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行人和车辆渐渐多了起来,为防止苏吉利吓到人,霁祥只能继续自己慢悠悠地开车。
接下来行程非常正常,路过一辆停在路边的小轿车,那车门“哐”得一下就开了,差点把小四轮给磕到。
先前那个买过竹筒饭的大叔小跑上前,扒着车杆子,眼神火热地看着霁祥,急得大喘气:
“老、老板,终于……等到你了,快快给我各都来一份,算了各来两份,你这酸奶也每个来一碗,全打包!”
霁祥本想以赶路为由婉拒,毕竟这还在路边,这样不太美观。
结果下一秒,全家都摇下车窗,炯炯有神地盯着他,最重要的是那金头毫不吝啬地迎面朝他砸来。
闪得他下意识闭上眼睛,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停在边上的空地。
这个地方有一个岔道,进去估计是个小村子,很多地方都会在寒暑假把孩子接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里去。
这里也不例外,平时冷清的村口车来车往,停着不少车。
一看到这么个地方还有摆摊,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诶,要不要去看看?”
“算了吧,妈做了一桌子菜呢,留着肚子回去吃。”
“闻到腊肉的味道了,我去看一眼价格再回来。”
“喂等等,你咋排上队了??”
国人刻在基因里的属性,看到排队就想上去凑热闹。
最开始还是大叔一家人怕他提不了这么多东西自发下来帮忙,站着站着就有第四个人出现来排队。
有了第四个带头的,人就渐渐地多了起来。
第四位本以为很快就轮到自己了,结果玩了好一会手机都没拿到,抬头仔细观察才发现自己前面排的貌似是一家人。
眼看着最前面的大叔手上的包装越来越多,他忍不住问:“叔,您这都是买给自己吃的啊?”
听到有人打听,大叔可就起劲了,回头还被不知什么时候组建起来的长队吓了一大跳。
“你是不知道啊,我刚刚在上个山头的时候碰到老板,原本只是自家小孩饿了想吃,我看便宜就都买了一份。”
大叔兴致勃勃地讲述:
“咱们怕凉了,就停在空地上先吃完再走,你猜怎么着,好吃得想咬掉舌头!太好吃了!”
“我媳妇之前还说我八辈子没吃过饭一样,最后还不是和我一个样哈哈哈!”
大叔媳妇在后面听到这话,狠狠给了他一肘子。
“那叫一个意犹未尽噢,车也不想开了,就慢慢蹲老板,不再吃一次总感觉嘴巴都没味。”
大叔安利完,一脸满足地提了满手回到车上。
有那么夸张吗……
要不是那叔带了一家三口,后备箱还买了些菜啊牛奶之类的礼盒,他都以为是老板雇来的托儿。
终于轮到他,接过竹筒子,迫不及待地拿起勺子,嘟囔了一嘴:“老板还挺大方,十几块钱的饭又是竹筒又是钢勺。”
他也顾不上找个地方坐下,就站在路边,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根本不舍得多说一句话。
而后面买到的没地方坐,或蹲或站着直接开吃。
那种存在感极强的饭香让排队的人内心瘙痒,观望的也逐渐蠢蠢欲动。
霁祥锅铲抡到飞起,看似只有十几个人的队伍愣是给他炒出了三十余份。
有些人吃完了自觉又跑到队伍后面排着,一直夸夸夸,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
前面的见此哪里忍得住,本来味道就很香了,为了防止像后面几位兄弟一样,直接买了双份甚至三份。
一直到天黑得彻底,霁祥才终于解放双手重新坐在驾驶座上。
为防止出现刚才被拦在路上的情况,霁祥决定趁着夜深大路畅通,直接通宵赶路。
前往乌岩岭的途中会经过景宁,这个少数民族在闽、浙、赣、粤、黔、皖等六省一百多个市、县的部分山区都有分布。
但人数很少。
这次去主要是霁祥想见识一下景宁畲族的春节和晒冬活动。
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这段时间,是畲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期间,畲民会家家贴红,人人着新衣,备办三牲厚礼祭祖。
从农历十月开始,就准备糯米酿制 “过年酒”,用糯米、灰碱水做糍粑,糍粑类似于浙江省省饭年糕。
除夕之夜,他们一般通宵不眠,前半夜走家串户,后半夜就要点燃香烛、鸣放鞭炮迎接新年。
正月初一凌晨鸡鸣时,年轻人打开大门放鞭炮,主妇们赶去井边 “汲新水” 煮线面做早点,孩子们会去竹林 “摇毛竹”。
四轮车缓缓驶入景宁,远处连绵起伏的青山之间云雾缭绕,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清晰可见,闪烁着粼粼波光。
继续前行,来到了县城的中心区域,街道两旁的建筑飞檐斗拱,墙壁上绘着精美的凤凰展翅、彩带飞舞的图案,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混合着远处传来的畲家炊烟的味道,让人不知不觉放松了身心。
这里也是有集市的,过年前后人并不多,但因为现在流行旅游式过年,也不算太荒凉。
不过霁祥比较喜欢清净的地方,经过一路打听,最后选定了云中大漈景区。
廊桥下溪水潺潺流淌,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找到合适的摆摊位置后,霁祥突然想起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他没有办理相关的证件,是不是算摆野摊?
霁祥拿出下凡后出现在自己身边的包裹看了看,一个身份证,一个户口本,还有一个健康证,一个不知道什么牌子的手机,没了。
堂堂灶王爷,要是因为摆野摊被罚款,也太丢脸了……
这个地方肯定有土地,土地知道了就等于城隍知道了,城隍知道了地府也不远,地府知道天庭肯定也落不下。
……
脑海中已经想象到顺风耳向天庭众神仙宣扬霁府君下凡摆摊被罚款五百的那副嘴脸了。
霁祥沉默,决定休息一天把这些七七八八的程序走完再说。
龙二办事比较靠谱,就全权交给龙二去办,至于霁祥,他打算先去逛逛,若是有机会见一见畲乡十大名菜,也不枉走上一遭。
当冬日的暖阳毫不吝啬地倾洒而下,屋舍前,竹竿被有序地架起,辣椒、玉米棒子串成串,,一旁的簸箕里,晾晒着乌黑的梅干菜。
畲族的阿婆们坐在自家门口,戴着老花镜,手中熟练地摆弄着针线绣鞋垫。
年轻的媳妇们则三两成群,一边翻晒着手中的食材,一边唠着家常。
村里多出一个生面孔,自然引起了她们的注意,霁祥其实希望有时候自己的听力不要这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