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村有个安和乡主的事,经过这几日的发酵,如今传遍了整个县城。
这还得益于县学学子们,有的从在县衙作胥吏的家人那听说,口口相传的功劳。
同样被带火的,还有周水村那条由西向东被拓宽的河道,引得周围县城不少学子前一探究竟。
当然,安和县县学的学子们也不例外。
“君志兄,我已经约了几位同窗,打算前去周水村一观,你可要同去?”
“书肆老板催的紧,我还要赶时间抄书,怕是没有时间同去。”
“可惜了,那就下次再约。”
“有什么好可惜的?你怕是忘记了吧,君志兄也是来自小刘村,与安和乡主是同乡。”
“人家都出自李姓,想要攀交情,可比咱们容易多了。”
“我居然忘了这茬,君志兄你来说说,你跟这安和乡主,是什么亲戚关系?”
“只是堂兄妹罢了。”
李君志淡淡的说道,他却是怎么都没想到,那个不起眼的小丫头,居然会有这天大的际遇。
“你们还真是亲戚呀,怎么平时没听你提过,有这么一个能干的堂妹?”
他也没想过这丫头会有这么一天,连他都羡慕嫉妒对方极了。
“听说这安和乡主不到10岁,就是年纪太小了,不好结交,不然真的要麻烦君志兄引荐一番。”
李君志闻言,微微皱眉,他与那丫头有着六岁的差距,等她大一点,自己就到了县城读书,很久回去一次,就是回去,也基本是井水不犯河水。
他们除了有血缘的这层关系在,其他的就跟陌生人无异。
再说让他屈尊降贵的去跟自己曾经看不上眼的小丫头点头哈腰,有点难办。
“我跟她不熟。”
“君志兄志在科举,无心他事,我等也能理解。”
夫子眼中最有望高中的苗子,平时恨不得一双眼睛都盯在他身上。
这些同窗不知道的是,他们羡慕自己读书好,而自己同样羡慕他们。
只要安安分分,一步一步的读到结业,就能谋一份家里早就打点好的,一份不错的差事。
反观自己如此努力,还要为钱财发愁抄书,而且前路茫茫,一切都是未知。
这就是有出身和没有出身的区别。自命清高的他,常常会忍不住叹息,自己真不会投胎。
而真正凭借自己,实现阶级跨越的李小苗,一言一行都牵动着村民的心。
李小苗被册封为安和乡主的事,放在安和县都是百年难有的大事。
作为小刘村的村长,还有李姓族长的他,决定为李小苗开祠堂、重修族谱,在族谱里专门给她留一页,以供书写功德事迹。
李家祠堂也是土坯做的房子,因常年欠缺打理,所以显得比其他房子还要破败,很是不起眼。
一早,小刘村的村民都拥挤在祠堂门口看热闹。
李姓族人齐聚祠堂,香案上摆满了香、烛、糕点等祭品。
族老正执笔在李小苗族谱那页,大意是李满田之女,李小苗,排行第三,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因进献河道拓宽之工事有功,被皇帝册封为乡主,封号安和、、、、、、
祭祀临结束时,李小苗承诺:“今次我捐出纹银五十两,从明年起,每年还会从我的食邑中拿出十分之一,作为修缮祠堂和建设本村学堂事宜之用,不限男女,村里读书的孩子都不需要交束修。”
村人欢呼:“感谢乡主!”
“好耶!俺能上学了。”
“咱们村也有私塾了,不用每天早起去上学了。”
虽然私塾还没开始建,先生还没开始找,一切还没定论,但是他们就是毫不怀疑李小苗的承诺。
如此一来,他们小刘村就能有自己的私塾,如今上学的孩子可以不用每日跑十里地去大杨村上学。
而对于那些上不起学的孩子,更是福音。读书识字之后,比单纯的种地多了更多的出路。
诸如考个官在身这不切实际的事不敢想,但是认识字却可以去外面谋个好差事,可以领到不菲的月钱,这样就能补贴家用,改善家里的条件。
孙老太被人群的嘈杂声吵闹的心烦,别人送的礼不收,倒是大把的将自己的钱往外掏。
她吃够了教训,紧闭着嘴,一口黄牙差点咬的细碎。
村民正在兴头上,触怒众怒的事,她绝计不会再干。
“原以为二房这回算发达了,谁知道还是沾不上光。”
她外面不敢吭声,只好躲回家里,跟李德权抱怨。
“张氏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听那丫头的话,白白的把这么多银子往外扔,也不知道劝一劝。”
“你就死了这条心吧,那丫头虽然年纪小,但是主意大着呢,张氏根本劝不住。”
“五十两银子呢,咱们建这个房子才花不到二十两。”
李德权本来觉得在村里建私塾修祠堂是好事,但是被老伴这么一比方,心也隐隐的疼起来。
要他说,给村里捐钱是没错,拿个一二十两给村里,意思意思一下得了。
有这个想法的还有张氏。“小苗,你可没提前说拿这么多钱给族里的事。”
“娘,怪女儿没有事先跟您说。咱家明面上这么多的银子,不花出去,就怕招来眼红的人。”
说完看向了大房那边。张氏顿悟,如今小苗身份不同,如果婆婆万一撒泼,给吧给多少合适?
给多了怕对方贪得无厌,给少了或者不给,又怕对方闹得人尽皆知,场面难看。
总之不管给不给,与女儿的名声都无益处。索性钱捐出去,想要钱,有本事找族长要去。
“你说的很有理,娘都听你的。”张氏最后因为女儿出手过大而造成一丝的不悦,也消散的无影无踪。
钱捐了大半,家里已经没多少余钱,猪舍还在建设中,就算建好,还需要不少钱买猪仔和玉米等粮食,用来喂猪。
这些需要的花销的地方,没有大几十两银子,根本填不满窟窿。
这样的镜况下,孙老太再因为要钱闹的话,族人第一个不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