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到场之人已经差不多都到了。
三位公主也没有继续等待下去,直接站起身来,准备带着身边的才女们下楼。
杜云自然不会一个人待在这边,所以也跟着三位姐姐一起走。
他们带过来的人也不例外,纷纷跟在各自的主子身边,朝着楼下走去。
来到楼梯口,杜云看了一眼上方,状似无意询问:“大姐,我们不需要派人通知一下上面那几位吗?”
杜清婉带头下楼,闻言不忘回应:“不需要,他们看到我们入场,自然会分批下来参加,不用我们操心。”
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杜云自然不会再多问。
于是一行人很快就离开流芳楼,正式进入主会场。
已经到场的所有人,马上起身迎接。
“参见大公主殿下,二公主殿下,三公主殿下,云王殿下!”
从他们的表情可以看出,对于杜云的到来不感到意外。
显然之前在门口发生的事情,已经传到所有人耳中。
“嗯,免礼,都随便坐吧!”
“今天只是私人性质的诗会,你们不用和我们客气!”
杜清婉作为姐姐,直接代替弟弟妹妹回应。
“谢殿下!”众人谢恩后,才重新坐回各自的位置上。
然后目送杜云一行人,朝着那几个固定位置走去。
期间跟在他们身后的才女们,纷纷四散开来,朝着会场各处走去。
显然都有各自的相熟之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都不好和他们分开坐。
也只有那些独自一人的才女,才会继续跟在杜云他们身后。
明显是准备等他们坐下后,就在他们周边找个空位坐下。
看到主办方已经入场,赵王杜晨马上带着齐王杜泽,以及魏王杜霖下楼。
三王同时入场,很快又引起众人拜见。
来到固定的几个位置旁边,杜晨三人看着三位公主和杜云,都在各自的位置上坐着,不由心思各异。
“见过大姐、二姐、三姐,老九也在呢!”
杜晨一脸笑眯眯,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嗯,来了就坐吧!”杜清婉点头回应。
三王闻言点头,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
“见过四哥、五哥、八哥,没想到能在这边见到你们!”杜云直接打了个招呼。
“老九也是,你会来参加这场诗会,还真是让我们意外。”杜泽一脸惊奇。
“嘛~,我也没想到!”杜云耸耸肩,目光却看向三位公主。
“谁让姐姐们给我挖坑,让我心甘情愿往下跳呢!”
“结果就如你们所见,哪怕不想出门,也只能过来了。”
这下杜泽好奇了,忍不住问道:“哦?还有这事?”
“那姐姐们是怎么办到的?才能把你这个懒惰之人,生生从云王府中拉出来,还让你过来参加这场诗会?”
看他好奇的样子,杜云无语望天,一副不想说的样子。
杜晨和杜霖也很好奇,不由把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这下杜云不想说都不行了,于是缓缓道来。
知道他是如何被引出来后,三王看他的眼神都有点异样。
好在这个时候,太子和秦王带着一群人过来了,直接让所有人起身迎接。
毕竟太子是储君,不是王爷可比的。
哪怕是杜云他们,也要起身拜见。
“参见太子殿下,愿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
“参见秦王殿下!”这是非皇室成员。
“见过太子,请上座!六弟随意!”杜清婉起身迎接。
其他人也紧随其后,纷纷向太子问好,哪怕和他不对付的三王也不例外。
毕竟地位摆在那里,他们可不能落人口实,免得以后难做。
“嗯,都是兄弟姐妹,不需要和本宫客气,你们也坐吧!”说完在主位上坐下。
秦王杜宇也不和其他人客气,直接坐在太子左边首位上面。
之后依次是赵王、齐王和魏王。
右边首位是三公主杜诗韵,其次才是大公主杜清婉,以及二公主杜凝萱。
最后才是杜云,这让他有点尴尬。
毕竟这边都是公主,就他是王爷。
还因为年纪最小,只能坐在末位。
这次诗会之所以会这样安排座位,不过是太子三人皆为皇后所出。
天生就比其他兄弟姐妹高贵,所以不按年龄大小排位。
等到所有人都坐下,今晚的诗会才算正式开始。
……
作为主办方,三位公主先后起身。
不仅需要开场致辞,还要介绍诗会主题和规则,以及最终目的。
之后就是创作环节,参与者根据主题构思创作诗词。
可以即兴发挥,也可以提前准备,只要能写出好作品就行。
于是在场之人开始挥毫泼墨,或者沉思冥想,只为创造出最满意的作品。
“兄台好文笔,在下佩服!”
“哪里哪里,你也不错!”
之后就是朗诵与品评,参与者依次朗诵自己的作品。
其他人则是聆听欣赏后品评,从立意、意境、格律、文采等方面讨论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有时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给予作者赞誉或奖品。
“这首诗不错,赶紧记下,免得之后忘记了!”
“这首词也不错,还真是让人难以抉择啊,不知道抄哪首比较好。”
“既然都好,那就都抄下来,你要是忙不过来,我们可以一人抄一首。”
“等到会后再互相欣赏,到时再重新抄一遍就是!”
“兄台言之有理,就这么办!”
诗会中还常伴有音乐、舞蹈、饮酒等活动。
可以营造出轻松氛围,激发创作灵感。
“有了,拿笔来,让你们欣赏一下本公子的大作!”
“哦?这么自信!?那我们倒是要好好欣赏一下!”
“如果不能让我们满意,你知道后果!”
“放心,包你们满意!”
不管在场众人如何决定,整个过程都会被人记录下来。
然后由专人抄写作品,或整理成集,甚至刻在石碑上留存。
这样就算有人抄不全,也可以找主办方索要一份,再慢慢抄写。
等到所有人都获得满意作品,回去后就会通过文人间的交流,以及书信往来等方式传播出去。
让那些优秀的作品可以流传千古,成为后世的文化瑰宝。
当然,这样的作品很少,不一定会出现在这场诗会中。
能够获得众人认可的只有少数,之后能否流传下去还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