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苏牧穿上一袭庄重的紫服,衣袂飘飘,玉带轻束,彰显着他不凡的身份与气度。
他站在铜镜前,仔细整理着衣冠,眉宇间透露出沉稳。
今日!
是他承袭紫衣侯爵位后首次上朝,他深知这一日的重要性,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关乎紫衣侯府的未来与兴衰。
“侯爷……!”
郭敬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一丝兴奋,他很庆幸自己选择留在京都。
苏牧没有回头,依旧气定神闲的望着铜镜里面的自己,他知道来的人是郭敬之。
“敬之……你怎么来了!”
郭敬之恭敬的回应:“当然是来及侯爷上朝了。”
苏牧微微点头回应,离开了紫衣侯府,在郭敬之的搀扶下,踏上前往皇宫的方向。
朝堂之上!
气氛凝重而肃穆。
现在的苏牧已经不在是巡城御史了,而是是一品紫衣军侯,站在前排的地方。
苏牧环顾四周。
二皇子萧启元早已被封王,比紫衣侯还要大一些,自然站在苏牧的前面。
只是朝中的大臣已经少了三分之一,在大华天朝不同于苏牧认知的时代。
这个世界里根本没有科举制度体系,官员任职全都是推荐,他们大都推荐自家人,也不管推荐的人有没有能力胜任。
普通的百姓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朝堂,除非有人能够给上面的人引荐,普通人才有机会,就算你再有才华也不可以。
这些都是豪门世家给这个世界划分的制度,苏牧自然了解这其中的缘由,但是他十分的不喜欢,甚至还有些厌恶。
也可以说这个世界等级划分太严重了,已经被执掌大权的人划分为三六九等。
普通百姓根本不可能有机会读圣贤书,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为他们这些上等人服务,稍有不慎好会被灭族。
看样子今天又有好戏了,他们必定都会极力推荐自己的人,让他们任职重要的职位,好以此巩固自己家族的地位。
苏牧望着他们心中暗叹,目光掠过那些或高傲、或狡黠、或虚伪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难以名状的悲凉。
这朝堂!
看似金碧辉煌,实则暗流涌动,是权力与利益的角斗场,普通人的梦想与希望在这里如同烛火之于狂风,脆弱而渺小。
“陛下驾到……!”
随着太监尖锐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穆帝步入太极大殿,群臣跪拜,山呼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苏牧也随着众人跪拜。
但心中却有一股不屈的火焰在燃烧。
要改变这一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他愿意成为那个破冰者,哪怕前路荆棘遍布。
穆帝端坐龙椅,神色威严地扫视群臣,最终定格在苏牧身上,微微一笑说:“苏爱卿,你如今已继承爵位,可有本要奏。”
苏牧对于别的事不关心,他想要拿到巡防营的指挥权,如今苏文烈已死,巡防营的指挥权,自然要回到穆帝的手中。
缓步来到大殿中央,向着穆帝躬身施礼,言辞恳切:“陛下,臣想要回巡防营指挥权,继续为陛下效命。”
“陛下,绝不可以!”
穆帝还没说话,李贵乾却迫不及待站出来反对:“我儿李敬业为保护陛下惨死在独孤剑手里,这巡防营应该落在我的孙儿手里,已告慰我儿在天之灵。”
李贵乾这个算盘打的好,大华天朝有一点还是不错的,就是当爹的死了,他的儿子完全可以继承这个位置。
李敬业有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可以继承禁军,另一个在得到巡防营的指挥权,那他们李家基本上就控住了京都。
穆帝面色阴沉,他自然不愿意让李家得到,若是真给了李家,那他不就可以随时反了吗,到时候谁还能与他为敌。
“陛下,万万不可!”
穆帝还没有表态,宰相林天龙却极力站出来反对:“陛下,魏国公此言差矣。
巡防营乃京都安危之所系,责任重大,不可轻易授人。
李敬业虽忠勇可嘉,然其子孙尚年幼,缺乏历练,恐难以担此重任。
臣以为紫衣侯世子苏牧不仅年少有为,更是率领巡防营铲除了太子叛乱,再者他是苏文烈之子,理应统领巡防营。
林天龙可不想让魏国公李贵乾一家独大。
李贵乾脸色铁青,怒视林天龙说:“林宰相此言差矣,苏牧虽率领巡防营铲除太子叛乱,但世人皆知他有疯病,让他统领巡防营岂不是祸患。
而我李家子孙,虽年幼却天资聪颖,且李氏满门世代忠良,有何不可?”
苏牧立于大殿中央,他自然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五万巡防营官兵,可是他起步的资本,怎么能让魏国公搅乱。
沉声说:“陛下……微臣愿立下军令状,若不能使巡防营焕然一新,保京都安宁,微臣愿以项上人头谢罪。
至于魏国公所言,微臣不敢认同,我从来就没有疯病,只是不愿意出门而已,我愿以行动证明,请陛下明鉴。”
穆帝端坐龙椅之上,目光异常深邃,他本就有意让苏牧继承,想把苏牧扶持起来,对抗这些豪门世家,以此巩固皇权。
缓缓说:“林相言之有理,苏牧继承父职合情合理,以后便由苏牧统领巡防营。”
“陛下……!”
魏国公还想在说什么,却被穆帝伸手制止了。
“魏国公不必多言,朕相信他可以统领好巡防营。”
二皇子自认为苏牧已经和自己是一个阵营,他得到巡防营就等于自己得到了巡防营。
再者太子已经被打入大牢,是问谁还能和他争夺太子的位置,其他的兄弟都皆不如自己。
沉声说:“父皇,儿臣也认为苏牧应该统领巡防营,单凭救驾就足以说明一切。”
苏牧没想到二皇子萧启山会为自己说话,但苏牧并不会认同,毕竟他只不过是李氏的傀儡,自己却还不自知。
魏国公李贵乾恶狠狠的看了一眼二皇子,没想到他竟然不向着自己说话,对他的表现有点失望,不过他也没有在继续争论,毕竟权利还在穆帝的手中。
正在这时!
宰相林天龙从怀里掏出一份奏折,这是他连夜写出来的各级官员的任职名单,参与太子叛乱的朝中官员有四十多人,职位空出来了这么多,时候安插自己的亲信,可不能让别人捷足先登,开口说:“陛下,臣有本要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