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车内坐着几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医生,他们并没有嘲笑彭斌,反而上前轻拍他的肩膀以示安慰。
彭斌稍稍平复后,正想要询问他们是谁,为什么要来接他?
忽然目光看到了车窗外。
他才惊觉前来迎接他的这帮人,正与官方避难所的人处于对峙状态。
并且一辆主战坦克的炮口很不礼貌的对准着官方避难所的大门。
想问的话硬生生咽了下去。
又稍等了片刻,几张熟悉的面容出现在了车内。
“董部长。”
“农市长,嫂子,玉琪。”
“向局长,嫂子,小伟。”
几人上车后,彭斌一一向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打招呼。
对方也热情的和他寒暄着。
此时他们听到车上的对讲机传来声音:“名单中的人员只有这几位活着,返程。”
车辆缓缓动了起来。
而在官方避难所里,肖蔚民看着刚才这些人留下的10斤肉,感觉无比耻辱的他拳头紧握,嘴里咬牙切齿的挤出三个字:“孙,育,永!!”
一旁的刘主任弓着身子一声不敢吭。
这几人相见以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孙育永。
可是也不敢完全确认,毕竟孙育永没有军方的背景他们是清楚的。
车辆渐渐的远离避难所后,一名相貌周正的五十多岁男人询问身旁的白大褂道:“这位同志,是孙育永局长让你们来接我们的吗?”
那名白大褂手上的活不停,摇摇头道:“我不知道您口中的孙育永是哪位,安排我们来接你们的是陈帆陈先生。”
“陈先生?”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陈先生是谁。
白大褂仿佛想到了什么说道:“哦,有一人你们可能认识,郑洁,郑秘书。”
几人一听,立刻恍然大悟。
“对,是郑秘书就对了。”
男人身边的一个20多岁女子问道:“爸,我们这是要去哪里?”
男人摇摇头,看向白大褂,此时白大褂帮彭斌的母亲处理好了吊瓶,转过头微笑道:“去中鼎购物广场,那里是陈先生创立的避难所。”
再次从她口中听到陈先生这个词,所有人内心充满了好奇。
但是看到白大褂眼中的神采,他们知道,这个避难所才是真正的避难所。
而不像身后那个所谓的官方避难所那般。
下午四点半,周显德带着队伍回到了避难所。
车快要开进避难所时,就瞅见门口那透明大棚里,乌泱泱的几千人聚在一块。
一个十八九岁的男孩好奇的问道:“医生姐姐,这大棚就是你们说的避难所?”
白大褂扑哧一笑,说:“这些人是来避难所找工作的。”
“找工作?”所有人一头雾水。
白大褂手一指,“避难所在里面。”
话音刚落,坦克和装甲车就跟他们分道扬镳了,他们坐的这辆车则径直开进了避难所一楼。
一进去,他们就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里面居然不像官方避难所那样,为了省点油,长期黑灯瞎火的。
相反,亮堂堂的。
更让人惊讶的是,居然有人穿着短袖在搬货物。
这说明里面的温度,至少也有零上二十度吧。
他们打开车门,一股暖洋洋的气息就扑面而来,早有一群白大褂在那儿候着,病床都准备好了。
彭斌的母亲和其中一个人的妻子,立马就被接过去看病了。
他们连病人被推到哪都没问。
不知为何,此刻他们的内心莫名地相信这些人。
下一刻,他们只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火炉之中。
身旁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光着膀子,推着货物从他们身边疾驰而过。
而他们自己,身上却穿着四五件厚厚的衣服,裤子更是穿了三件,包裹得严严实实。
第一次,他们有了乡巴佬进城的感觉,站在避难所中庭一脸茫然。
此时的陈帆,站在五楼中庭过道,静静地看着他们。
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叫住了他们:“董部长、向局长、农市长,欢迎几位回家。”
几人齐齐看去,只见一名淡妆红唇的美女身着黑色职业套裙装,包臀裙紧紧包裹着挺俏的臀部,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一条笔直的黑丝下,搭配着一双高跟鞋。
这人他们当然认识,只不过一时间不敢认。
因为眼前之人上周还跟他们一样狼狈不堪,如今却是如此精致的打扮。
“小郑。”
“郑秘书。”
“郑姐。”
试探性的打了招呼,得到郑洁回应才相信是她。
简单寒暄过后,郑洁指引他们去洗漱、分配房间、吃东西。
顺便还参观了整个避难所。
所有的疑惑郑洁都一一向他们解答。
“小郑,我们什么时候能见一见陈先生?”
最终原江州市市长农建文问出了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
郑洁笑道:“几位今晚先好好休息,明天会见到陈先生的。”
几人打量着今晚居住的房间,虽然只是很小的上下铺,但是洗过澡的身体,饱餐过后的肚子,全套整洁的新衣服,崭新的被褥,跟官方避难所比起来这里简直是天堂。
躺在床上,他们甚至产生了不敢睡着的念头,害怕醒来后发现这一切都是梦。
次日一早,他们醒来后才证实这不是一场梦。
打开房门,就见不少人手里拿着洗漱用具前往旁边的公共卫生间。
虽然几间房共用一个厕所和洗漱台,但是与官方避难所那肮脏的粪桶相比,这才是人过的生活。
“早!”
“几位昨晚刚来的吧?洗漱好了记得去一楼吃早餐。”
路过的几个不相识的“邻居”和善的和他们打着招呼。
“哎哟卧槽,里面谁啊,快快快,急死我了,今天轮到我喂家禽,迟到又要被梅姨骂了。”
厕所里的人听出是谁在外面叫唤,笑骂道:“我也没法立刻夹断啊,旁边武装部的早就出门了,你就不能去他们那边?”
那人恍然大悟,提着裤子飞奔而去。
与外面大多数狰狞的面孔相比,这里欢声笑语,才是人类文明社会该有的样子。
几人洗漱一番后,来到一楼。
饭堂热闹非凡。
有穿着短袖的,露出精壮的肌肉。
也有穿着很厚的,由于内部温暖,他把外套捆在腰间,很明显这人吃完后要出去室外干活。
有穿着迷彩服的十来岁少年,看样子他们接下来要进行军训。
还有一群儿童,在几个教师模样的人带领下吃得满脸都是米饭。
这几人曾经在末世前社会地位都不低,但从昨晚来到这里到现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刘姥姥进入大观园。
拿了餐具,跟着众人排队打饭。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这里不是分餐制。
而是.......想吃多少拿多少。
墙体上没有任何不要铺张浪费的标语。
即便如此,餐桌上的餐具几乎见不到一粒剩饭。
这些都是经历末世的人,这点比任何时候都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