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准率领部队,步履匆匆地逼近省界之时,他深知必须向闽浙总督呈上一份详尽的报告,以阐明自己的军事意图和行动计划。于是,他安然坐下,仔细斟酌,撰写了一份详尽的报告。报告完成后,他立即发电报至闽浙总督府进行汇报。
那两位总督一接到李准的电报,就如同火烧眉毛一般,行动迅速至极。他们即刻召集手下,商讨对策,并第一时间向朝廷递上了奏报。他们的办事效率,令人不得不叹服其决断力。
然而,在两广总督府内,周馥却显得慢条斯理,过分谨慎。他坐在宽大的书桌前,屋内寂静无声,只能听见他沉重的呼吸声和笔尖在纸上划动的声音。他对着那份电报稿,时而拿起笔修改,时而又放下,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不知在嘀咕些什么。
周馥内心其实颇为纠结。他深知李准的军事才能出众,此次行动必将对广东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但他又担忧自己的决定会引来朝廷的不满和指责。因此,他对着那份电报稿反复推敲,迟迟无法作出决定。
就这样,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电报稿被周馥改了又改,发报的时间也一再推迟。终于,朝廷等不及了,皇宫大殿上气氛骤然紧张。太后娘娘大怒,拍案而起,吼道:“广东剿匪不力,周总督年老体弱、办事不力,此等官员怎能继续担任两广总督之职?”
就这样,周馥被毫不留情地免去了两广总督的职务。其实,他遭此免职厄运,背后实则是朝廷内北洋与清流两派激烈的明争暗斗所致。周馥与袁世凯系儿女亲家,且与庆亲王等人同属北洋派阵营。袁世凯一心追逐权势,庆亲王则对钱财贪得无厌。而岑春煊,则是清流派军机大臣瞿鸿禨的得力助手。
提及岑春煊,他上次赴两广任职期间,雷厉风行,手段强硬。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地上,他一到任便大力查办广东海关的文书巨贪。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冷峻与决绝,毫无畏惧之色。这一查,便断了庆亲王的财路。庆亲王气得直跳脚,却又无可奈何。
接着,岑春煊又据此弹劾庆亲王,让他在官场上陷入了极为窘迫的境地。庆亲王恨得牙痒痒,却又拿岑春煊没办法。为了彻底击垮清流派,袁世凯等人精心策划,使出了苦肉计。他们以年老体弱为借口,免去了周馥的两广总督之职。同时,又以广东匪患严重,且岑春煊熟悉广东情况为由,巧妙地将岑春煊调离了太后身边,使他远离了权力核心。
岑春煊对此心知肚明,他深知这是袁世凯与军机大臣之间一场复杂而残酷的政治博弈。双方暗中较量多年,矛盾早已根深蒂固。他明白自己已陷入对手精心布设的巨大阴谋之中,仿若置身于一张无形的巨网之中。只待时机成熟,对手便会以雷霆万钧之势给予他致命一击。
然而,岑春煊并非等闲之辈。他尚在京城,未及动身前往广东,便在那雕梁画栋却又充满阴谋气息的京城府邸中,迅速向太后奏请降低李准的军职。他心中暗想:“李准此人并不与自己一心,正好借此机会打压他一下。”
太后听闻此事,大为诧异。在那金碧辉煌却又透着威严的宫殿内,她问道:“李准在广东表现颇为出色,又是你保荐之人,为何要降低他的水师提督职?”依朝廷规定,官员保荐人若有失误,需承担相应的保荐责任。岑春煊老谋深算,岂会轻易引火烧身?
他微微低头,眼珠一转,巧言答道:“李准正因太过能干,被周馥总督过度宠信,以致威权过重,性格桀骜不驯。当下广东广西形势危急,他难辞其咎。必须削弱其锋芒,稍加弹压,方能使其更加成熟稳重。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太后听后,沉思片刻,觉得其言颇有道理,遂降旨免去李准广东水师陆路两个提督之职,调任广西北海镇总兵,继续负责剿匪任务,其职位由秦子质接任。
李准接到降职消息时,正身处他那略显昏暗的居所内。他身体微微一晃,脸上满是困惑与愤怒。他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暗想:“自己数年来殚精竭虑,苦心经营,扩建速成学堂,轮训近百防营,成功扑灭多处重大匪患,功绩卓着。且两年来,饱受‘蛇缠腰’病痛折磨,双脚肿胀难忍,每走一步都如针扎般疼痛。却依旧坚守于前线,未曾有丝毫退缩与懈怠。自问并无任何过错,为何竟遭如此莫名降职?”
在李准接到降职消息,心中充满困惑与愤怒之时,他决定去找周馥,希望能从这位曾经的上司兼友人那里得到一些答案或安慰。周馥的府邸依旧那般沉静,只是氛围中似乎多了一丝落寞与无奈。
李准走进书房,见到周馥正坐在书桌前,眼神有些空洞,显然在沉思。他轻轻咳了一声,打破了沉默。
“玉帅,我来了。”李准行礼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委屈。
周馥抬起头,看到是李准,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他勉强挤出一丝笑容,示意李准坐下。
“李准啊,你来了。快坐吧。我知道你心里有很多疑问,我也正想找个人说说呢。”周馥的声音显得有些疲惫。
李准坐下后,沉默了一会儿,终于开口道:“玉帅,我实在不明白,为何我会突然遭到降职。我自认为在广东的作为并无过错,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周馥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李准啊,这其中的缘由复杂得很。朝廷里的风云变幻,岂是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能轻易揣测的。我这次被免职,其实也是因为卷入了朝廷内的明争暗斗。而你,恐怕也是因为我而受到了牵连。”
李准闻言,心中一惊,他没想到自己的遭遇竟然与周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他紧盯着周馥的眼睛,想要从中找到更多的答案。
周馥感受到了李准的目光,他苦笑了一下,继续说道:“李准啊,你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你的正直和不肯同流合污却让你成为了某些人的眼中钉。岑春煊一直忌恨你不与他同阵营,这次便借机打压你。我虽想保你,但也无能为力啊。毕竟,我在朝廷中的势力已大不如前了。”
李准听着周馥的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他曾经那么敬重这位总督,视他为自己的伯乐和依靠。但现在看来,周馥也有自己的无奈和无力。他忍不住问道:“玉帅,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任人摆布吗?”
周馥沉默了一会儿,缓缓摇了摇头。“李准啊,这朝廷里的斗争复杂多变,你我都无法左右。但你要记住,只要你忠于皇上、忠于国家,无愧于心,便无需惧怕任何风雨。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要自己好好走下去。至于我,已经年迈体衰,恐怕再也无力为朝廷效力了。”
李准听着周馥的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虽然周馥无法再为他遮风挡雨,但这份关怀和鼓励却让他感到无比温暖。他紧紧握住周馥的手,坚定地说道:“玉帅,谢谢您的教诲。我会铭记于心,努力走好未来的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周馥看着李准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一丝欣慰。他知道,这个年轻人有着不屈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李准便起身告辞。走出周馥的府邸,李准的心情似乎好了一些。
尽管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走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而周馥的那份关怀和鼓励,也将成为他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后盾。两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在这次的谈话中得到了更深的体现:既是上下级,又是友人,更是彼此精神上的支柱。
李准紧握着拳头,心中暗暗发誓定要查明真相。事出反常必有蹊跷,他决心探寻降职背后的真相。此时,前广东提学于晦若已调往北京出任邮传部侍郎,而邮传部尚书正是岑春煊。于晦若念及旧情,偷偷四处打听,并及时向李准透露了真相:“乃是岑春煊一直忌恨你不选边站队岑营,故而从中挑拨离间、欺骗太后、蓄意打压。”
李准听闻此言,不禁苦笑起来。他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凉:“忆往昔岑春煊在上海托病期间,自己尚心怀善意馈赠大量礼品、刻意奉承讨好。岂料他竟依旧怀恨在心!如此心胸狭隘之上司,真可谓是自身命中之灾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