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手滑了在加更一章】
上千名犯人从中午开始,一口气被处决到日落时分。
完事之后,江宁吩咐锦衣卫就地挖了个大坑,将这些犯人的尸体全部掩埋其中,就在大同城下立碑记录此事,以此警示后人。
大同城内的百姓见状欢呼雀跃。
自从朝廷派来钦差,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欺压他们的贪官污吏,如今一批又一批地被杀,这怎能不让底层百姓激动万分?
江宁等人返回城中时,百姓们夹道欢迎,口中直呼“青天大老爷”!
江宁笑着与百姓们亲切打招呼。
朱由检满脸兴奋,双眼放光,此刻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民心所向。
再看老魏,一张老脸都快笑成了一朵花。
此刻,老魏心中暗自感慨:还是江大人对咱家好啊,这种积德行善的大好事,专门想着咱家。
随即他转眼看向身旁被人抬着的郭允厚,一脸鄙夷,心中忍不住暗骂道:好你个郭老抠,这么大的功德,咱家好心分你一半,你竟如此不中用。
不就是处决上千个人犯嘛,至于虚弱到被人抬着回城?
早知道就不带你一起了。
至于郭允厚,此时肠子都悔青了。
原本他盘算着让江宁和老魏在前边“摸着石头过河”,自己则跟在后面,骑着老魏和江宁过河。
没曾想忙活了半天,被人“骑”的竟是自己。
回到知府衙门之后,江宁赶忙安排郭允厚将今日发生的事情写成奏折,快马加鞭送至京城呈报给朱由校。
原因很简单,江宁担心朱由校没有准备足够的官员来接手山西这一堆事务。
郭允厚颤颤巍巍地写完奏折,江宁签上名后,便由锦衣卫快马送往京城。
此刻,郭允厚趴在桌子上哼哼唧唧。
江宁见状,略带鄙夷地说道:“老郭呀,不过是让你写个奏折,就把你累成这副模样,至于吗?
今早上看你那精神头,可比谁都足呢。”
郭允厚听了,带着哭腔哽咽着说道:“江大人呐,老夫算是看明白了,这是上了你们的贼船了呀!”
江宁一脸疑惑,问道:“老郭,你这话什么意思?”
郭允厚此刻哭得更厉害了,哽咽着说道:“江大人呀,今天在大同城外,那可是一口气处决了上千名人犯呐!
如此大规模的处决,也就只有大明开国的时候,太祖洪武爷在位时才有过,没承想让我老郭给赶上了。
老夫这一世的清白名声,算是彻底毁了呀!”
说完,郭允厚趴在桌上,哭得愈发大声,简直是哀嚎起来。
江宁赶忙笑着安慰道:“老郭呀,你没听人常说嘛,‘钱难挣,屎难吃’,你以为那两千万两银子是那么轻松就能拿到手的吗?”
这时,一旁的魏忠贤一边悠然自得地把玩着手里的两颗核桃,一边笑着说道:“郭老大人呐,瞧你这点出息。
不就是处决上千名人犯嘛,咱家当初在通州,可是一口气就处决了好几百人,上次跟着江大人去天津,又一口气处决了好几百,加起来可比今天的人数还多呢!
这可都是造福百姓的无量功德,怎么到你这儿,就成烫手的山芋了呢?”
郭允厚听着老魏这话,嘴巴张得老大,想要反驳几句,却发现自己竟无言以对。
思索片刻后,他像是打定了主意,伸手擦了擦眼泪,带着哭腔哽咽着问道:“江大人,要是把那八家奸商都抄了,大概能赚多少银子呀?”
江宁摩挲着下巴,沉思了一会儿,随后笑着说道:“怎么着也比这两千万两要多。”
郭允厚听完,顿时转悲为喜,脸上绽开了笑容,一边笑着,一边还在擦着残留的眼泪。
哽咽着说道:“那这么算下来,老夫这一世的清名也就无所谓了,最起码能给国库换回几千万两银子的收入,这买卖值了!”
江宁听完之后,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郭大人所言极是。”
这时,一旁的老魏也赶忙点头附和,脸上堆满笑容说道:“郭大人,如此一来,您可是大赚特赚呐,当真是可喜可贺呀!”
郭允厚闻言,赶忙笑着回应道:“哪里哪里,这份功劳,我老郭怎会独自享用。
江大人和魏公公在此事中,同样是出了大力的呀。”
随后,江宁开始着手做接下来的安排。
他决定由信王朱由检暂时镇守大同,让黄道周在一旁协助。
至于查抄贪官污吏所获得的赃款,全都登记造册之后,存放在知府衙门,由锦衣卫负责看管。
安排妥当后,江宁便起身与老魏一同前往大同镇军营,准备调兵遣将。
二人来到军营之中,只见大同镇总兵杨肇基和宣府总兵黑云龙早已在此等候多时。
江宁开门见山,径直说道:“杨总兵,接下来大同的防务就交到你手上了。
你要尽快招募兵丁,务必将空缺的名额全数补齐,同时随时密切关注蒙古部落的动向,以防他们领兵犯边。”
杨肇基赶忙领命,说道:“江大人放心,末将这段时间已经安排人手在招募新兵了,要不了多久,大同镇便能满员满编。”
说完,他又面露难色,犹豫着说道:“江大人,只是这大同镇的军饷……”
江宁知道,如今九边的情况,吃空饷日益严重,朝廷对此也是知道的,采取的措施简单粗暴,但凡上的军饷,往往只发一半。
听闻此言,笑着说道:“杨总兵,您不必担忧。等此次差事办完,我回京城之后,定会向天子上奏,日后大同镇和宣府镇的军饷,都会足额发放。”
杨肇基听闻,顿时如释重负,他最担心的就是江宁压根不提及军饷之事。
就连一旁的黑云龙,听闻此言也顿时兴奋起来。
宣府镇登记在册的兵员数额为九万,然而实际却仅有七万。
不过好在黑云龙这个人还算靠谱。
当初江宁与袁可立等人路过宣府镇的时候,黑云龙便坦诚地将实际兵员情况交代得清清楚楚。
对于这种情况,江宁和袁可立也表示能够理解。
毕竟边镇情况复杂,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兵员的实际数量,黑云龙能如实相告,这份坦诚在当时便给江宁和袁可立留下了不错的印象。
这时,江宁笑着对黑云龙说道:“黑总兵,接下来你带领手下人马前往八大晋商家族,准备查抄。”
黑云龙听完之后兴奋异常,心想这破天荒般的大功,终于轮到他黑云龙了。
一旁的杨肇基则一脸无奈,他心里清楚,大同镇如今兵员缺失、防务松散,他这个总兵难辞其咎。
好在江宁和袁可立帮忙妥善处理了这些棘手的问题,只要不被朝廷问罪,对他来说就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至于这种立功的好事,他压根连想都不敢想。
随后,黑云龙便兴冲冲地开始调集兵马。
江宁对杨肇基简单叮嘱了几句之后,准备起身告辞,却发现身旁的老魏正一脸不怀好意地盯着杨肇基身旁的一位小将。
这时江宁也仔细望去,只见这年轻小将唇红齿白,腰细肩宽,面如冠玉,再配上一身戎装铠甲,颇有一番儒将之风。
顿时略感好奇,开口问道:“杨总兵,这位小将军是?”
杨肇基赶忙回答道:“回江大人,这是犬子杨御藩,现在军中担任千户。”
听闻此言,江宁还没来得及开口,一旁的老魏就笑眯眯地说道:“当真是个人才呀,要不让咱家带回京师如何?”
听到这话,杨肇基整个人都愣住了。
要是江宁开口,他求之不得,巴不得让江宁把自己儿子带回京城,谋个更好的前程。
可开口的却是老魏,老魏是什么人?
那可是权倾朝野的大太监啊!
他杨肇基固然想立功晋升,但可没想过让自己的儿子去当太监。
随后,他一脸为难地说道:“魏公公,末将家中只有这么一个独子,实在是……”
江宁听完之后,忍不住暗自感慨,老魏还真是走到哪儿都能玩出意想不到的花样来。
只见魏忠贤先是一脸迷茫,似乎没反应过来杨肇基为何这般为难。
片刻之后,他才反应过来,脸色顿时有些尴尬,赶忙解释道:“杨总兵,咱家的意思是将你儿子带回京城,调入京营为将,并不是调去东厂。”
说完,他像是怕杨肇基不信,又赶忙补充道,“不过这事咱家说了不算,还得江大人点头同意,毕竟现在江大人执掌京营。”
杨肇基赶忙一脸渴望地看向江宁,就连他身后的杨御藩也不禁有些心动。
在大同,他们早就听闻如今皇上下旨整顿京营,正是由这位江大人全权负责。
如今的京营可谓是名将云集,满桂、赵率教、曹文诏,还有新科武举的状元、榜眼、探花,可都在京营之中。
江宁见状,笑着点了点头,说道:“若是杨总兵舍得的话,本官答应便是。”
杨肇基顿时神情激动,赶忙推了推身旁的杨御藩。杨御藩赶忙跪倒在地,说道:“多谢江大人提拔,末将今后必为大明征战四方,万死不辞!”
随后,江宁笑着将杨御藩扶起,开口说道:“小杨将军,去跟你父亲好好道个别吧!
然后收拾一下行装,随本官一同出发。”
杨御藩起身之后,杨肇基便开始细细叮嘱起来。
见状,江宁领着老魏直接走出了中军大帐。
不多时,黑云龙已然集结兵马完毕,一万五千人整齐列队,浩浩荡荡。
江宁见状,不禁暗自感慨:如今,大明的卫所军已然腐败到了骨子里,可这边军却依旧保留着几分战力啊。
随后,江宁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朝着太原方向进发。
朱由检亲自前来相送,在临别之际,仍不放心地叮嘱道:“江大人啊,到了太原,若是晋王府的宗室之中,有人做出任何不法之事,你只管派人来告知本王,届时本王必定亲自前去收拾他们。”
江宁笑着点头应允,最后又特意留下两千锦衣卫,协助朱由检镇守大同。
大军行至半路,江宁当机立断,吩咐黑云龙率领一万大军即刻启程,直捣八大晋商的老巢,着手拿人。
同时,他又分别给张家口的赵率教和温体仁送去密信,要求二人同时出兵,与黑云龙形成合围之势,一同拿人。
就在此时,郭允厚却死皮赖脸地非要跟着去,想要见证这一“盛况”。
江宁见状,笑着劝阻道:“郭老大人呀,你这段时间着实累坏了,要不咱们一同去太原城歇上几日?
等黑总兵和赵将军他们把事情处理妥当,到时候你再过去,也不迟呀。”
就连一旁的老魏也跟着附和,笑着劝道:“老郭,江大人说得在理呀。
你都一大把年纪了,何必还如此拼命!
难道你还真准备过去亲自提刀上阵不成?”
然而,郭允厚却不为所动,振振有词地辩解道:“江大人、魏公公呀,那八大晋商的家产,我老郭必须第一个带头查抄。
毕竟,这可是我拿自己一辈子的名声换来的呀!”
江宁一阵无语,见郭允厚如此坚持,便只好点了点头。这时,一旁的老魏开口叮嘱道:“郭大人,那你一路上可得格外小心,注意自身安全呐!”
郭允厚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随后领着几名户部官员,加入黑云龙的大军,一同出发了。
昨晚发布的章节卡审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