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与霍光一番交谈之后,苏远枫便不再于朝堂之上与霍光争执,只是依旧牢牢把控皇宫护卫。
在朝臣眼中,苏远枫此番半隐退的姿态,无疑是苏家在霍光强大权势面前的无奈妥协,都认定苏家已无力阻挡霍光在朝堂上的一家独大。
随着霍光权力越来越大,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治国理政能力。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减轻了百姓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农业生产。
在他的大力推动和康帝(刘据)时期积累下,原本因战乱和动荡而遭受重创的经济,已经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起来。
同时,凭借敏锐的政治洞察力,霍光一举粉碎了燕王刘旦企图谋反篡位的阴谋,成功维护了汉室江山的稳定与安宁。他的这些功绩,使得他的能力越发得到朝臣们的认可与敬重,霍家权势也无可避免再次膨胀。
公元前72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距离刘洵加冠之期仅剩一年。然而,朝堂之上的大权,依旧牢牢掌握在霍光手中。
未央宫前殿,宫殿巍峨,庄严肃穆。
刘洵目光平和,开口道:
“诸卿有何事要启奏?”
19岁的刘洵端坐在殿中,一双深邃的眼眸犹如寒潭,沉静而锐利,透着超出年龄的沉稳与睿智。
自从之前表达亲政之意却未得到苏远枫支持后,他开始学习处理政务。三年前,霍光对于一些小事,也逐渐交予他处理。在日复一日的磨砺中,他的心思越发成熟。
在朝臣行列中,一位身着玄色锦袍的中年人出列: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此人正是九卿之一的宗正刘德。
刘洵不禁微微一怔。毕竟在他的印象里,修黄老之术的刘德向来淡泊少言,此番主动站出,着实出乎意料。
不过,他很快收敛神色,缓缓开口道:
“宗正有何事要启奏?”
刘德向前迈出一步,而后回道:
“陛下,臣今日要状告冠阳侯霍云。霍云身为冠阳侯,本应恪守臣子之道,按时上朝,然而,他却称病不朝,指派家奴上朝,这是公然藐视皇权,践踏朝廷纲纪!”
霍云担任中郎将后,过了两年又被霍光封为了冠阳侯。
宫殿中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没想到一向少言的刘德竟然偷偷干大事,对于霍云指派家奴上朝,所有朝臣都选择忽略这件事,就连刘洵也不例外。
此时既然刘德已经挑明了那就不能再装作不知道了,必须要有一个结果。
大司农田延年出列回应道:
“宗正大人,此事从表面上看,冠阳侯的做法确实有失妥当。但依我之见,他并非是在藐视皇权。
想来冠阳侯平日里也为朝廷尽心尽力,此次实在是因病无法亲自上朝。为表对陛下的敬重与忠诚,他指派亲信前来,也是希望能及时知晓朝堂之事,同时向陛下表达他的关切与牵挂。”
其他霍系官员也纷纷出列说道:
“对,正宗大人小题大做了”
“冠阳侯向来忠心耿耿,谁还没个三病两痛的,指派个亲信来听听朝堂的事儿,这也是心系陛下、心系朝廷呐。”
......
一时间刘德成了群臣攻击的对象。
刘洵静静地听着众人的争论,表情看不出喜怒,缓缓开口说道:
“肃静,宗正弹劾冠阳侯,为的是维护朝廷纲纪;而大司农及各位爱卿为冠阳侯辩解,也是出于对功臣的体恤。朕心里都明白。
霍相,冠阳侯毕竟是霍家子弟,不知这病到底重不重?若是病重,朕也要前去看望,以表对功臣之后的关怀。”
霍光闻言,面色平静说道:
“陛下仁德,冠阳侯之病虽有些时日,但并无大碍,劳陛下挂念,实不敢当。他本欲亲自上朝面见陛下,无奈身体欠安,才不得已指派亲信前来,还望陛下恕罪。”
刘洵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愤怒,但很快又被他不动声色地掩饰过去:
“既然如此,倒也情有可原。冠阳侯为朝廷效力多年,此次染病,朕心甚念。霍相,劳烦你代朕前去看望一番。此事就此揭过,不得再议。”
朝堂之上一时安静下来,霍光恭敬说道:“臣遵旨,定将陛下的关怀之意转达给冠阳侯。”
言罢,缓缓退回到自己的站位。
众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心中各有想法,但见皇帝已做决断,便也不敢再多言。
一个时辰后,朝会结束。众臣依次起身退出朝堂,已经平静八年的朝堂,就在今日被打破了宁静。
冠阳侯之事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引得众臣心中泛起阵阵惊涛骇浪,虽然刘洵迅速将这场风波平息。
但众人皆已有所察觉,如今刘洵年方十九,待明年举行加冠之礼后亲理朝政,霍光是否会归还权柄,已然成为横亘在朝堂之上的一团迷雾。
此事绝非霍光一人之事,朝堂之上,大部分臣子的利益都与霍光盘根错节地捆绑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
云梧,云王府。
当朝堂之上正上演着波谲云诡的明争暗斗时,云王府却静谧安然。
甚至整个云梧皆沉浸在这份平和之中,没有权谋的倾轧,不见利益的纷争。在如今这修生养息的大汉,也有着“净土”之名了。
王府前厅内,苏远启和苏远枫两兄弟正相对而坐。
苏远枫放下手中的茶杯,神情忧虑地说道:
“兄长,如今朝堂局势愈发复杂,霍光那边迟迟不肯表态是否还政于刘洵,这让朝中许多人都人心惶惶。”
苏远启缓缓说道:
“事已至此,局面已非霍光所能掌控。归还政权,意味着霍氏一党官员必将遭到清算,他们断不会坐视霍光交权。
霍家子弟个个能力平平,却占据着朝廷要职,尽享荣华富贵。一旦霍光交出权柄,等待霍家的必将是灭顶之灾。
此前刘洵年纪尚幼,缺乏足够的阅历和能力来掌控这偌大的天下,所以这天下还不能贸然交到他的手上,如今他既然已经显露明君之象,家族也愿意助他亲政。
大汉稳定繁荣,家族气运也能稳定快速增长。回去之后告诉刘洵,他加冠之时,就是亲政之时。”
苏远枫回应道:
“兄长所言极是,我这便回去安排。”
说罢,苏远枫转身迈出前厅,其背影很快便被夜幕吞噬。苏远启凝视着他离去的方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实,方才与苏远枫所言,不过是浮于表面的缘由。早在霍光与苏远枫交谈之后,他就已吩咐苏远枫,只需确保刘洵的安全,其他事宜一概不必插手。
苏远启心里明白,霍光位极人臣,长此以往,终究会在权力与利益的旋涡中迷失自我。当初刘洵尚在幼年,缺乏足够的威望与能力掌控朝局,大汉百废待兴,正需要霍光这样权倾朝野之人来平衡各方势力,助力朝廷恢复元气。
而且,霍光专擅朝政之时,若刘洵没能展现出明君的潜质与气象,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和大汉的稳定,家族也会暗示霍光另择贤君。
但这些隐秘之事,绝不能让家族子弟亲力亲为。否则,一旦事情败露,家族将被卷入政治旋涡,遭受重大打击,家族多年的声誉也将毁于一旦。
回顾往昔,前几任家主虽始终将家族利益置于重要位置,可在他们心中,大汉的兴衰荣辱同样是难以割舍。
然而苏远启的情况却有了显着的不同。在他的价值排序里,家族利益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已然凌驾于一切之上。为了实现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在必要时,牺牲大汉的部分利益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