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不知怎么的,罗寡妇突然很想吃鱼,于是就让大儿子刘霄去县城将鱼买了回来。
她拿着菜刀,刚想给鱼来个开膛破肚,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般,有什么东西要从嗓子眼里出来。
孙老太远远就听见女人一连串不自然的干呕,作为生了三个儿子的过来人,她哪里看不出,罗氏这是有喜了。
她心中一喜,当场忘记了自己来的目的,小心的溜到罗氏跟前:“这怀的可是俺儿李满钱的崽?”
正吐的天昏地暗的罗氏,气息明显不稳,哪有精力去回答她这个问题?
还没来得及大口呼气,又忍不住作呕起来,硬生生的憋出了眼泪。
罗氏虽然守寡了几年,自刘金死后,也就是最近才传出她的桃色流言。
而事件中的另一主角,除了自己儿子,还能有谁?
如今范氏那又懒又馋,还不能生的被休了,她这孙子就来了,真是来的好,来的巧。
孙老太笑的毫不内敛,露出一口黄牙,看着罗氏还平坦的小腹,全然不记得自己几日前对她的种种嫌弃之言。
高氏紧跟着进门,看到这样慈善的婆婆,还是对着拿走他们家钱的罗氏,她还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被其前后剧烈反差搞糊涂了,这钱她要是不要?
孙老太跟没看到这大儿媳一般,轻轻的帮着罗氏拍背,又转头跟高氏道:“去屋子里倒碗水来。”
高氏揣着一肚子怨言,也莫敢不从。
这罗氏不是生了四个孩子吗?怎么连个端水的都没有。
高氏不知道的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作为家里的老大和男子汉,刘霄带着二弟去田里忙活,刘大丫带着老四去菜园摘菜,哪还有空闲之人?
屋子里乱糟糟的,高氏忍不住蹙眉,这罗氏也真是的,屋子这么乱,也不知道收拾收拾。
用过的碗筷被随意放在桌子上,还有苍蝇乱飞,她用指尖小心拿起一个碗,洗干净倒了水出去。
罗氏喝了水,这口气才算顺了,捏着鼻子:“谢谢,能不能把鱼拿远点,我不能闻腥气。”
孙老太立马把装鱼的盆拿到厨房。
见罗氏脸色果然好了点,“这孩子是不是俺儿子的?”
算来这是自己第五个孩子,如今只靠她一人,养四个都难,肚子里的这个就有些不想要。
面对孙老太的问,罗氏也不扭捏的点头,这孩子能不能留下,就看老李家是什么态度了。
“好呀,我儿也算有后了。”这是她盼了许久的孙子,可不能有闪失。
“你跟老婆子我到家里去,这样也好有人照顾你,给你做好吃的。”
说着就要去拉罗氏。
罗氏不改嫁,是因为孩子。如果去李家意味着跟孩子分开,照顾不了他们,她宁肯不要肚子里的这个。
如今她不清不楚的,被孙老太带回李家安胎,算怎么一回事。
所以她并没有动。
高氏听着孙老太的言语,急的差点跳脚。她们是来要钱的,婆婆张口闭口,都没提一句让对方还钱的事,还要将其带回家供起来,好吃好喝的伺候。
婆婆乐意,她可不乐意。
这罗氏以什么名分住进他们李家?
名不正,言不顺的,徒惹村里人笑话。
到时婆婆还会压着自己伺候这老女人,可罗氏跟自己非亲非故,她凭什么享受这些?
她把婆婆拉到一旁,“娘,你这样把人带回家,没名没分的,让罗氏怎么自处?”
高氏在赌,赌孙老太绝对不会让小叔子娶罗氏。
“还是你考虑周到,这事回家得先跟老头子商量商量。”
好好安抚了一番罗氏,孙老太满面春风的出了大门。
围观群众:这是什么情况?难道罗氏吃了亏?
“你说啥?”
李德权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孙老太又说了一遍:“罗氏怀了三儿的孩子。”
“那你是想、、、、、、”
“把人娶进门。”
李德厚大惊,明明是她最反对娶罗氏进门,今天怎么转变这么快?
“不把人娶进门,你让你儿子一辈子打光棍?”
再说李满钱这样的,虽然和离没有孩子,但是到底名声不好了,想要再娶,可不得比头婚花还多的银子?
黄花大闺女是娶不到了,能娶的都是带拖油瓶的。
罗氏虽然有四个孩子,但是老大不用操心,老二过两年也能自立门户,老三是丫头,养几年就能嫁出去,还有个小的,算麻烦点。
这么一想,罗氏这个人选还不算糟糕。
而且比起范氏,她人勤快能干,性子厉害,定是能管住那混小子。
李德权脑子飞速盘算着,越想越觉得这事有门。
“娶进门也行,那五两银子,就当作彩礼。”
李德权咬咬牙,舍不得这五两银子,就套不到孙子啊。
“成亲之后,将他们分出去单过,分几块田给他们糊口。”
孙老太一听,要把儿子分出去,她有些不舍得。
李德权跟她过了半辈子,自是知道老伴怎么想的。
“你不是天天喊着,伺候我们老李家辛苦吗?要不把他们分出去,一下子领进来四个孩子,后面再生个小的,你愿意累死累活的伺候他们?”
要照顾一串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孩子,孙老太自是不愿。
“分出去也行,旁边的老房子不是没人住吗?就让他们住那里,这样我老婆子还能天天看到儿子。”
两人根本就没有问李满钱的意见,就决定了这一切。
高氏也傻了眼,没想到婆婆这回来真的,不仅如此,家里的好田,还要分出去五亩地给他们。
“你说说这什么事?五亩好田,也就是五十两银子,就这样没了。”
“买骡子的时候,你还说大志去京城赶考,银钱不够的话,就把家里的田卖掉几亩。”
“这回田没了,钱也没进咱们的口袋。”
便宜了罗氏那贱人,凭着肚子里的,拿了银子,还要占田地。
李满福也私下问老娘那五两银子的事,被孙老太一通训:“你们大房从老娘手里得了多少好处去?如今拿你五两银子就不痛快了?”
知道这钱算是打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