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的布局里,南锣鼓巷位于什刹海公园的东侧,而什刹海公园的边上紧挨着北海公园。尤为巧妙的是,南锣鼓巷恰好处于故宫的正后方,在故宫与南锣鼓巷之间,还坐落着景山公园。何雨柱居住的地方,就处在这样一个景点环绕的绝佳位置,游玩出行极为便利。
那时的老北京,全然没有如今林立的高楼大厦。虽有少量高层建筑,但数量稀少且层数不高。
马路上的汽车更是稀罕物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拥有,自行车也因为价格昂贵而不常见。
要知道,当时一名普通工人的平均月工资不过27元,即便把补助和全勤都算上,也很难达到30元。而一辆自行车的价格呢,在165元到195元之间。这般算来,买一辆自行车需要花费一名工人六七个月的工资,甚至还得再添些钱。
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195元这么大一笔钱。这也就不难理解,在四合院的故事背景里,要是有人买了一辆自行车,为何会招来众人的羡慕嫉妒,放在那时,这可不亚于如今拥有一辆名牌豪车。(好了,闲话少叙,回归正题,希望读者大大们别嫌我啰嗦,比心。)
何雨柱逛完什刹海公园西侧,又穿过什刹海与北海之间的道路,来到了北海东侧。一路上,他游览了濠濮间,这里曾是乾隆皇帝宴请大臣的地方,古雅的建筑仿佛还留存着昔日君臣欢宴的热闹气息。还有画舫斋,这座建于乾隆二十二年的独立院落,景色别致,后来慈禧太后也常来此游宴、听评书,精致的布局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的奢华场景。
接着,何雨柱来到了先蚕坛。望着这座古老的建筑,他不禁感叹:“哇塞!这里就是清朝皇帝后妃们祭祀蚕神的地方啊!作为北京的九坛八庙之一,曾经可是清朝皇族后宫美女们常来的地方,如今那些佳人都已化作历史的尘埃了。”
之后,他又走过永安桥,参观了永安寺。这一路上景点众多,让人应接不暇。
何雨柱逛得正起兴,肚子却不合时宜地“咕咕”叫了起来,他这才惊觉已到饭点。他正站在先蚕坛外,抬眼四望,打算寻个地方填饱肚子。
没走多远,他瞧见了一家门脸气派的馆子,正是闻名遐迩的全聚德。何雨柱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虽说兜里的钱是第一套人民币,数额看着大,实际购买力换算过来也不算小数目,但他想着难得来一趟,便打算奢侈一回。
走进全聚德,里头弥漫着一股浓郁醇厚的烤鸭香气,何雨柱深吸一口气,只觉这香味挠得肚子叫得更欢了。店内装修古朴雅致,方方正正的八仙桌、长条凳摆放得整整齐齐,墙壁上挂着几幅描绘老北京风情的字画,透着浓浓的京味儿。此时正值中午,店里已有不少食客,大多是穿着朴素的工人、干部模样的人,也有几位身着长衫的老先生,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断。
何雨柱找了个空位坐下,扯着嗓子喊道:“伙计,点菜!”声音在热闹的店内显得格外响亮。
不一会儿,一个头戴黑色瓜皮帽、身着蓝色粗布衫的年轻伙计快步走了过来,他满脸笑容,手里拿着一块脏兮兮的抹布,一边走一边在抹布上擦着手,来到何雨柱桌前,微微欠身问道:“这位爷,您要点儿啥?”
何雨柱看着伙计,大大咧咧地说道:“来一只你们这儿最拿手的烤鸭,再给我来盘炒时蔬,要应季的,主食就来碗炸酱面,记得多搁点儿肉酱。”
想了想后又说到“再来一壶茉莉花茶。”
伙计一听,连忙点头应道:“得嘞!您稍等,这就给您安排!咱全聚德的烤鸭,那可是皮脆肉嫩,保准您吃了一回想二回!”说罢,便转身快步朝后厨走去。
没一会儿,伙计端着一壶热气腾腾的茉莉花茶走了过来,先给何雨柱斟上一杯,茶香瞬间弥漫开来。
何雨柱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些许饥饿感。
他一边喝茶,一边打量着周围的食客。邻桌坐着两位穿着工装的工人,正就着一盘花生米和几两烧酒,高谈阔论着厂里的生产任务;不远处,一位戴着眼镜的干部模样的人,正拿着一份报纸,边看边吃,时不时还皱皱眉头,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又过了一会儿,伙计双手稳稳地托着一个大盘子走了过来,盘子里是一只刚出炉的烤鸭,油光发亮的鸭皮泛着诱人的光泽,被片成了大小均匀的薄片,码放在洁白的瓷盘里,旁边还搭配着一碟甜面酱、一碟葱丝和一碟黄瓜丝,以及一笼热气腾腾的薄饼。
伙计将烤鸭和配菜一一摆上桌,笑着说:“爷,您的烤鸭,请慢用!”接着,又端来了炒时蔬和炸酱面。
何雨柱看着满桌的美食,咽了咽口水,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张薄饼,摊在手心,夹起几片烤鸭,蘸上甜面酱,再放上几根葱丝和黄瓜丝,熟练地卷起来,塞进嘴里,一口咬下去,鸭皮的酥脆、鸭肉的鲜嫩、甜面酱的香甜以及葱丝和黄瓜丝的清爽在口中交织,那滋味,让他不禁眯起眼睛,满足地发出一声赞叹:“嗯~这才叫吃饭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