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一入冬,距离年根儿就不远了。
贾府今年格外早地预备节礼,只为能早早送入宫中,叫元春好方便各处打点、赏赐。
为了元春,贾府内里其余一切用度都要俭省,以便将最大头的花销都留给元春。
打点好了给元春的,又自免不了内里要裹着一份儿给老太妃的。但是这份儿给老太妃的年礼又不能明晃晃地送进宫去,总得要放在元春那处,还不能明白写清楚,总得要元春心有灵犀,转送给老太妃去才好。
这么个麻烦的差事,贾赦自不愿去做;贾政自觉性子愚钝,也办不明白。
贾母只能亲自点了贾琏的名儿,叫他给送进宫去。
贾琏本来也想念元春,同时也关注宫里的动静,这便乐不得地接着了这个差事。
他亲自带人将东西送到神武门外,却只能等在宫外,是怎么都进不去了。
只能遥遥望着神武门内,内廷的北门「顺贞门」翘首巴望。
良久没有动静,护军爷都认得荣国府的车,便主动请贾琏进「候值处」坐着,也好抵挡抵挡冬日的寒气。
屋子里没有旁人,贾琏百无聊赖从门缝儿往外打量。仿佛心有灵犀似的,正瞧见宫门那有个小太监,笼着袖子缩着脖儿正往外观望。
那小太监不是旁人,正是裘世安!
贾琏心下一动,急忙开门冲裘世安招手。
裘世安一溜小跑进来,先给贾琏行礼请安,却被贾琏给扶住,“都说了咱们两个是兄弟,你见我别再客气!”
贾琏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塞裘世安手里,“知道你在宫里拿着大块的银子不方便,都给你预备的银角子,每个大约一两的。”
裘世安现在还是小太监,在宫里也需要银子来孝敬师父,或者各处打点。若给银锭子,必定遭人怀疑。
裘世安登时红了眼圈儿,推辞不敢受,“恩公救过我性命,我怎么还能要恩公的银子?”
贾琏一笑,“到年下了,这只是一点小小心意。况且,我还指望你用这银子上下打点的,也好帮我得着我大姐姐的信儿。”
贾琏说着将银子在裘世安手里放稳,“安心用着。我这不光是为了你,也更是为了我自己。”
裘世安想了想,这便将银子收了,小心翼翼揣进怀里。
左右瞧瞧,压低声音道,“小的已经设法被调去贾常在的寝宫外的长街打扫,于是有机会与贾常在通些消息。”
贾琏大喜,就知道他看中这个小太监,直觉没错!
裘世安看见贾琏眼底的光芒,带了点羞涩地笑:“已经到了年下,贾常在说贵府必定有人送年礼过来。贾常在猜,必定是叫琏二爷您亲自来的。于是贾常在叫我跟琏二爷问个话儿。”
贾琏点头:“大姐姐想知道什么?”
裘世安道:“贾常在说,薛家的姑娘也想进宫,贵府的太太已是嘱咐贾常在去向老太妃求个恩典。贾常在是想问琏二爷,这件事儿她是该帮,还是不该帮?”
贾琏悠然挑眉,该轮到薛宝钗的命运了。
按说若是元春想帮薛宝钗,就算元春现在还没封妃,位份不够,但是若元春肯替薛宝钗向老太妃求个情,就平老太妃的咖位,让薛宝钗进宫给小公主、小郡主当个侍读,那还是手拿把掐的。
况且清代宫中小公主、小郡主什么的,一般也都是送到太后、太妃宫里养着的,说不定这回皇帝给选侍读的小公主就是养在老太妃跟前的呢,那老太妃可就更有绝对的决定权了。
所以这件事对元春来说,没什么难处,不过是做个顺水人情罢了。
况且以薛宝钗的性情,一旦进了宫应该也是个宫斗的好手,这便说不定也能帮得上元春。这两位本就是两姨姐妹,一旦联手,想必能珠联璧合,也省得元春再落得如原书中那孤立无援的下场。
可是话又说回来,元春既然还要裘世安特地来问他,那就证明元春心里并不想帮薛宝钗。
贾琏心下绕了个圈儿,将元春的心思又想了一遍;再回想一遍原书里元春对薛宝钗和宝玉的态度,综合平衡之后,笑眯眯对裘世安说:
“大姐姐的心思,我不敢妄加揣度。你就帮我带几句话给我大姐姐,至于终究如何定夺还要看大姐姐自己的决定。”
裘世安点头,“琏二爷您请说,我这边仔细记着,必定原话带到。”
贾琏道:“薛姨妈一家进京不久,我呢也是头回见薛姑娘,对她也只是了解个大概,至于真正的性情如何,倒不如大姐姐自己知道得多。我就单说我对薛姑娘外表的观感哈:我莫名觉着,薛姑娘无论从相貌,还是行动举止都颇有大姐姐的风貌。想来应当是两姨姐妹的缘故吧。”
“所以我想,薛姑娘与大姐姐虽不是亲生姐妹,却反倒可能脾气相投,倒胜似亲生姐妹。这样一来,若是薛姑娘也能进宫,定能与大姐姐心意相通,到时候两姐妹珠联璧合,对大姐姐倒也助益颇多。”
裘世安细细听着,到这里点下头,“这一面,我都记下了。琏二爷请说另一面。”
裘世安脑子如此清楚,贾琏忍不住笑,“好,你听着。”
“另一面呢,还请大姐姐回想一下那菀常在的故事。菀常在也有两个好姐妹在宫里,一个姓沈,一个姓安。姓沈的的确是好姐妹,一生一意陪伴和帮衬菀常在;可是那个姓安的,到头来却反倒背叛了菀常在,成了菀常在最大的敌人之一。”
“所以我要提醒大姐姐,姐妹齐心其利断金,这自然是好的;可是事情却也并不一定都尽如人愿。别说是两姨姐妹,就算是汉代的飞燕、合德两姐妹又如何呢?到后来也难免落得两人各自伤心。”
“还有一层:老太妃对咱们家自然是深情厚谊,只是老太妃是尽全力帮一个,还是将这份心平分了给两个人?这一节还请大姐姐思量清楚。”
裘世安也静静看了贾琏一眼,然后躬身行礼,“小的都记下了,这便回宫禀告贾常在。”
“恩公放心,恩公的话我自然知明白该怎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