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对龚全的话半信半疑,说到底,这个龚全也是个可怜人,他虽然生在世家,可惜是旁系子弟,在身份等级森严的背景下,无论他如何优秀,所得到的资源都不会比得上家族正统的嫡长子。
龚家嫡长子名叫龚亭,若他才学绝艳也就罢了,偏偏龚亭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子,喜欢奇珍异宝,整日游手好闲,常年流连于烟花之地,且嗜酒嗜杀,暴虐成性……
奈何这样的人,就因为他是正统出身,就可以天经地义的享受到家族所提供的一切便利。
而龚全虽不是天赋异禀,但从小便刻苦修炼,他以为只要努力提高自己,家族的老族长们总有一日会看见他的优秀……
……可惜,事实不遂人愿,家族并未给予他任何的资源倾斜,现实的残酷让龚全愤慨怒睁,在他的心里一直是一根刺……
而这,也成为了龚全总想与人较个高低才罢休的缘由,抛开他这个人有些二不谈,其实本质上还不算坏。
没有接龚全的话茬,众人继续热烈的讨论着:
“唉,要是能让我与仙君住一个院子,信女愿一生吃素!”
“我也是,我也是!”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你再说一遍?!!”
“……”
几名女弟子露出花痴的表情,暗自祈祷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十五六岁的年纪,热烈奔放,没有什么苦大仇深,有的只有如纸鸢般的洒脱遨游。
…………
“咚——咚—咚”
踩点大师江潮白,在课钟敲响的同时抬步迈进学堂,今日,他换了身青蓝云锦长衫,领口绣有梨花攀枝的金丝纹,夕阳玉髓点缀腰间,举手投足,恬淡雪霜姿。
“仙君好——”课堂恢复了秩序,众弟子纷纷向江潮白行礼。
“弟子们好,请坐。”
“刷——”弟子整齐划一的落座,标直板正的坐在椅子上。
觉得有些熟悉是吧?
没错!
这套师生问安模式是江潮白根据现代教学模式改良的,只见他用元力幻化出一条“梨枝教鞭”,在手心处轻轻敲打,有节奏的发出“悦耳”的清脆声响。
“今日我们来学习——”江潮白背过身,用白垩制成简易粉笔的在打磨光滑的黑色石板上写下清隽的两个大字——「通感」。
“通感,顾名思义,互通的感觉。修士将天地之间的灵气吸收转化为自身元力,进而再将元力传导至武器或者本名法器上,以达到隔空操纵武器战斗或御器飞行的目的……”
台上的江潮白侃侃而谈,台下的弟子们听得精神抖擞,津津有味。
按理说像这种大课,弟子们虽无故不敢缺席,但是面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仍是控制不住的昏昏欲睡,可江潮白的课不同,在他的课堂上,弟子们个个眼睛瞪得像铜铃,耳朵竖的像天线,恨不得仙君讲的快些,再快些。
因为江潮白立意新颖且言传身教,让人不知不觉的跟着他的思维走,潜移默化之间就完成一个又一个知识的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卓着,引得宗门上下的先生都来取经,对此,江潮白只是表示:“用魔法打败魔法。”
老先生们不知道什么是魔法,江潮白解释说就是用学生的思维来引导弟子学习,要充分了解弟子们喜欢听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往前走……众人纷纷效仿。
成果斐然。
这下将整个宗门的教学质量提升了一个高度。
………………………………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江潮白将理论传授下去之后就让弟子们自己试着领悟了。
看着讲台下的孩子们一个个铆足了劲的尝试,江潮白成就感爆棚,不禁在心中感叹:“终于体会到当老师的心情了。”
像培育一棵小树苗,又像是亲手耕种的庄稼,反正养成系给江潮白带来了无限的满足。
时光飞速,眼看着上半堂课接近尾声,江潮白摆了手势制止了大家的讨论与尝试:
“好了,通感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每个人都要好好感悟,祝愿大家早日突破至金丹境,成为内门弟子,这宗门分忧,给宗……‘咚—咚咚——’,下课!”
弟子们:“?”
江潮白生平最恨拖堂的老师(除了体育课),所以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其他人撑撑伞。下课钟声就是天道法旨,天王老子来了本座也不说了!
“都愣着干嘛?该休息休息,该聊天聊天,该出恭出恭……”江潮白提醒着台下的小呆瓜们,唉,这些孩子还太嫩,没有受到拖堂的荼毒,本座真是太善良了啊。
“弟子谨遵师命!”少男少女们一个个梗着脖子大声回答完,随后一阵风的功夫都去演武场疯玩去了。
江潮白坐在演武场角落的太师椅上,看着嬉戏玩闹的弟子们,心中很是欣慰:“忽然有一种人生圆满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江潮白正天马行空的想着,一个身形圆润的胖子蹑手蹑脚的走过来。见江潮白注意到自己,这才上前躬身请安:“弟子,拜见仙君。”
看清来人,江潮白停止了遐想,道:“是方明啊,怎么,方才的知识有哪里没听懂吗?”
孔方明连忙摆手解释:“不,不是的,弟子是想问问顾兄弟他还……好吗?”
“他的伤势怎么样了?今日为何没来上课?”
周围嬉闹的弟子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从孔方明往江潮白那里去的路上,大家的注意力就在二人身上。听孔方明问起顾松年,大家都竖起耳朵准备偷听。
没有管其他人的反应,江潮白很是坦然的告诉孔方明你的顾兄弟很好,伤也好的差不多了,还突破到了筑基期,不要太担心了,等他将修为稳固下来就能见到面了。
“什么!突破到筑基期了!?顾首席几个月前不才刚开始修行吗?”
“三个月就筑基,这天赋放在宗门上下也只有咱们仙君能比吧?”
“果然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