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请辞不久之后便因病去世,余下一幼孙交由苏家抚养,短短一月之间,曾经权倾朝野的霍家便迅速衰败。霍家的崩塌,让那些依附于霍家的官员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这些霍系官员们深知,失去了霍家这棵大树的庇护,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在恐惧和不安的驱使下,这些霍系官员们萌生出了一个念头:继续联手起来,共同抗衡刘洵和苏家。
权力的斗争从来都不是简单地除掉某一个人就能解决的。这是一场错综复杂、牵涉多方利益的持久战,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地谋划。皇帝也不敢大批裁官,一则易引群臣反抗,引发朝堂动荡;二则没了官员支持,政令难行,皇权运转亦会受阻。
就这样,这场权力的斗争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在这场漫长的角逐中,刘洵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与高超的驭下之术,巧妙运用拉拢与打压两手策略。
对于那些原本的霍系官员,刘洵以才识为标尺进行甄别。有能力者,他抛却成见予以重用,使其为朝廷效力;
而没能力者,刘洵则逐步削弱他们的权力,让其影响力渐渐消散。最终,这些失势之臣因犯下的罪行被囚于牢狱之中。
......
未央宫前殿。
刘洵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殿下的群臣,缓缓开口说道:
“诸卿,骁勇侯来信,言明乌孙王因匈奴袭扰,希望我大汉能够出兵援助乌孙,共同对抗匈奴。诸位皆为朕之股肱,有何看法。”
此言一出,殿中顿时议论纷纷。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
苏远枫率先出列,说道:
“陛下,匈奴经历代先帝打压,已无力正面抗衡,仅能骚扰边境。此次乌孙王求救,若应乌孙之邀与其夹击匈奴,必能再挫其势,稳固我朝西域地位,而后可缓缓图谋西域。”
苏远枫话音落下后,殿中群臣纷纷点头,低声交谈中满是赞同之意,旋即,众人齐声附和,表达对这一策略的认可。
凭借当初推倒霍光一党之功,苏远枫如今已官至丞相,在朝堂上更添几分沉稳与威严。苏家的威望再一次来到了顶点。
十余年的休养生息,汉朝早已恢复了往昔的蓬勃生机,宛如一头沉睡后苏醒的雄狮。
刘洵开口说道:
“今大汉国力昌盛,兵精粮足,正是扬我大汉天威之时!乌孙王求援,此乃天赐良机,朕意已决,出兵援助乌孙,与之一同夹击匈奴,定要让那匈奴知道,我大汉之威严不可侵犯,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言罢,刘洵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他再度开口:
“今朕任命骁勇侯苏远承为大将军,总领此次攻打匈奴全部事宜。任命田广明为祁连将军,韩增为前将军,范明友为度辽将军,共同辅佐大将军苏远承。”
群臣齐声道:“陛下圣明!”
......
三月后,敦煌城旌旗猎猎。
苏远承身披沉重的铠甲,扫视着眼前整装待发的五万骑兵。
此前苏远承为了防止匈奴力量集中一处难以攻破,决定分多路包围匈奴。
祁连将军田广明率领着四万余骑兵从西河出塞,前将军韩增带着三万余骑兵从云中出塞,度辽将军范明友也率领着三万余骑兵从张掖出塞。
而他则从敦煌出发联合乌孙共同进攻匈奴,乌孙与匈奴相邻,有着更准确的匈奴情报。
大军出发了,苏远承率领着五万骑兵向着乌孙的方向疾驰而去。
当苏远承的军队与乌孙的军队会合后,两支军队合二为一,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乌孙的首领快步走到苏远承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用带着浓重异域口音的汉话说道:
“苏将军,我等已探明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所在。王庭位于那片幽深山谷之后,四周有匈奴精锐守卫,不过,有将军您的汉军相助,定能将其一举歼灭。”
苏远承抱拳回礼,目光坚定地说道:
“匈奴多次冒犯我大汉天威,如今当以雷霆之势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王庭,将其一举歼灭,让那匈奴知晓我大汉威严不可侵犯,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
随后,苏远承高声下令:
“全体将士听令,随乌孙军队一同,直捣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
汉军将士们齐声高呼,声震云霄,整齐划一地翻身上马,跟随乌孙军队的指引,向着匈奴王庭奔涌而去。
一路上,乌孙首领看着汉军整齐的队列,不禁暗自担忧:
“汉军如此强大,匈奴都数次败于汉军,只能远遁漠北。若我乌孙与汉朝疆土毗邻,只怕在其兵锋之下,我乌孙也将不复存在啊。”
十数天后,联军抵达了匈奴右谷蠡王的王庭之外。只见王庭四周营帐林立,守卫森严。右谷蠡王得知联军到来,匆忙组织匈奴士兵列阵迎战。
苏远承立马阵前,扫视着匈奴阵营,高声下令:
“汉军儿郎,随我冲锋,扬我大汉国威!”
话音刚落,汉军将士们齐声呐喊,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阵。
乌孙军队也从侧翼包抄过去,形成了对匈奴的合围之势。
一时间,匈奴士兵被打得节节败退。右谷蠡王在阵中见局势危急,声嘶力竭地吼道:
“给我顶住,谁敢后退,格杀勿论!”
苏远承在混乱的战场上,一眼便锁定了右谷蠡王。他纵马疾驰,朝着右谷蠡王的方向冲去,沿途的匈奴士兵纷纷被他砍翻在地。
右谷蠡王看到苏远承冲来,心中一紧,但还是强装镇定,恶狠狠地说:
“汉狗,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苏远承冷笑一声,高声回应:
“你这蛮夷,屡次犯我大汉边境,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说罢,他猛地举起手中长刀,朝着右谷蠡王狠狠劈去。右谷蠡王连忙举刀格挡,两刀相交,发出一阵刺耳的金属撞击声。两人你来我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
几个回合下来,右谷蠡王渐渐体力不支,招式也开始混乱。苏远承瞅准时机,一个虚晃,然后猛地一刀砍向右谷蠡王的脖颈。
右谷蠡王躲避不及,被这一刀砍中,鲜血顿时喷涌而出。他瞪大了双眼,不可置信地看着苏远承,缓缓地倒了下去。
苏远承骑在马上,高举着染血的长刀,大声喊道:“右谷蠡王已死,尔等还不速速投降!”
匈奴士兵们见首领已死,顿时军心大乱。
战后,乌孙首领驱马靠近苏远承,脸上带着几分恭敬又试探地说道:
“苏将军,此次并肩作战,贵军勇猛无敌,实乃我等之幸。如今这战俘和物资堆积如山,不知该如何分配,还望将军明示。”
苏远承勒住缰绳,沉声道:
“此番乌孙向我大汉求援,论理来说,战场上缴获的物资皆应归我大汉汉军所有。
然而,乌孙为我军提供了右谷蠡王王庭的关键情报,那么物资便按三七分,我汉军取七成,你乌孙取三成,如此也不枉你们这番助力。”
乌孙首领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接着,苏远承神色冷峻,语气决绝:
“至于这些匈奴战俘,他们生性残暴,屡次犯我边境,绝不可留。全部坑杀,以儆效尤,让匈奴知晓冒犯我大汉的下场!”
乌孙首领听闻,心中一颤,眼中惊惶一闪而过。此次俘获五万余匈奴战俘,一想到将其尽数坑杀的血腥场景,他对杀伐果断的苏远承顿生敬畏与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