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的道路上,杨奇伟坐在四轮的架子车上,看似在闭目养神,实则在整理收获。
经过一下午的互动,他的数据已经完全变了。
【玩家:杨奇伟】
【好友:】
【挚友:8542】
【生死之交:1030】
【抽奖次数:次】
【自由属性:345】
【钞票:三亿五千万】
看着自己的数据,杨奇伟内心格外满足。
在今天,他合计用掉抽奖次数2777次,共计获得钞票三亿六千多万,其他礼物盲盒,道具卡若干。
购买铠甲武器等等消费合计一千万出头。
而两万八千人每天的伙食费用,按照一人三两米,或者三两面计算,约等于四千两百千克,需要钞票一万六。
但仅有米是不够的,还需要蔬菜,以及肉食。
当然,在这个条件下自然不可能是炒菜,只是将蔬菜剁碎了放在米粥,或者面粥里。
每天需要两万七八左右。
合计人均每天一元!
杨奇伟盘算着,对未来的规划也越发清晰明了。
目前整个圣教全靠他一人供养,这绝非长久之计。
当下还是要尽快取得根据地,然后恢复生产,扩大疆土!
唯有能够自给自足的圣教,才算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
-------------------------------------
南阳城。
城门口,守卫的士兵懒散地靠着城墙,百无聊赖地看着进城出城的百姓。
在杨奇伟率领众人开始行动的时候,两匹快马如疾风一般朝着城内疾驰而来。
马蹄重重地踏在青石板路上,“哒哒哒”的声音格外响亮,扬起阵阵尘土。
马上的骑手满脸焦急,他们正是南阳府派去盯梢的探子。
只是杨奇伟动作太大,周围的流民太多,当他们发现的时候,圣教已经成了气候。
那几千上万人围在一起,而且一个个义愤填膺,谁他妈敢上去啊。
不怕被人生吞活剥?
所以两个探子见情况不妙,立刻掉转马头,快马加鞭朝着南阳城飞奔而去。
府衙内。
南阳府知府唐文书身着一身素雅长衣,正坐在书房之中。
书房布置得极为雅致,四周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
唐文书站在书桌旁,手中握着毛笔,正在临摹古人字画。
他今年四十岁左右,下巴上留着一抹山羊须,一举一动间透着儒雅之气。
临摹字画是他平日里最喜爱的事情。
可以修身养性。
每当提起笔,他便能沉浸其中,反省自身,思考自己是否犯下过错,是否被人算计,是否有所遗漏。
往日里,唐文书来到书桌旁,轻轻提起笔,很快就能静下心来。
可今日,他却显得格外烦躁不安。
他不时地放下笔,在书房中来回踱步,眼神中满是忧虑。
不知为何,他总感觉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
尤其是想到南阳府前两天驱赶流民的事情,更是心中发慌,胆战心惊。
当今天下,遍地流民。
这些人聚众为盗,数不胜数。
若是这些人~~~
正在唐文书眉头紧锁,满心忧虑之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听到这声音,唐文书立刻停下脚步,神色紧张地抬首望去。
只见一位身形消瘦的中年男子匆匆走了进来。
此人身着青灰长袍,正是唐文书最为器重的师爷刘景明。
刘景明平日里素来沉稳,即便山崩于前也能面不改色。
可此时,他眉头紧紧拧在一起,清瘦的脸上难掩忧愁之色。
唐文书看到刘景明这副模样,心里“咯噔”一下,一股强烈的不安瞬间涌上心头。
他急忙上前几步,急切地问道:“先生,可是出了什么事情?”
说话时,他的声音都带着一丝颤抖。
刘景明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大人,祸事了。”
“我们的探子传来情报,流民在方家屯突然停留,成千上万人聚在一起,大骂朝廷,只怕~~~”
听到这话,唐文书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只感觉眼前一黑,双腿发软,险些晕倒在地。
“啊~~~”,他惊叫一声,身体摇晃着,双手下意识地撑在桌面上,这才勉强稳住身形。
倒也不怪唐文书如此恐惧。
在大明朝,为官之人,又有哪个不贪?
不贪,又怎能当上官?
就凭那微薄的俸禄,连自己都难以养活,更别说养活一大家子,还有府衙上上下下那么多张嘴。
平日里贪点钱财,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事。
可若是将百姓逼反,事情可就严重了。
处理得当还好,一旦处理不当,就惨了,掉脑袋都有可能。
唐文书脸色惨白如纸,眼神中满是恐惧与无助,赶忙向刘景明祈求道:“先生,救我啊。”
说话间,他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抖。
刘景明见状,赶忙上前一步,轻声安抚道:“大人安心,我已想好对策。”
“当下尚未确定是民变,无需太过紧张。”
“即便是民变,说到底不过是些许流民,只要应对得当,在事态扩大前一战将其消灭,不仅不是灾难,反而是大人的功绩。”
“毕竟这流民多是从北面来的,非我南阳本地的百姓。”
“现在我唯一忧虑的问题,是这伙人的动向。”
“他们若是向着南阳城来还好。”
“我南阳城城墙高耸,兵力众多,可集结万余大军,杀这些流民如同屠狗一般。”
“可若是他们前往其他县城,事情就麻烦了。”
“普通县城不过两三百守兵,即便是算上乡勇团练,通常也不会超过一千。”
“若是让这些流民攻下县城,得到钱粮武器,只怕会有扩散之危。”
“故而,大人当下应当立刻派遣探马了解这股流寇的动向,同时提醒各地县城万分注意,时刻保持警惕。”
“一旦发现大规模的流寇,当紧闭城门,坚守待援。”
刘景明说话时,条理清晰,眼神坚定。
唐文书听着,连连点头,脸上露出赞叹之色,说道:“先生考虑周全,便依照先生的意思去办。”
说罢,唐文书面露怒色,右手用力拍打桌面,骂道:“皆是不知为国分忧的暴民乱党。”
听到这话,刘景明微微垂首,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奈,暗暗叹息。
为国分忧,可他们如今这般局面,又是谁造成的?
国,谁的国?
只是这话,他不能说,也不敢说。
毕竟食人俸禄,为人分忧。
刘景明躬身行了一礼,缓缓走出书房。
很快,一百名骑兵从南阳城呼啸而出,朝着四面八方疾驰而去。
其中三十人快马加鞭追赶流寇的下落,其他人等分别前往各地县城,以及乡村,严阵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