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楚的一片广袤原野上,起义军的营地宛如一座临时的堡垒,旗帜飘扬,士兵们在其间忙碌穿梭,整军备战。营地周围,是连绵起伏的青山,山脚下,几座宁静的村庄错落分布。其中一座名为桃源村的小村落,便是善良农妇张婶的家所在之处。
这天,张婶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准备去田间劳作。刚走出家门,她便听到了远处传来的阵阵脚步声和兵器碰撞声。张婶心中一惊,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朝着村子走来。那队伍虽衣衫简朴,但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正是起义军。
“这是咋回事?”张婶喃喃自语,心中既好奇又有些担忧。她站在村口,紧张地看着起义军越来越近。
起义军的先头部队来到张婶面前,一位年轻的士兵礼貌地抱拳说道:“大娘,我们是林羽大人率领的起义军,路过此地,多有打扰。”
张婶看着士兵们疲惫却坚毅的面容,心中的担忧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感动。“孩子们,快进来歇歇脚,你们为了咱老百姓受苦了。”张婶热情地招呼着。
这时,起义军的小队长李明走了过来,说道:“大娘,我们只是路过,不想给您和乡亲们添麻烦。”
张婶却一把拉住李明的手:“说的啥话,你们为了让咱们过上好日子,在外面拼命,这点麻烦算啥。快,都到村里去,我给你们做饭。”
李明看着张婶真诚的眼神,心中一暖,点了点头:“那就多谢大娘了。”
张婶立刻在村里奔走相告,召集了村里的妇女们。“姐妹们,起义军是为了咱们老百姓打天下的,现在他们路过咱们村,咱们可得好好招待。”张婶大声说道。
一位年轻的媳妇有些犹豫:“张婶,咱们这么做,会不会招来麻烦啊?”
张婶皱了皱眉头,严肃地说:“怕啥!这些孩子在外面为咱们拼命,咱们要是连顿饭都不敢给他们做,那还是人吗?再说了,这暴政本就该推翻,咱们支持起义军,是做正事!”
在张婶的劝说下,妇女们纷纷行动起来。有的回家拿出家中仅存的米面,有的去菜园采摘新鲜的蔬菜,还有的准备烧火做饭。
张婶家的院子里,很快就热闹起来。士兵们坐在院子里,看着妇女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激。
“大娘,您这是干啥,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一位士兵说道。
张婶笑着说:“孩子,你们在外面打仗,多辛苦啊。大娘也没别的本事,就给你们做顿热乎饭。”
李明看着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了远在家乡的母亲,也是这般温暖善良。“大娘,等我们推翻了暴政,一定让您过上好日子。”李明坚定地说。
张婶看着李明,眼中满是期许:“孩子,大娘不求别的,就盼着你们能成功,让咱老百姓不再受欺负。”
饭菜做好了,香气四溢。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吃着这充满温情的饭菜,疲惫仿佛一扫而空。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饭。”一位士兵满足地说。
“是啊,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乡亲们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李明说道。
饭后,士兵们主动帮忙收拾碗筷,打扫院子。张婶看着他们,心中满是欣慰:“这些孩子,真懂事。”
这时,起义军的将领孙勇来到了张婶家。他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十分感动。“大娘,感谢您和乡亲们对我们的支持,您的这份恩情,我们起义军一定会铭记在心。”孙勇抱拳说道。
张婶连忙摆手:“将军,可别这么说。你们是为了咱们老百姓,我们做这些都是应该的。要是你们不嫌弃,就在村里多住几天,好好歇歇。”
孙勇微微皱眉,心中有些纠结。他知道起义军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不能在此久留,但又不忍心拒绝张婶的好意。“大娘,我们还有任务在身,不能停留太久。不过,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孙勇说道。
张婶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理解地点了点头:“将军,你们忙你们的,大娘懂。只是你们在外面,一定要注意安全。”
孙勇看着张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大娘,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平安归来。等推翻了暴政,我们再来看您。”
在张婶和乡亲们的送别下,起义军离开了桃源村。士兵们回头望去,看着张婶和乡亲们站在村口的身影,心中充满了力量。
“兄弟们,咱们一定要加油,不能辜负乡亲们的期望。”李明大声说道。
“对,为了大楚的百姓,为了张婶他们,我们一定要取得胜利!”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在原野上久久回荡。
回到营地后,孙勇将桃源村百姓的支持告诉了其他将领。将领们纷纷表示,这份温暖的支持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正义而战的决心。
“有了百姓的支持,我们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力量。”一位将领说道。
孙勇点了点头:“没错,百姓是我们的根基,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他们,为他们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桃源村百姓的支持成为了起义军士兵们心中的信念。每当战斗陷入艰难,士兵们都会想起张婶那温暖的笑容和乡亲们热情的招待,心中便涌起一股勇气,激励着他们勇往直前。
而张婶和桃源村的百姓们,也并没有因为起义军的离开而停止对他们的支持。他们时常为起义军准备干粮和衣物,托人送到营地。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这份来自后方的温暖支持,如同冬日里的暖阳,让起义军士兵们倍感鼓舞,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推翻暴政、建立新秩序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