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完汉代乐队演出后的日子里,农庄的氛围愈发和谐融洽,员工们在劳作之余,时常会聊起那晚的精彩表演,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也延伸到了日常交流中。熊志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深知团队凝聚力对于农庄发展的重要性,而这次演出无疑像催化剂,让大家的心靠得更近。
一天午后,阳光暖暖地洒在农庄,给忙碌的劳作场景披上一层金色薄纱。果园里,桔子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新长出的枝叶嫩绿欲滴,显示出勃勃生机。熊志远处理完手头事务,打算去果园转转,看看桔子树灾后的恢复情况。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工装,衣袖随意地挽到胳膊肘,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向果园。刚走到果园入口,就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原来是柱子和几个年轻员工正围坐在一起,摆弄着一些树枝和绳索。
“柱子,你们这是在干啥呢?”熊志远笑着走近问道。他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好奇。
柱子抬起头,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笑容,挠挠头,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地上:“熊总,您来得正好!我们正想着做几个汉代那种投壶的器具,上次听主持人讲汉代宴会上有这玩意儿,觉得有趣,就想试试。”他一边说,一边拿起一根粗壮的树枝,在手中比划着。
熊志远来了兴致,蹲下身子,地上的泥土沾到了他的裤腿上,他却浑然不觉。看着他们手中的材料:“想法不错啊!不过投壶讲究可多了,得有合适的壶和箭,这长度、重量都有门道。”说着,他顺手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画着示意图,详细地比划着讲解起来:“你们看,这壶的高度大概要这么高,口径也有一定比例,箭呢,长度要适中,太轻了飞不远,太重了不好控制。”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带着专业与耐心。
在熊志远的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开始动手制作。年轻员工们有的负责挑选合适的树枝,用斧头将其砍削平整;有的则仔细地编织绳索,用来固定壶身。柱子力气大,主动承担起搬运较重材料的任务,他双手紧紧握住一根树干,脸涨得通红,使劲将树干拖到制作地点。豆大的汗珠从他的额头滚落,浸湿了他的衣衫,但他却一刻也不停歇,嘴里还喊着:“大家加把劲,马上就好啦!”
众人在果园里找了块空地,摆好投壶,开始尝试。柱子拿起一支“箭”,那“箭”是用一根细长的树枝制成,表面还带着些许树皮。他眯着眼,一只脚微微踮起,身体微微后仰,瞄准壶口,用力一投,“箭”却歪到了一边,引得大家一阵哄笑。“哎呀,这看着容易,做起来还真难。”柱子不好意思地笑着,脸上泛起红晕,又拿起一支箭。他挠了挠头,有些懊恼地说:“我咋就投不进去呢,看来还得多练练。”
这时,萧逸也走了过来,他穿着一身利落的黑色运动装,步伐轻盈。他在一旁观察了一会儿,走上前给柱子传授技巧:“柱子,你别太用力,手腕轻轻一抖,注意角度。像这样……”他接过柱子手中的箭,身体微微前倾,手臂伸直,手腕轻轻一抖,箭稳稳地朝着壶口飞去,“嗖”的一声,箭准确无误地落入壶中。“哇,萧哥,你好厉害!”年轻员工们纷纷赞叹道。
在萧逸的指导下,柱子再次尝试,这次他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姿势,按照萧逸说的,手腕轻轻一抖,“箭”擦着壶口飞了进去,“进啦!”众人欢呼起来,声音在果园里回荡。柱子兴奋得满脸通红,眼睛里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跳了起来,挥舞着手臂:“我就说我能行!”他的笑声充满了感染力,让周围的人也跟着开心起来。
游戏过程中,大家互相调侃、鼓励,欢笑声在果园里回荡。休息时,大家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从仓库拿来的旧麻袋。此时,微风拂过,带来阵阵桔子的清香。话题不知不觉转到了农庄的发展上。一位年轻员工感慨道:“熊总,跟着您干,不仅能赚钱,还能学到这么多有趣的东西,感觉每天都很充实。”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熊志远的敬佩。
熊志远欣慰地看着大家,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他坚毅的轮廓:“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咱们农庄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像今天这样,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像汉代乐队演奏,每个乐器都各司其职,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他的声音坚定而温暖,如同春日的暖阳,照耀着每一个人的心。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柱子拍着胸脯说:“熊总,您放心,只要您带着我们干,再大的困难我们都不怕!”他的眼神坚定,充满了信任,仿佛在向熊志远许下一个庄重的承诺。
萧逸也认真地说:“是啊,熊总,这一路走来,大家都看到了您的努力和付出。遇到困难,我们一起扛,农庄肯定会越来越好。”他的语气沉稳而有力,透露出对农庄未来的坚定信心。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色。晚霞的余晖洒在果园里,给大家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大家意犹未尽地收拾好投壶器具,准备回宿舍。熊志远看着大家的背影,心中满是感动。在这个小小的农庄里,因为共同的目标和兴趣,大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种兄弟般的情谊,正是志远生态农庄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支撑农庄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他知道,未来无论面对怎样的挑战,只要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农庄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