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浓稠的墨汁,沉甸甸地压在马嵬坡的营地之上,营地里一片死寂,偶尔传来几声巡逻士兵的脚步声,更衬出夜的清冷与凝重。李隆基站在营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那憔悴而又焦虑的面庞。他的眉头紧紧拧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在营帐内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沉重而又无奈。
“陛下,夜深了,您还是早些歇息吧。”高力士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关切与担忧。
李隆基像是没有听见一般,依旧自顾自地踱步,过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高力士,眼中满是疲惫与迷茫:“高将军,你说朕怎能睡得着?将士们的逼迫如芒在背,爱妃的性命危在旦夕,大唐的江山更是摇摇欲坠。朕身为一国之君,却把国家和爱人都置于如此绝境,朕……”他的声音渐渐哽咽,说不下去了。
高力士心中一阵酸楚,走上前一步,轻声劝道:“陛下,这并非您一人之过,如今局势复杂,各方因素交织,实在是难以预料。”
李隆基摆了摆手,打断了高力士的话:“高将军,不必宽慰朕了。朕决定了,派人去寻求外援。”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绝,仿佛在给自己打气。
高力士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陛下是说,向周边的藩镇或者其他势力求助?”
“正是。”李隆基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如今我们深陷困境,单靠自身的力量,怕是难以化解这场危机。若能得到外部的支持,或许还有转机。”
高力士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陛下,这主意虽好,可如今各方势力都在观望,他们会愿意出手相助吗?”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总得试一试。”李隆基的声音坚定起来,“朕不能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爱妃受苦,看着大唐走向灭亡。”
于是,李隆基连夜召集了几位亲信,在营帐中秘密商议此事。营帐内,气氛紧张而压抑,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的神色。
“陛下,依臣之见,我们首先可以向朔方节度使求助。”一位大臣率先开口,“朔方节度使手握重兵,麾下将士精锐,若能得到他的支持,我们的军事力量将大大增强。”
李隆基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爱卿所言极是,朔方节度使向来对朝廷忠心耿耿,或许他会念及往日的君臣之情,出手相助。”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选定了几位精明能干的使者,分别前往不同的势力处寻求援助。其中一位使者被派往北方的朔方节度使处。
使者快马加鞭,日夜兼程,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赶到了朔方节度使的驻地。他顾不上休息,便立刻求见朔方节度使。
“大人,我乃奉当今圣上之命,特来向您求助。”使者见到朔方节度使,急忙表明来意,“如今大唐深陷危机,叛军肆虐,百姓流离失所,陛下恳请大人念及往日的君臣之情,速速出兵相助。”
朔方节度使坐在主位上,神色平静,静静地听完使者的叙述,然后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说道:“使者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容我考虑考虑。”
使者心中一紧,连忙说道:“大人,如今大唐危在旦夕,形势刻不容缓。陛下日夜忧心,盼望着大人能早日出兵,拯救大唐于水火之中。”
朔方节度使摆了摆手,说道:“我自然知道大唐的处境艰难,可出兵之事,关乎重大,我不能贸然决定。这样吧,你先回去,等我和幕僚们商议一番,再给你答复。”
使者无奈,只得先行退下。他在驻地等了整整两天,朔方节度使却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使者心中焦急万分,却又无计可施。他多次求见朔方节度使,得到的都是“再等等”的回复。
与此同时,另一位使者来到了南方的岭南道。岭南道虽地处偏远,但经济富庶,财力雄厚。使者向岭南道的长官详细说明了大唐的困境,希望他们能提供物资和资金上的支持。
“大人,如今大唐遭遇此劫,百姓流离失所,急需各方的援助。还望大人能伸出援手,助大唐度过难关。”使者诚恳地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岭南道的长官皱了皱眉头,面露难色:“使者大人,不是我不愿帮忙,只是岭南道也有自己的难处。近年来,边疆地区时有动乱,我们也在加强防备,物资和资金都十分紧张。”
使者一听,心中凉了半截,但还是不死心地说道:“大人,还请您再考虑考虑。大唐若能度过此劫,定不会忘记您的恩情。如今大唐的命运悬于一线,还望大人能念及大唐的百姓,出手相助。”
“我会考虑的。”岭南道的长官说道,“不过,你也知道,这事儿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还得和其他官员商议商议。你先回去吧,有了结果,我会派人通知你的。”
使者无奈,只好失望而归。他踏上归程,心中满是沮丧,想到自己未能完成使命,无法为大唐带来希望,心中充满了愧疚。
而前往其他势力处的使者,也都遭遇了类似的情况。有的势力表示同情,但称自身实力有限,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有的则干脆避而不见,让使者吃了闭门羹。
李隆基站在营地,每日都盼望着使者能带来好消息。他早早地起身,在营帐外翘首以盼,直到夜幕降临,才失望地回到营帐。可一天天过去,等来的却是一个又一个令人失望的消息。
“陛下,看来各方势力都在观望,他们都不想轻易卷入这场纷争。”高力士无奈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叹息。
李隆基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一拳砸在桌子上,愤怒地说道:“这些人,平日里口口声声说忠于大唐,如今大唐有难,却都作壁上观!朕待他们不薄,关键时刻,他们却如此冷漠!”
“陛下,您也别太生气了。”高力士劝道,“如今局势不明朗,他们有所顾虑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出兵相助意味着要承担风险,他们需要权衡利弊。”
李隆基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不管怎样,我们不能放弃。继续派人去,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朕就不信,偌大的天下,竟没有一个愿意帮大唐的势力。”
然而,希望却越来越渺茫。随着时间的推移,各方势力依然没有明确的表态。而营地中的将士们,却因为迟迟没有得到李隆基的答复,情绪愈发激动起来。
“陛下,将士们又开始躁动了。”一个士兵匆匆跑进来,焦急地说道,“他们说,若您再不处置杨玉环,他们就要冲进营帐,自己动手了。”
李隆基的心中一沉,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可外部的援助迟迟不来,他该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他望着营帐外漆黑的夜空,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大唐的命运,此刻就像一片在狂风中飘摇的落叶,不知将飘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