?
这些书商,真的没良心。
“孩子们,如果我想你们那么大,也看这样的书,估计我也和你们一样,会被先生打手心。”
“呵呵·······”
“程处弼,你过来,给我读一篇文章。”
李君把书丢给了程处弼。
虞世南和盖文达相识一眼,都有些莫名其妙。
李先生这是要干什么?
不是说要传授背书的法子么?
他们不懂。
其他人更是不懂。
不敢说话,只能静静看着李君。
程处弼拍拍屁股,拿着书站起来,大声朗读了起来。
不让他背诵就好。
读书,他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书读得着实有些·······费尽。
一口气读下去,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李君都觉得自己要憋死了。
这尼玛都不带换气的。
不过那些夫子闭着眼睛,摇着脑袋,好似沉浸其中。
李君无语了。
屮。
读成这样都能露出来如此陶醉的表情?
“把书给我。”李君听了会实在忍不了了,赶紧挥手说道。
程处弼乖巧,赶紧把书拿过来。
李君看着这篇文章。
“笔。”
他说道。
有夫子赶紧把笔放到了李君手中。
李君轻轻吐了口气,试着分段,加上了标点符号。
然后自己又读了一遍,感觉比刚才程处弼读的感觉要好上多少倍。
再把程处弼叫过来,教给他使用方法。
马周在旁边凑着脑袋,静心聆听。
瞳孔,慢慢扩张。
呼吸,渐渐急促。
心跳,咚咚作响。
这法子·······
我嘞个去!
大哥这也太神了!
卧槽!
他现在脑子里一片通明,忍不住都想抱着李君亲上两口。
如果这个法子能够推广,说真的,读书这件事的难度,直接会降低不知道多少个台阶。
恐怖!
太恐怖了!
这件事就是孩子们的福音。
而且,背诵起来,难度也不知道降低了多少。
有了停顿。
有了记忆。
起码这样自己背的时候,再不会出现都不知道自己背到什么位置了这种情况。
说真的,现在就算马周读一本不熟的书籍,一口气读下来,都不知道自己换气的地方点。
书籍没有标点符号,每次停顿的地点,都是看这一口气能憋多长。
完全做不到像这种,有计划的停顿,有规律的停顿!
“去吧。”
“再去读一遍。”
李君拍了下程处弼的后背。
程处弼捧着书籍,前走两步,再次读了起来。
这一次,他读的很顺畅。
每次停顿的地方,似乎都恰到好处。
旁边,虞世南,盖文达这些夫子也都发现了不对。
轻松!
他们感觉到了轻松!
不仅仅是自己听起来都轻松了很多,就是程处弼读起来,也都不知道轻松了多少。
“这······”
等到程处弼读完,虞世南赶紧走过去,拿起来这本书,望着上面标注的一个个奇怪的符号,满头雾水。
“李先生,这些······是什么?”
他急忙问道。
“刚才处弼读书读的·······怎么这么通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盖文达,还有其他的夫子,都纷纷围了上来。
他们觉得自己发现了了不得的法子。
李君笑笑,解释起来。
标点符号的原理无比简单,并不难理解。
当李君说了下后,众人恍然,凝视着李君,难以置信。
这法子,好简单啊。
但是效果却如此的出群!
可是········可是·······这么多年了,从汉朝出现书籍,为何·······就没有人发现呐?
他们沉默。
就是自己读了这一辈子的书,也从未怀疑过这方面,更没有想过要这么改进。
自己真的只是读了死书!
李先生他·········
这·······便是智慧么?
这群夫子久久不言。
如果智慧有形状,肯定就是李先生这样的!
············.
程处弼自己都懵了。
他怀疑自己刚才读的这篇文章,真的是自己读的么?
那么流畅。
那么平滑。
那么清晰。
中间一点磕磕绊绊都没有。
相比之前,自己读起来真的太舒服了,甚至于现在读过去一遍,脑海中还都有不浅的印象。
自己还都能记得其中的一两个句子。
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体验。
之前,自己读书每次读一遍,都感觉自己大脑一片空白,快要脑淤血了。
程处弼站在那里,嘴叉子笑的合不拢嘴。
“这标点符号,不论是哪个书籍都能适用。”
“虞先生,你们帮着孩子们划一划吧,我相信,这样会让孩子们轻松很多。”
“小孩子嘛,该打,但是也不能次次就打。一直打就皮了。”
“这样更不好管教。”
李君笑着说道。
“是,我知道了。”
“李先生说得对!”
“李先生,我代表,我代表弘文馆全体学子谢谢你。”
“这一次,这群臭小子比我们小时候幸福多了,幸亏遇见了您,不然·······他们还被我们逼着吃竹板炒肉呐。”
虞世南深吸口气,他无比诚挚的望着李君,真的是心中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盖文达他们也都是注视着李君,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别看李君只是在书上加了几个标点。
但是,这是划时代的创举。
这·······这不知道得有多少孩子受到如此施惠便利。
估计等到这些孩子长大,最先感谢的不是先生们,而是·······而是李君这位拯救他们于水火的存在。
“快,你们多谢李先生!”
“这个标点符号,真的是让你们占了大便宜啊。”
虞世南朝这群孩子说道。
“呼啦啦·······”
孩子们全都站了起来。
“多谢李先生教给我们读书。”
“多谢李先生帮助我们背书。”
“李先生,谢谢你!”
“········”
这群孩子异口不同声的纷纷喊道。
声音震天。
直冲云霄。
李君忍不住嘴角翘起。
舒服!
这就是为人师表的满足感么?
啧啧·········
开心。
“李先生,你先陪他们玩,我这就组织夫子们研讨下。”
“让他们赶紧把标点符号点到每一本书上,争取让孩子们用上方便简单的书籍。”
虞世南迫不及待的拿着书籍下去安排了。
不得不说,孔颖达虞世南这些人,办事效率真的是高。
一点不拖沓。
利索无比。
李君就喜欢这样的人。
“好了好了,咱们坐。”
李君看了眼天色,现在是下午,太阳还很高,约摸着也就四点左右。
“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讲个什么好呐。”
“嗯······就讲个西游记吧。”
李君想了下,挑选了个老少皆宜的故事。
西游记。
这玩意,可是瑰宝,百姓已经印证过了,得到了时间的检验。
经久不衰,自然有它的魅力。
而且时间点,和大唐这个时代刚刚符合。
“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轮········”李君笑着悠悠道来。
···········
皇城。
孔颖达提着袍子就冲进去了。
无人阻拦。
没办法,孔颖达的身份之超然,某种意义上,比宰相还要厉害。
这几乎就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
可以直接上奏,可以直接和李世民对话。
如果有需要,也可上朝,位置,都要站在长孙无忌他们前面。
甘露殿。
李世民也正和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商讨着科举的事情。
从弘文馆前回来后,李世民心中的决定早就已经无比坚决了。
看看那些学子!
高亢。
激昂。
坚守。
等待。
孤独。
寂寞。
他们一直不曾忘记自己的身份。
他们一直都想着要为这个天下做些事情。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们,一直都在等着啊。
君儿说的对啊。
大唐······大唐有这样的学子,自己何惧于世族?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他们脸色都有些凝重。
科举,要开了。
其实之前他们真的有些犹豫,但这次见到了弘文馆前石碑下的那些读书人,他们,突然也不怕了。
有这么多读书人在背后,他们怕什么?
天下,不是世族的。
“陛下,孔先生求见!”
忽然,李君羡躬身传信,声音清亮。
“孔先生来了?”李世民下意识站了起来。
不说别的,孔颖达就是和李渊一辈的,他应该尊敬,别说孔颖达了,就算在路上遇见了一位年长的老者,他也是要尊敬。
更别说,这是孔颖达。
“快快请进来!”
李世民急忙说道。
他也快步朝前迎接。
孔颖达进来了。
李世民急忙搀扶胳膊,邀请落座。
“孔先生,不知道今日,怎么来皇城了?”李世民笑着问道。
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也都起身。
“我来这里,有件事,想要给你说。”
孔颖达望着李世民,声音沉重,一字一顿:“我想问你,这天下,是谁的天下!”
他说道。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