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安禄山那如汹涌潮水般兵临城下的大军,大唐朝廷顿时乱作一团,满朝文武皆慌了神。此前,朝堂之上在应对安禄山一事上始终犹豫不决,未对可能爆发的战事做周全的准备与部署,如今只能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仓促地组织军队,试图抵御叛军的进攻。
李隆基得知安禄山已然兵临城下,龙颜大惊,赶忙亲笔御旨,快马加鞭传至京城周边各军事要地,命各地军队即刻舍弃一切辎重,以最快速度向京城集结,准备迎敌。然而,这些军队平日里疏于严格训练,士兵们战术生疏,且各军之间缺乏统一的指挥调度,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集结起来,军容不整,号令不通,根本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
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满脸忧虑地跪在李隆基面前,声音沉重且急切:“陛下,咱们的军队无论是训练程度、装备补给,还是指挥协调,皆未准备妥当啊。就这般仓促应战,依臣之见,此战凶多吉少,望陛下早做他图!”
李隆基面色阴沉,咬着牙,眼中透着决然与不甘,说道:“如今局势危急,已无他法,唯有死马当活马医。你等务必全力以赴,拼死守住京城,绝不能让安禄山的叛军踏入京城半步!否则,朕与这大唐江山,皆危在旦夕!”
老将无奈地叹了口气,重重地点点头,领命后匆匆退下,奔赴战场。
安禄山身处营帐之中,听闻大唐朝廷仓促应战的消息,不禁仰天大笑,脸上满是得意之色。他对身旁的一众将领说道:“哼,瞧瞧他们,那些临时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也妄想挡住我?简直是痴人说梦!我这一路势如破竹,这大唐的京城,此刻已是我囊中之物!”
很快,双方军队在京城之下摆开阵势,一场大战一触即发。安禄山的军队长期在边疆征战,训练有素,且在安禄山的煽动下,士气高昂,战斗欲望强烈。战斗伊始,他们便如猛虎下山般,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击。
反观大唐的军队,由于准备严重不足,士兵们在面对如狼似虎的叛军时,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未等安禄山的军队近身,便已阵脚大乱,根本无法抵挡安禄山军队那凌厉的攻势。
战场上,喊杀声、兵器碰撞声、士兵的惨叫声交织在一起,震耳欲聋。安禄山的士兵们仿若凶狠的恶狼,各个奋勇争先,锐不可当。大唐的士兵们则是节节败退,在叛军的冲击下,阵型不断被撕裂,死伤惨重。
“顶住!顶住!一步也不能后退!” 大唐的将领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挥舞着手中的兵器,试图稳住军心,稳住阵脚,可面对安禄山军队那压倒性的优势,一切努力皆是徒劳。
“兄弟们,冲啊!打进京城,抢光他们的金银财宝,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在眼前!” 安禄山的士兵们喊着充满诱惑的口号,愈发疯狂地进攻,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无情地冲击着大唐军队那摇摇欲坠的防线。
这一战,双方实力差距巨大,战局对大唐极为不利。大唐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花流水,士兵们死伤无数。眼见局势无可挽回,一些胆小怯懦的士兵开始临阵脱逃,一人逃,众人跟,很快,整个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兵败如山倒。
“完了,完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李隆基在皇宫的大殿内,来回踱步,听着前方传来的战败消息,心急如焚,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
杨玉环在一旁,也是满脸愁容,忧心忡忡。她轻轻走到李隆基身边,柔声说道:“陛下,此刻不是自责的时候,咱们得赶紧想办法应对。看看能否再从别处调集兵力组织抵抗,或者…… 或者想办法与安禄山谈判,争取一些时间,再做打算。”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缓缓点了点头。他望着殿外那阴沉的天空,心中明白,如今的局势已到了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大唐王朝这艘庞大的巨轮,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狂风巨浪,能否挺过这一关,实在是难以预料 。
而安禄山呢,站在高处,俯瞰着战场上己方军队节节胜利的局面,心中狂喜不已。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上皇位,君临天下的场景。此刻,他正与谋士们仔细谋划着下一步该如何进攻,力求以最小的代价,一举拿下京城,实现自己那梦寐以求的皇帝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