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选拔人才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杨玉环和李隆基深知,若想让大唐真正走上复兴之路,仅靠新鲜血液的注入远远不够,还得彻底整治官场的腐败之风。这就好比给一棵病树治病,既要修剪枯枝,又要根除蛀虫,才能让它重新焕发生机。
一日早朝,李隆基神色凝重地坐在龙椅上,目光扫过朝堂上的大臣们,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唐历经磨难,百废待兴。朝堂之风气,关乎国家之兴衰。朕听闻,近日仍有部分官员不思进取,贪污受贿,此等行为,实乃我大唐之毒瘤,必须予以严惩!”
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的神色慌张,有的则面露赞同之色。
杨玉环站在一旁,轻声却坚定地说:“陛下所言极是。腐败不除,民心难安,大唐复兴更是无从谈起。臣妾建议,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严查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一经查实,绝不姑息。”
“贵妃娘娘所言有理!” 一位年迈的大臣站出来,躬身说道,“老臣愿为陛下和娘娘分忧,协助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好!” 李隆基大手一挥,“即日起,设立监察御史府,负责监察百官。务必做到公正严明,不放过任何一个腐败之徒!”
旨意一下,监察御史府迅速组建起来。为首的监察御史名叫赵德,为人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却毫不退缩,决心要将官场的腐败之风一扫而空。赵德在府中来回踱步,思索着如何开展工作,他叫来副手周康,说道:“周康,此次任务重大,咱们得制定详细的计划。先从收集线索入手,你安排人手,去民间和官场各个角落打听消息,尤其是那些有过贪污传闻的官员,重点关注。” 周康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这就去办。只是这官场关系错综复杂,咱们在调查时,怕是会遇到不少阻力。” 赵德目光坚定,“怕什么!咱们肩负着陛下和娘娘的重托,若因畏惧权贵而退缩,如何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他们。”
监察御史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四处收集线索,明察暗访。一时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那些平日里贪污腐败的官员们,个个如惊弓之鸟,生怕自己的丑事被揭发。
“大人,咱们真的要查下去吗?听说这次陛下和贵妃娘娘动了真格,要是得罪了那些权贵,咱们可吃不了兜着走啊。” 一位年轻的监察御史有些担忧地对赵德说道。
赵德瞪了他一眼,严肃地说:“怕什么!咱们肩负着陛下和娘娘的重托,若因畏惧权贵而退缩,如何对得起朝廷,对得起百姓?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就不怕他们。”
在赵德的带领下,监察御史们的调查工作取得了显着进展。很快,他们就发现了一位地方官员的贪污线索。此人名叫孙福,是某县的县令,在任期间,不仅克扣百姓的赋税,还大肆收受商人的贿赂,百姓们苦不堪言。
“哼,这个孙福,简直是无法无天!” 赵德看着手中的证据,怒不可遏,“立刻将他捉拿归案,押解回京受审!”
孙福被押解到长安后,一开始还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在铁证面前,他最终不得不低头认罪。
“陛下,孙福贪污受贿,证据确凿,依律当严惩。” 赵德将案件详情呈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看完后,脸色铁青,“此等贪官,留之何用?立刻判他死刑,以儆效尤!”
这一判决在朝廷上下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官员这才意识到,这次陛下和贵妃娘娘是真的动了怒,再也不敢心存侥幸。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孙福的背后,还有一些权贵为他撑腰。这些权贵们开始四处活动,试图为孙福开脱罪责。
“陛下,孙福虽有罪,但他为官多年,也曾为朝廷立下过一些功劳,还望陛下从轻发落。” 一位与孙福勾结的大臣站出来求情。
杨玉环冷冷地看着他,说道:“功劳是功劳,罪过是罪过,岂能混为一谈?若因他曾有功劳,便饶恕他的罪行,那以后谁还会遵纪守法?谁还会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
李隆基点头道:“爱妃说得对。朕意已决,孙福必须严惩,任何人不得求情。”
在杨玉环和李隆基的坚持下,孙福最终被依法处决。这一事件,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那些腐败官员的心上,让他们不敢再肆意妄为。
但监察御史们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们继续深入调查,又陆续揪出了一批腐败官员。有的官员为了逃避调查,甚至试图销毁证据,贿赂监察御史。
“大人,这是一点小意思,还望您高抬贵手,放过在下这一次。” 一位官员偷偷塞给赵德一包金银财宝。
赵德一把将财宝扔在地上,怒喝道:“你以为这些钱财就能收买我?我赵德一生清正廉洁,绝不会为了这点钱财而违背良心。你还是乖乖认罪,争取从轻发落吧!”
随着惩治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官场风气逐渐得到改善。许多官员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认真履行职责。百姓们也感受到了朝廷的变化,对大唐的未来重新燃起了希望。
“陛下,如今朝堂风气已有好转,这都多亏了您和贵妃娘娘的英明决策。” 一位大臣在朝堂上夸赞道。
李隆基微笑着说:“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腐败之风根深蒂固,还需长期整治。”
杨玉环也说道:“不错。我们要让官员们明白,廉洁奉公才是为官之道,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监察御史府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监察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还对官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他们尽职尽责。
“大人,最近有消息称,某位官员在办理政务时,故意拖延,导致百姓的事情迟迟得不到解决。” 一位监察御史向赵德汇报。
赵德皱了皱眉头,“走,咱们去看看。若情况属实,定要好好教训他一番。”
经过调查,发现这位官员确实存在故意拖延政务的行为。赵德当即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责令他限期整改。
“你身为朝廷官员,却不为百姓办事,这与贪污腐败有何区别?若再犯,定不轻饶!” 赵德警告道。
这位官员吓得连连点头,表示一定会改正错误。
然而,随着惩治力度的加大,一些腐败官员开始联合起来,试图对抗监察御史府。他们造谣生事,污蔑监察御史们滥用职权,还暗中收集监察御史的把柄,企图以此威胁他们。
“大人,最近外面谣言四起,说咱们监察御史府为了政绩,胡乱抓人,许多官员都人心惶惶。” 周康忧心忡忡地对赵德说。
赵德冷哼一声,“这些人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他们造谣。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得想办法应对。你去收集那些谣言的源头,我去找陛下和贵妃娘娘汇报此事。”
赵德进宫后,将情况详细地告知了李隆基和杨玉环。李隆基听后大怒,“这些腐败之徒,竟敢如此大胆!爱妃,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杨玉环沉思片刻,说道:“陛下,咱们一方面要让赵大人他们继续调查,揭露那些谣言的真相;另一方面,要公开一些已查处的案件详情,让百姓和官员们看到我们惩治腐败的决心和成果,谣言自然不攻自破。”
“好,就依爱妃所言。” 李隆基转头对赵德说,“赵爱卿,你放手去查,朕和贵妃娘娘全力支持你。若有人胆敢阻挠,一律严惩不贷!”
赵德领命而去,回到监察御史府后,立刻组织人手,开始调查谣言的源头。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发现,这些谣言是由几个被查处官员的家属和同党散布的。赵德毫不犹豫,将这些人全部捉拿归案。
与此同时,朝廷也公开了一批腐败案件的详情,百姓们看到那些贪污官员的丑恶行径,纷纷拍手称快。谣言不攻自破,监察御史府的声誉也得到了维护。
但腐败官员们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又想出了新的办法。一些官员开始在账目上做手脚,将贪污的钱财伪装成正常的公务开支,企图蒙混过关。
“大人,最近在调查几位官员的账目时,发现有些账目十分可疑,看似正常的公务开支,实则数额巨大,而且票据也有伪造的嫌疑。” 一位精通财务的监察御史向赵德汇报。
赵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看来这些人越来越狡猾了。你多带些人手,仔细核查每一笔账目,一定要找出破绽。同时,去调查这些账目涉及的相关人员,看看他们是否有勾结。”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监察御史们终于揭开了这些官员的贪污手段。他们通过伪造票据、虚报开支等方式,贪污了大量的公款。证据确凿后,赵德将这些官员一一查处。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的风气越来越好。官员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姓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长安的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百姓们对朝廷的称赞之声。
“陛下,您看,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杨玉环看着长安的繁华景象,欣慰地对李隆基说。
李隆基握住她的手,感慨道:“这都多亏了你,爱妃。若不是你一直提醒朕,督促朕,大唐也不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杨玉环微笑着说:“陛下,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只要大唐能繁荣昌盛,百姓能安居乐业,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杨玉环和李隆基也清楚,惩治腐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但他们有信心,只要他们齐心协力,大唐的官场必将风清气正,大唐也必将重新走向辉煌。
在未来的日子里,监察御史府将继续为维护大唐的官场秩序而努力,而杨玉环和李隆基也将带领着大唐的臣民们,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