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必须得抓紧。
如果时间久了,难免有亲近建奴的二五仔,将这件事告诉给建奴。
到时候建奴也种上牛痘,那这件事就做不成了。
得尽快。
不过当然,这个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的即便是这些二五仔知道了,消息传到建奴那,再到建奴做出反应,再到建奴的高层做出反应,让草原上的那些建奴百姓种上牛痘,也需要很长的时间。
以那些人的效率,很有可能需要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朱由检其实并不害怕在众人面前提及这件事。
当然,具体细节也不会对这些人透露。
其他大臣也没有意见,前些日子他们质疑这个计划,是因为这个计划没有实施的可能。
怕是还没到关外,还没碰到敌人,自己这边瘟疫就爆发了。
但是现在有了种牛痘之法,就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了。
叶铭淡淡道:“因为感染瘟疫而死的百姓尸体,早在那五十万两发给百姓之后,就开始收集了。
毕竟臣对他们有恩,他们都没有拒绝让臣带走尸体,而且听说他们的亲人是用来对付建奴,一个个更是没有任何意见。”
朱由检真的服了。
这就是叶铭啊!
有这样的一个臣子,实在是让人省心的不得了!
他一开始还觉得有些可惜,觉得这五十万两花的有些太不值当了,但是现在看来,简直是太值当了!
不仅可以打破来自世家大族的阻力,让种牛痘之法得以推行,更是能够让百姓感恩戴德,甘愿献上亲人的尸体。
要知道人死了,讲求一个落土为安,叶铭将他们亲人的尸体都带走了,那就没有什么落土为安可言了,他们连祭拜都没有地方祭拜。
他一开始都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而叶铭却预判到了。
下方大臣一个个心思各异,哪怕不愿意承认,他们也不得不说,这叶铭绝对是一个人才。
做事情一环扣一环,直达问题本质。
东林党的大佬们,一个个面色沉重,想着到底要怎样才能将叶铭给搞死。
而那些认为叶铭和他们是一条线上的阉党成员们,一个个的都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雀跃了。
阉党出了这样厉害的人物,他们高枕无忧了啊!
“现在,陛下只需要让臣带一些士卒,将这些染上天花的百姓,带到边关,臣自会让那些建奴知道什么叫做残忍。”
说到这,叶铭忍不住阴恻恻的笑了笑。
没法子,任谁想到能够打建奴,应该都忍不住兴奋吧。
钱谦益打了个冷噤,心道平台铺设有火龙,也不冷啊,为什么会觉得有点冷啊。
朱由检忍不住搓了搓手,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整个人都开始变态起来了。
一点都不像是一个仁君。
不过这种感觉,似乎还不错。
“准奏,这件事交给叶卿去做,朕放心,你要多少人,要多少钱,朕都给你凑齐!”
朱由检不知道这件事的结果,但是他明白,叶铭是绝对值得信任的,叶铭说能行的事情,那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那就倾尽全力!
叶铭点了点头,有朱由检全力配合,这件事就顺趟的多了。
“王在晋、卢象升、这两个人,臣想带着他们前往。”
这两个人,都是叶铭认为能够改变大明局势的人。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两个人,的确有这个能力。
卢象升自然不必多说,而王在晋,历史对他的评价并不高,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草包。
但事实并非如此,此人,实际上却是一个极为厉害的人物。
不说别的,王在晋此人在天启元年,就总理户、兵、工三部事,为三部侍郎。
能够在三个部门担任二把手,也就是具体事务的执行者,此人的能力,可见一斑。
整个朝廷,就是看不惯王在晋,但同时又离不开王在晋,因为王在晋不在,他们这些废物立刻就会露出原形。
之所以评价不高,是因为他的意见跟大佬孙承宗相左,而孙承宗的策略被认可,他自然就是被踩的那一个。
朱由检眉头一皱,这两个人,一个他很熟悉,一个只是听过名字,并不算熟悉。
王在晋的确有能力,但是他关于如何防守建奴的策略是错的,所以只能去职归家。
到现在,还在家中赋闲。
可这卢象升,听倒是听过,如今好像是一个四品知府,具体能力如何,倒是不太清楚。
不过叶铭既然要这两个人,自然有他的道理。
这两个人都不在关键位置上,去一趟也没有什么影响。
回去就模拟,说不定就知道叶铭到底是怎么想的了。
“行,叶卿既然要,那这两个人就给叶卿了。”
“只是叶卿,卢象升是四品知府,王在晋虽说如今赋闲,可当初也是一部之堂官,经略辽东的大人物,你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怕是难以驾驭。”
听到这,原本忍住没讲话的东林党再也忍不住了。
看这个架势,陛下是要给叶铭升官啊!
这可不行!
叶铭这个人已经足够可怕了,如今更是代表着整个阉党的利益,现在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官位还很低微。
要是再给他权柄,那他岂不是无敌?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朗声道:
“吏部主事叶铭,有匡扶社稷之才!种牛痘之法,让天下百姓免受瘟疫之苦,此乃泼天之功!如何封赏都不为过!”
“赐平意伯!”
叶铭嘴角忍不住一阵抽搐,疯了,全他娘的疯了!
他什么都没干,竟然就已经成为伯爵了?
伯爵啊?那可是伯爵啊!
要知道从大明建立以来,除了当初开国和后面晋难的那一撮人,后面的人哪怕是立下天大的功勋,也很难封爵!
当然,如果是武将,还是有机会的,但是他是文官!
文官就更难封了!
大明历史上,只有三个文官因为军功受爵,一个是王骥、一个是王越,还有一个是王阳明!
如非武将,无军功,无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一律不可以封爵。
这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个惯例了!
这也合理,毕竟文官大多数都是士族大家出身,他们本身就有极强的势力,再加上书本越读越厚,读书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势力会变得愈发的强大。
如果再有了爵位,那他们的发展,将无人能制!最终一定会威胁到大明的统治。
但是现在,他竟然成了一个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