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不是养老的地方,条件不符合了肯定是要退伍和转业的。”阎解旷说道。
“我还以为只有我们这些业余文工团才会这样呢。”朱琳沉声说道,听到这个消息,她终于有了一些压力。
就业的压力。
作为高知家庭出身的她,真的吃不了什么苦,当年下乡的时候,她差点没熬住,好在后来去了样板戏剧组,脱离了繁重的农活。
她没有提干,在部队的日子也就意味着不多了,想到不能在文工团,朱琳一下子也迷茫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都是一样的,除了工人政府单位,其余的谁都不能保证是铁饭碗。
而且你也知道,大部分文艺兵本来就是吃年轻饭碗的,除非是你有了建树。”阎解旷说道。
朱琳感觉自己和父母对抗的精气神全都被抽干了。
阎解旷看朱琳这迟来的叛逆期,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了,好在朱琳和他相处并没有那么多事,还挺大方得体的,不然阎解旷都要怀疑这段感情合不合适。
上辈子见识了太多的舔狗,他可不想也这样。
“小琳,其实我希望你能听你父母的话,先把大学上了再说,至于你喜欢干什么,那是以后的事情。
不然真的等退伍,到时候可就没选择了。”阎解旷最后说道。
朱琳想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说道:“我知道了,那我放假的时候就回去让我爸妈给我补课。”
看着眼前的对象,朱琳只觉得心跳加速,虽然一直知道阎解旷长得很周正帅气,也非常有气质,但是每次和阎解旷对视的时候,朱琳脸上都会微微发红。
在通讯文工团,所有人都知道她有对象了,而且对象还非常优秀,所以朱琳没少听战友说她们郎才女貌天生一对。
虽然每次朱琳都让大家别打趣,但是她的内心偶尔还会暗自高兴。
他爸妈也说了,她最让父母放心的就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对象,不需要他们再操心她的人生大事。
“谢谢你,解旷,没有你,我可能现在都不会想通。”朱琳说道。
阎解旷看到朱琳又看着自己脸红起来,嘴角慢慢弯起来,说道:“以我们的关系不需要说这些。”
两人吃完午饭,接着又去压了一下马路,到了下午的时候,阎解旷才带着朱琳回通讯文工团。
在离别的时候,阎解旷将带来的水果递给了她,说道:“回去好好学习,到时候我在大学等你。”
“嗯,为了以后。”朱琳眼里很是不舍,但是没办法,离别的时间到了。
这一次,朱琳有了特别想和阎解旷结婚的想法,也许结婚了他们就能长久的在一起了……
阎解旷对于离别有些不舍,但是很快就看开了。
他准备大学毕业就和朱琳求婚,如果朱琳不介意,其实现在也可以,只是她现在要考大学,所以阎解旷并不准备打扰她。
两人七二年的时候相亲认识,到现在也处了两年对象了。
恋爱报告也打了两年,不过现在正面临着上大学的事情,真要结婚,要等大学毕业才行。
等看不见朱琳身影的时候,阎解旷看了一下时间,下午五点,本来想着直接回文工团,但是最后还是决定回四合院看看。
他也不是要在四合院歇一晚,而是带些苹果回去,接着他就返回文工团。
当初说了要给两老养老,阎解旷并没有忘记。
虽然阎埠贵两夫妻骚操作很多。
所以后来阎解旷也决定了,他每次回去只带些东西回去就行,一年给个五十块钱,其余的什么没有。
只有等两夫妻六十岁退休的时候,阎解旷才会每个月都给些生活费给他们。
平常有时间就回去看看,带些空间品相不好的苹果回去。
阎解旷这操作,已经是阎家最孝顺的孩子了。
阎解成住在四合院,一年到头都不给两夫妻什么呢,甚至是招呼都不打一声。
可以说把阎埠贵的生活自理学了一个十成十。
在原剧情中,这阎埠贵最后还需要年轻时候看不惯的傻柱来养老,可以说真的是非常戏剧性了。
至于阎老二阎解旷,自从去了生产建设兵团之后,就没有再和家中有过任何的联系。
倒是给阎解旷来了几封信,但是阎解旷没回就是了。
别人怎么对他,他就怎么对别人。
这阎解放虽然当上了一个小干部,但是还是抠门,阎解旷之前从阎解娣那里得知他要结婚,都随了十块钱礼钱。
生孩子在这之前,阎解娣担心阎解放在乡下生活不好,还特意写信说把阎解旷给他的零花钱寄过去,但是阎解放也当做没看见。
对此,阎解旷已经打定主意,这个便宜二哥将来不来往了。
老大一家阎解旷也是如此打算的,见面打个招呼就行,其余的想都别想。
半个小时之后,阎解旷骑着自行车赶到了四合院,虽然今天是工作日,但是四合院的人都下班了。
阎解旷回来,让很多人都感到惊讶。
不过大家还是一一和阎解旷打招呼,阎解旷笑着回应,很快就走进了四合院大门,这时候周围也清静下来了。
一走进去,没有意外,守大门的还是阎埠贵。
“老三?你回来了?快快快,进家里来,要不我让你妈去买点肉回来?”阎埠贵笑容满面的说道。
“不用了,我给你们拿点水果就走。”阎解旷说道,还买东西呢,这个点根本就没有卖肉的地方了。
以为是二十一世纪啊,不管几点都有人开门做生意。
现在要买菜买肉,只能一大早去菜市场买,到了下午大家都收摊了。
供销社也一样,人家员工也是工人,该下班就下班。
所以,现在整个市面上的店铺,除了国营饭店,其余的几乎都已经关门。
“好好,你拿了什么东西回来?”阎埠贵跟在阎解旷的身后,此时他也不想待在大门那里占小便宜了,阎解旷这里拿来的才是大头。
阎解旷将绑在自行车上的布袋取了下来,接着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一边将东西拿出来,一边说到:“给你们带了两斤白面,三斤苹果,还有一瓶酒。”
“好好。”阎埠贵笑容满面,这时候在厨房忙活的杨瑞华也急忙赶了过来,看到桌子上的东西之后,那表情和阎埠贵一模一样。
“来就来了,怎么还带东西?”杨瑞华说道。
不过说是这么说,但是还是在阎埠贵的示意下,赶忙将东西拿去柜子里面藏起来。
“解旷,这段时间去做什么了?好几个月都没回来了?”阎埠贵看到东西放好之后松了一口气,接着问道。
“工作忙,之前还去出差了。”阎解旷说道。
杨瑞华听闻说道:“出差好啊,出差才是得领导的看中,对了解旷,你不知道,这段时间你没回来,一大妈去了。”
阎解旷听到这消息的时候都愣了一下,虽然之前一大妈的身体就不好了,但是没想到那么快。
阎解旷点点头:“四合院的事情我不参与,你和爸看着办吧。”
“放心,我可是院里的三大爷,这院里有什么事情我肯定是要帮忙的,你啊,就好好工作。”阎埠贵说道。
抠门了半辈子,也被院里的人笑话了半辈子,没想到最后居然是自己的儿子最有出息。
二大爷刘海中的长子虽然考上了中专,但是现在几年都不回来一次,两个小的工作之后,也和刘海中两夫妻断了关系。
这院里的三位大爷,现在只有他有儿子买东西回来孝敬。
所以,阎埠贵现在非常嘚瑟,也非常自豪。
幸亏阎解旷不知道他的想法,不然肯定会想,要不是他,这阎埠贵也是没人养老的人。
“因为一大妈去了,所以现在一大爷和贾家的人,好像开始忙活着把棒梗从乡下运作回来。”杨瑞华继续八卦说道。
阎埠贵点头说道:“一大爷是想到原来自己真的老了,而且棒梗现在是他的养老接班人,那肯定要早点接回来啊。
要我说,这棒梗去了乡下几年,品行如何可不能保证了,就怕一大爷最后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呢。”
杨瑞华在旁边重重的点头。
“那挺好的,棒梗回来,一大爷和贾家也算是有指望了。”阎解旷敷衍的说道。
反正这两家人以后有什么事情,也和他没关系。
来到四合院之后,他和四合院里面的人根本没多少交集,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一样,所以那些人想要算计他都没地方算计。
“对了,时间很晚了,我要回文工团去了。”阎解旷说道。
“这么一会儿就要走?再看吃个饭。”杨瑞华连忙说道。
阎解旷再次拒绝,缺盐少油的饭菜,阎解旷是真的不想吃了,杨瑞华做的饭,真的是只吃食材的味道,最多就拌着咸菜吃,没有油水的饭菜,很快阎解旷就会饿……
也不知道这两夫妻为什么对自己都那么节省,当初没离开阎家的时候,那是没办法,所以不吃也得吃。
后来有了选择,他很少再吃杨瑞华做的饭菜,很多时候回来都会特意叫上傻柱和冉秋叶他们一起开火,这样能吃点好的。
阎解旷也说过两人几次,让他们别那么节省,但是说了不管用……
阎埠贵两夫妻听到阎解旷拒绝好几次,最后也没再说什么,只能看着阎解旷离开。
两人也很快端来了二合面馒头和一碟咸菜,一碟油炸花生米吃了起来。
“要我看,解旷肯定是不想在家吃这些,想回文工团吃好的去了。”阎埠贵吃了一口之后忍不住说道。
“这有什么,他吃 他的,又不用我们的钱。”杨瑞华一下子没有听出来阎埠贵的抱怨。
“诶,虽然我们有解旷养老,但是这生活质量没好到哪里去啊!”阎埠贵叹气说道。
“过年的时候,解旷不是给了你一百块钱吗?也给了一些票,让你买点好吃的,你又舍不得,票都被拿去换钱去了。”杨瑞华没好气的说道。
她其实是想吃肉了,距离上一次吃肉,可是三个星期前了。
“行了行了,明天早上你就去买二两肉回来。”阎埠贵说道,一次买二两肉,并不需要肉票,不需要票,对阎解旷来说就是赚了。
所以,他们每次买肉,都只买二两。
又吃了几口,阎埠贵想到了去世的一大妈,感慨说道:“我算是看出来了,以后我俩的指望就只能说老三了。
其余的都靠不住,而且,我们两个还能跟着老三,你看看一大爷和二大爷两人,等上不了班了,肯定没多少好日子过。”
现在工人退休,可以让家里面出一个人去顶岗,因此,也还没有退休工资的说法。
只有到了九二年才会实行退休工资制度。
易中海和刘海中两人是院子里面工资最高的,这些年是存了不少养老钱,但是都没有他好,因为他有一个养老的儿子。
“怎么突然那么多感慨了?”杨瑞华不解。
“老易他们也没比我们大几岁,我们都老了,如果不是解旷有良心,可能我们两个现在的情形不比一大爷和二大爷好多少。”阎埠贵说道。
院子里并没有傻人,可能就刘海中脑子缺根筋,容易被忽悠。
其他的人那个脑子里不是弯弯绕绕。
虽说以前傻柱是经常被易中海道德绑架,那是因为易中海在傻柱眼里就是信得过的长辈,是对他好的人。
对秦淮茹,那还是他馋人家身子。
对其余的人,想算计他没门。
看看许大茂和阎埠贵,在傻柱面前可是一直吃瘪的。
所以,阎埠贵现在也想了很多,老了之后,突然发现四个子女,只有阎解旷一个依靠。
因此,慢慢的,他也不敢说让阎解旷不舒服的话语了。
想到这,阎埠贵继续说道:“你以后少算计一点解旷,不能再把情分消耗下去了。”
杨瑞华点点头,她是最听阎埠贵话的人了。
或者说,院子里的女人都一样,听男人的话。
因为很多女人都没有工作,都是家庭主妇,所以就只能听话了,院子里的三位大妈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