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她的正常速度,周幸澜大概算过三人一天能出多少成品,然后按数量算工钱。
香皂成本很低,这个成本她就懒得算了,她只要想给她们多少钱,就把总钱数分摊到每块成品上去。
比如,她想给她们一人每月三两银子,那么三个人就是九两,这九两银子除以三人一月所完成成品的总和,就得出每块香皂提多少文钱了。
周幸澜还计划把制作香皂的所有工序拆开来,每人负责一到两项工序,提高了效率,也能一定程度上杜绝一些麻烦。
“以我的速度为标准,你们三个人熟练各自负责的工序之后,每天能做成品一百五十块,做好一块香皂的工钱是两文,一百五十块香皂成品就是三百文钱,一个月三十天,共计九两银子,这九两银三人平分,每人是三两银子。”
权氏,“这,这么多?那一年下来就有三十六两?”
林氏,“弟妹,你给这么高工钱,还有得赚不?不行压一压?”
曾氏,“大嫂,三人一天能做得了一百五十块那么多吗?”
三个妇女各有各的问题。
周幸澜算过账,赚她肯定大赚的。
“能做,你们早上辰时中过来做到下午申时尾,完成这个数量是没问题的,如果没问题那就这么定了。”
问题肯定是没问题的,权氏沉浸在她也能赚这么多钱的惊喜中。
林氏虽说让压一压工钱,但多少有些客气在里面。
既然大嫂说能做得了这个数,曾氏也就没有别的担心。
说了大家最关心的工钱之后,周幸澜开始给三人安排活了。
苏红妹和苏青妹没发言,奶奶教的,大伯娘说什么只管听就是,可大伯娘没给她们安排啊。
“大伯娘,我和红姐做什么呢?”
“你们俩的等会儿,等会儿大伯娘教完她们再教你们,你们做别的。”
红妹话不多,青妹活泼好动,但姐妹俩真做起事情来都挺细致的,那三天峡谷里,周幸澜就看出来了,细心的姑娘,得做点轻省的,更细致一些的东西。
教三名妇女一个上午,下午,周幸澜开始教两个小姑娘做口红。
嗯,在这里叫口脂。
工具,材料比例,都是现成的,两个小姑娘学得很认真,也没想她们一开始就能成型,让她们慢慢摸索掌握。
暂时没办法做管状模具,装口脂器具选择用小巧精致的白瓷瓶。
像白瓷瓶,还有包装香皂用的纸,早在府城时周幸澜已经给了作坊样品定了一批,过不了几天就有货送到。
傍晚,几个大小学徒走了之后,周幸澜才发现,忙忘记了,还要订一批放香皂的架子,“娘,村里有谁是木匠?”
“原来有的,当年大旱又兵乱,村里不是逃荒去一批人了嘛,现在木匠没了,我去找曹家村的问问。”
苏老太急匆匆的出去了。
苏玥从书房出来,帮忙周幸澜做晚饭。
“你爹书读得怎么样?”
“不错啊,毕竟我爹的原身基础扎实,总之考试这东西吧,多少也得有点运气加成。”
“那你觉得你爹运气咋样?”
“好,你和我爹运气都好,因为我是你们的女儿,嘻嘻~”
这孩子!
周幸澜捏了捏女儿的脸,也对,运气不好自家也不能在这儿相聚了。
“你看了你爹的复习题,还有那些要死记硬背的时文,觉得难不难?”
“不太难。”
听到女儿说不太难,那就是有点难,周幸澜愁了,家里就女儿会读书,会读书的都觉得不轻松,那老苏这个不会读书的,能成?
“娘,你别太担心,我爹的进步很快的。”
“就是,小玥儿都说我进步很快,幸澜你对我要有点信心啊。”
“我对女儿有信心,对你的信心,不多。”
这个苏平安,才坐了半个多月书房,出来厨房看看她和小玥儿,都不忘在厨房门口伸胳膊伸腿的,好像坐牢三年没活动过的一样。
“媳妇你别瞪我,我待一天书房了,头脑缺氧,出来活动一下就回去看书。”
周幸澜不作声,只是那样子吧,都把恨铁不成钢写脸上了。
行,回去,再回去多背半个时辰书,苏平安无奈投降,读吧,如果扶摇直上,那就辛苦五个月到明年殿试,如果第一轮被刷下来,那就辛苦个把月,能考两轮,那就辛苦三个月……
“娘,我爹读书真挺累的。”
“累不累我能不知道吗,你娘我也高考过,总之逼一逼他,你别对你爹心软。你爹要是考出来了,你找婆家的选择就会更多,你哥也一样。”
“……”一谈到这一层,苏玥就不想回应了。
苏老太去了砖窑外面回来,工匠的事搞定,她说,明天一大早,木匠就来家里,按尺寸做。
“爹,好好读啊,为了你,我是操碎心。”苏泽在饭菜上桌前进门的,从县里书肆又淘了些书回来,郑重地塞到他爹手里,“还有娘,我们县里的铺子你想怎么装修?我今天碰到张有财,我让他帮忙找人改造那间铺子,他明天会来家里,我们今晚把装修方案定下。”
“你都安排完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