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远枫放下手中的回信,缓缓站起身来,走到窗边,目光望向远方。
对于让赵飞燕去劝解刘骜,这其中有着他对家族深远的考量。苏家世族庞大,在朝堂中势力盘根错节,权势虽大,但始终在名义上处于皇帝之下。
如今朝堂局势风云变幻,陛下有意封王氏五侯,这一决策势必会引发各方势力的震动。苏远枫深知,若家族公然反对,以家族在朝堂的影响力,虽能让刘骜迫于压力妥协
但长此以往,必将让家族和皇帝彻底对立。这种对立一旦形成,对于苏家而言,无疑是一场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他需要一个与刘骜亲近之人从中斡旋,维持这种微妙的平衡。
而赵飞燕,无疑是最佳人选。她深得刘骜宠爱,若能让她出面劝说刘骜,既能达到目的,又不会让家族与皇帝之间的关系过于僵化。
“希望一切都能如我所愿。”苏远枫轻声自语道。
......
时光悄然流转,岁月无情地在众人身上留下了痕迹。如今,苏远枫已不复当年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身体每况愈下。王凤也病倒了,这一病便卧床不起。
在这数年间,赵飞燕在苏远枫助力之下顺利坐上了皇后的宝座。
那盛大的册封典礼上,凤冠霞帔加身的赵飞燕宛如九天之上的仙子降临,接受着众人的朝拜。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尽管贵为皇后,赵飞燕却依旧未能诞下子嗣。
王家势力在苏远枫与赵飞燕的联手下,已经遭到了极大的削弱,如今只剩下病重的王凤还在朝堂上苦苦支撑。
当初出于对朝堂势力平衡的考量,苏远枫并未对二人继续打压。毕竟,一个完全失去制衡的朝堂,对于苏家而言也并非好事。
大将军府邸。
“叔父,今日感觉身体可好些了?”王莽轻声问道,语气中满是关切。
他小心翼翼地扶起王凤,将熬好的药汤递到他嘴边。
在王凤卧病期间,王莽始终不离不弃地贴身照护,他自幼勤奋好学,谦恭有礼,如今照护王莽更让他在长安小有名气,孝顺之名开始流传。
王凤微微睁开双眼,看着眼前这个侄子,心中满是感动。
“莽儿,这些日子辛苦你了。”王凤虚弱地说道。
““叔父何出此言,照顾您是侄儿应尽的本分。”
王莽恭顺地回答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和真诚。
在王莽无微不至的照护下,王凤的病情虽然没有明显的好转,但终究还是走到了尽头。
“莽儿,叔父这一辈子纵横朝堂,见过太多的风云变幻。你为人忠厚老实,又有上进心,叔父相信你将来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病榻上,王凤喘着粗气说道。
王莽眼含热泪,说道:“叔父放心,侄儿定当不辜负您的期望。”
王凤转头看向床边的王政君和刘骜,恳切地说道:
“陛下,皇后娘娘,王莽这孩子对我照顾有加,孝心可嘉。我希望陛下能给他一个机会,让他为朝廷效力。”
刘骜点了点头,说道:“舅舅放心,朕任命王莽为黄门郎。”
黄门郎的主要职责是在皇帝身边侍奉,传达诏令,负责内外奏章的传递等工作。有大量机会与皇帝接触,能够近距离展现自己的才能和品德。
听到刘骜的话后,王凤这才缓缓闭上了双眼。
......
与此同时,长安云王府内。
一个少年声音传来,“祖父,大将军走了”,
说话的是苏景哲,苏远枫最疼爱的嫡长孙,16岁,眼神中透着一股机灵劲儿。
苏远枫正坐在庭院的石凳上,手持一本古籍,静静阅读。
听到苏景哲的话,他缓缓放下手中的书,抬起头来,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芒。
在这几年,苏远枫最注重的就是身体,“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这是苏砚自传里的一句话,他深以为然。
因此,为了避免自己走后,王家再次起势,他这些年一直修身养性,闲暇之余也就是陪着苏景哲。
“景哲,过来坐下。”苏远枫和蔼地说道。
苏景哲走到苏远枫身边,坐下后说道:
“祖父,王凤死了,是不是咱家的麻烦就少一些啦?”
苏远枫摸了摸苏景哲的头,说道:
“哪有什么麻烦,不过是在其位,谋其职而已。祖父和你说的那个王莽,你接触了没有。”
苏景哲有条不紊地说道:
“有过几次接触。他和王家其他子弟截然不同,王家公子哥多沉迷于斗鸡走狗、声色犬马,而王莽谦逊有礼、勤奋好学。每次交谈,他都言辞恳切,对治国理政颇有见解。”
苏远枫饶有兴致地看着孙子,追问:
“他谈了哪些治国理政的见解?”
苏景哲坐直身子,神色认真:
“王莽指出当下土地兼并严重,众多百姓失去土地,生活艰难,所以应限制土地兼并,保障百姓有田可耕。他还提到要整顿吏治,选拔有真才实学、心系百姓之人做官。我认为他所言极是。”
苏远枫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问:
“他可有谈及对我们苏家的看法?”
苏景哲稍作思索,沉稳回应:
“祖父,王莽对苏家甚是敬重。他谈及先祖苏砚功绩时,满是钦佩,几次提出想要去云梧(云梦泽)借阅家族书籍。”
苏远枫眼中闪过一丝兴味,缓缓说道:
“我与王凤明争暗斗了十数载,想不到他那侄子竟对我苏家满怀敬重,倒是件有意思的事儿。过几日,你把他领来,我该见见这后生了。”
近二十年来,苏家对王莽的了解可谓细致入微。谁能想到,早在二十年前,苏家就已悄然布局,开始接近王莽。
王莽父兄离世较早,与王家其他养尊处优的子弟相比,家境颇为贫寒。但他凭借着一股坚韧劲儿,勤奋好学、潜心进取。
此次王凤病重离世,王莽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日夜侍奉在侧,尽心竭力,在刘骜和王政君面前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恭谨与贤德,赢得了二人的赏识与青睐。
经此一事,王莽名声大噪,可以预见未来仕途也会顺遂起来,真正实现了名利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