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离村的这几天,苏平安天天接到远近乡绅富户的拜贴,还有直接给他和他儿子苏泽送女人过来的,说是送来当丫鬟,他家缺丫鬟吗?之后干脆关门谢客,只与姬仁见了一面。
还好没人敢提他女儿,也对,他越站得高,他宝贝女儿就越没人敢肖想。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能把对方一脚踩死。
苏平安还安排了一下村里的砖窑,把自己的那几成利让出来,也就是说他以后不拿砖窑的利润了,把利润让给了村里还有其他合伙人平分。
这算是他回馈村里的福利,毕竟也没多少还那么多人分摊。
鲜花皂小作坊一直在他家院里也不合适,苏平安又找到族长,让在村里挑块地建个房子,专门当作坊,他出钱,之后村里大姑娘小妇人想来的都可以到作坊做工赚钱。他放话了,作坊做多少出来都卖得掉。
苏平安家离村去府城时,全村的人都在村口相送。
“平安,回来过年吗?”
“这得看情况,赶得及就回,族长爷爷您老回去吧,天挺冷了,别在外面。”
现在是十一月下旬,去京城来回得二十多天,如果时间来得及就好说。
这次出门马车又多了,苏平安,苏玥,周幸澜,苏老太一辆,苏泽跟他的贴身丫鬟一辆,苏富贵一家和曾氏一辆,纪六和另外一个家仆赶车。
回到府城梧桐巷宅子的第二天,老赵管家就收了一沓厚厚的拜帖送到苏平安面前。
“只见秦知府。”
“是,侯爷。”
时间紧,苏平安见完了秦知府,苏平安又得赶往京城了。
这次嫡亲兄弟都齐了,在出发京城前,苏平安把人全都叫到一起。
“老二,老三,办差只做份内之事,做生意只赚干净的钱,要抵得住外边的诱惑,管好自己及家里人。要知道,你们若民犯事了,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抓住把柄,是算在我头上的,反之,我若犯了什么事,轻则就三族连坐,重则诛连九族。”
这,这?
没一个人说话,都被吓到了。
当然,苏平安说这些多少有些吓的成分在,毕竟,诛三族九族的得是多大的罪?通敌叛国?这些他犯不着。
“大哥,你放心,我知道怎么做,我们家好不容易有今天,谁都别想破坏。”苏顺利首先表态。
“大哥,我也会记得你的叮嘱,少说话多做事,不若惹事也不怕事。”苏富贵也说道。
看着李氏和曾氏像鹌鹑一样低着头,苏平安大概也知道她们担心什么,不就是怕被连坐嘛。
“二弟妹。”
“大,大哥,你,你说。”
“红妹和青妹是老苏家的二小姐和三小姐,是宣平侯的亲侄女,如果她们被苛待丢的是我的脸面,我不容许这样的事发生,还有,她们俩的婚事,你不能擅自做主,得有娘来定。”
苏平安就怕李氏被人哄几句就找不着北就把两个女儿给卖掉,只能先警告了。
苏红妹和苏青妹听着大伯的话,心里感激,她们可不就是担心这个嘛,现在好了,有大伯给撑腰。
“我,我知道,大哥放心,我保证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以前都是穷闹的,现在咱家又不缺吃少喝。”
李氏已经知道大伯厉害了,连知府大人都要对他行礼要亲自上门拜访的人,她有几条狗命敢不听话?
“老二,老三,外面的诱惑很多,但你们的媳妇是从泥腿子时候就跟着你们的,我们得讲良心。”
苏平安就差直说,你们不能日子好过了就有休妻的想法。
李氏和曾氏听了,对大伯犯事要被连坐的那点不满以及担忧没了,她们现在最怕什么?就是被休,戏文里多少有出息了就休糟糠的故事多了去了。
现在丈夫有侯爷大伯先发话镇住,她们的心安了不少。
苏平安敲打完兄弟,苏老太又敲打一遍儿子儿媳,孙辈得个听,没发话的份。
“行了,该说不该说的我都说了,老二,这是给你的,老三,这是你的。”苏平安给两个兄弟各递了一千两银票和一张房契,“院子就在我这个宅子后面,你们两间并排着的,先在这里住着,收拾好再搬。”
打一棒给个甜枣还是要的。
自己不差这点钱是一回事,另一回事是你要求兄弟们不许这不许那的,总得让他们沾到好处吧。
放弃村里砖窑分红,还有村里建作坊,也都是一样的道理。
“大哥,这太多了呀,院子你都给我买了,还给一千两?”苏顺利倒没跟大哥客气,院子就收了,钱确实用不了这么多。
苏富贵也说道,“大哥,这确实太多。”
李氏和曾氏一听房子有大哥帮忙解决,还给银子,刚才大哥敲打她们的那点不满完全没了,大哥说什么都是对的。
“给你们就拿着,我好我们一家都好,我不好了你们也要担风险,没别的就散了吧。”
李氏一回房,就拉着红妹青妹叮嘱谨言慎行了。
曾氏抓着苏泉就一顿训。
老赵把二房三房的动作报给苏平安知道。
还不错,不枉费他说那么多,可以安心启程去京城了。
“老赵,你安排车马,明天一早启程,你和你老伴还有孙子也一起,再带上郑家三口。”
“是,侯爷!”
赵见村就怕侯爷不带他,能带他,那他就是京城侯府的管家,能跟在侯爷身边侍候,那是多大的福气?当初卖身进苏家是他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
苏平安带带上郑家,是因为郑福做菜好吃,郑福媳妇的点心也很得女儿喜爱。
这次的马车队伍又壮大了,且规格也高了许多,侯爷的车架是四匹马拉车,车厢也是赵见村特意按品级订的,家眷坐的马车也是两匹马拉的车。
苏玥跟苏平安一个车厢,每天都在车厢里读书,历时十二天才到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