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业务的拓展,工作室需要更多的空间和设备。于是,四合院的居民们齐心协力,对工作室进行了扩建和装修。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为这门手艺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们也逐渐成长起来。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传统的刺绣针法,还不断创新,将现代元素融入到刺绣作品中。比如,他们将流行的卡通形象、抽象图案等与刺绣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新颖的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其中,小花设计的一款以京剧脸谱为主题的刺绣手包,在一次手工艺品展览中获得了金奖。这款手包将京剧脸谱的色彩和图案巧妙地运用到刺绣中,既保留了传统刺绣的韵味,又展现出时尚的气息。一时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工作室的知名度也进一步提升。
随着工作室的发展,四合院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客人,他们在欣赏刺绣作品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四合院独特的文化氛围。四合院的居民们也从中受益,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仿冒四合院刺绣的产品,这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四合院刺绣的声誉。面对这一情况,苏尘和秦淮茹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聘请了专业的律师,对侵权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同时,他们也加强了对刺绣工艺的保密措施,确保这门手艺的独特性。
在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后,四合院的刺绣手艺愈发成熟和壮大。它不仅成为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为四合院的居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多年后,当人们再次走进这个四合院,依然能看到那间充满温馨与创意的刺绣工作室。年轻的学徒们在师傅的指导下,认真地绣着手中的作品。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专注的脸上,仿佛时光都为之停留。而秦淮茹,这位曾经为手艺传承忧心忡忡的人,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她坐在工作室的一角,看着眼前的一切,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她知道,自己的梦想已经实现,这门祖传的手艺,将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手中,继续绽放光彩,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四合院总是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在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里,许大茂却像被什么神秘力量击中了一般,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大胆的想法——举办一场家庭聚会,邀请整个四合院的老老少少都来参加。
许大茂这人,平日里就爱琢磨些事儿,心里头那点小心思转得比风车还快。他躺在床上,眼睛盯着天花板,心里盘算着:“我许大茂在这院里,虽说不是啥顶梁柱,但也不能总让人小瞧了去。这次聚会,就好好露一手,让大家知道我许大茂不仅会放电影,还能把这邻里关系搞得热热乎乎的,以后在这院里说话,也能多几分底气。”想到这儿,他兴奋得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仿佛已经看到了聚会时大家对他投来的赞许目光。
说干就干,许大茂风风火火地冲向了菜市场。菜市场里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许大茂在人群中穿梭,眼睛像探照灯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摊位。
他来到一个卖鸡的摊位前,只见几只大公鸡正扑腾着翅膀,鸡冠红得像火。许大茂伸手抓住一只,那鸡挣扎着,咯咯咯地叫个不停。许大茂笑着对摊主说:“老板,给我挑几只最肥的,今儿个家里有大聚会。”摊主乐呵呵地挑了几只,一边称重一边夸道:“您放心,我这鸡都是自家养的,肉嫩着呢!”
买完鸡,许大茂又来到鱼摊。那活蹦乱跳的鲤鱼在水池里游来游去,鳞片在阳光下闪着银光。许大茂指着一条肥美的鲤鱼说:“来几条这大鲤鱼,清蒸红烧都好吃。”摊主熟练地捞起鱼,往秤上一放,笑着说:“您真有眼光,这鱼新鲜得很,包您满意。”
接着,许大茂又在水果摊前停了下来。西瓜圆滚滚的,拍一拍,发出清脆的声响;葡萄紫莹莹的,像玛瑙似的。许大茂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堆,还不忘嘟囔着:“孩子们肯定爱吃这些。”
最后,他又买了一捆捆新鲜的蔬菜,把小推车堆得像座小山一样。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看着满满当当的小推车,心里美滋滋地想:“这些可都是大家爱吃的,到时候肯定能让他们吃得满嘴流油,心里头舒坦。”
买好了食材,许大茂又一头扎进了卖装饰品的店铺。店里琳琅满目,红的灯笼、绿的彩带、五颜六色的气球,看得他眼花缭乱。许大茂像个孩子进了糖果店,兴奋地挑选着。
他拿起一个大红灯笼,在手里颠了颠,满意地说:“这灯笼挂起来,肯定喜庆。”又拿起一把绿彩带,在空中比划着:“这彩带往墙上一挂,多好看。”还有那气球,他挑了各种颜色,想着孩子们肯定喜欢。
回到家,许大茂就像个上了发条的机器人,爬上爬下。他先把灯笼挂在房梁上,费了好大劲才挂稳。接着又开始挂彩带,一会儿站在椅子上,一会儿又蹲在地上,忙得不亦乐乎。气球则被他一个一个吹起来,用绳子系在各个角落。
折腾了好几个小时,家里终于被他布置得花花绿绿。虽然色彩多得让人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但倒也真有了那么几分喜庆的模样。许大茂站在屋子中间,看着自己的杰作,满意地笑了。
可这事儿啊,哪能都顺着他许大茂的心思来。这不,意外就像一群调皮的小鬼,一个接一个地蹦了出来。
先说这定好的厨师吧,本来许大茂觉得这是最稳妥的一环。谁知道,聚会前一天晚上,那厨师突然打来电话,电话那头支支吾吾地说:“许先生啊,实在不好意思,家里突然出了急事,明天实在来不了了。”
“啥?你开什么玩笑!这明天就聚会了,你现在跟我说来不了?”许大茂一听,急得眼睛都瞪圆了,手里的电话差点都掉地上。他在屋里像只没头的苍蝇一样,转了一圈又一圈,嘴里不停地嘟囔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就在他焦头烂额,差点就要哭天抢地的时候,苏尘和秦淮茹听到了动静,赶了过来。
“大茂,别着急,我们来帮你。”苏尘拍了拍许大茂的肩膀,一脸的淡定。
秦淮茹也跟着点头,挽起袖子说:“是啊,咱们一起想办法,总不能让聚会黄了。”
苏尘这人,平时看着不显山不露水的,关键时刻还真能顶事儿。他一咬牙,自告奋勇地承担起了厨师的角色。
“我虽然厨艺比不上专业的大厨,但家常菜还是能对付对付的,大家别嫌弃就行。”
秦淮茹也不含糊,立马开始帮忙打下手。她蹲在水池边,仔细地洗着青菜,那水流哗哗地响,水珠溅得她满脸都是。她也顾不上擦,嘴里还念叨着:“这青菜得洗干净了,大家吃着才放心。”
切菜的时候,她那双手就像变魔术一样,“哒哒哒”,一会儿功夫,一堆整整齐齐的菜丝、菜片就码在了盘子里。她切完菜,又开始准备调料,盐、糖、酱油、醋,一样一样摆放得整整齐齐。
苏尘在一旁看着,心里不禁感叹:“秦淮茹这干活儿的麻利劲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这边厨师的问题刚有点眉目,那边又出状况了。聚会要用的那套音响设备,许大茂昨天还试过,好好的,今天突然就哑巴了,放不出一点声音来。
“这不是成心跟我过不去吗?这聚会没音乐,那还能有啥气氛?”许大茂气得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直喘粗气。
苏尘赶紧安慰他:“别急,我去找个懂行的师傅来看看,说不定能修好。”
苏尘说完就跑了出去,顶着大太阳,一家一家地找修理师傅。他先去了附近的电器维修店,可师傅说太忙,抽不出身。苏尘又跑到另一条街上,终于找到了一个师傅。师傅跟着他来到许大茂家,打开音响检查了半天,说是里面的一个零件坏了,得换。
苏尘又跟着师傅跑了几条街,找了好几家店才买到合适的零件。买零件的时候,苏尘还跟老板讨价还价,为了省那几毛钱,磨破了嘴皮子。
折腾了好几个小时,总算是把音响给修好了。许大茂看着修好的音响,感激地对苏尘说:“苏尘,这次可多亏了你,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聚会当天,许大茂天不亮就爬了起来,穿上了那身压箱底的崭新衣服,还特意抹了点发油,把头发梳得溜光水滑。他站在门口,像个迎宾的礼仪先生,满脸堆笑。
“欢迎欢迎,快进来快进来!”
居民们陆陆续续地来了,手里都拎着各种各样的礼物。三大爷提着一篮子自家种的新鲜蔬菜,笑着说:“大茂啊,这是我自己种的,没打农药,新鲜着呢。”二大妈端着一盆自己做的点心,热情地说:“尝尝我做的点心,刚出锅的。”还有的捧着一束鲜花,有的提着一瓶好酒。
“大茂,祝你聚会圆满成功啊!”
“谢谢谢谢,大家快里面请,别客气!”
不一会儿,许大茂家里就挤满了人,欢声笑语不断。孩子们在屋里跑来跑去,大人们坐在一起唠着家常,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厨房里,苏尘系着围裙,头上冒着汗珠,手里的铲子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油噼里啪啦地响,香味一个劲儿地往外冒。
“这红烧肉可得多炖一会儿,入味儿!”苏尘自言自语道。他一边说着,一边往锅里加了点酱油,那红亮的酱油顺着锅边流下去,瞬间让锅里的肉变得色泽诱人。
接着,他又开始炒青菜。青菜下锅,伴随着一阵“嗞啦”声,苏尘熟练地翻炒着,不一会儿,青菜就变得翠绿欲滴。
一道道美味的菜肴陆续端上了桌,那色泽、那香味,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
“哇,看起来真不错!这手艺可以啊,苏尘!”大家纷纷称赞。
秦淮茹也没闲着,她端着茶壶,在人群中穿梭,给大家倒茶。又把洗好的水果切成小块,装在盘子里,递给大家。
就在大家吃得正开心,聊得正热闹的时候,突然,“啪”的一声,屋里一下子变得漆黑一片。
“哎呀,这怎么回事?”
“是不是停电了?”
屋里顿时乱成了一锅粥,大家都慌了神。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大人们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许大茂刚想发火骂人,这时候,系统提示苏尘:“冷静应对,必有解决办法。”
苏尘赶紧说道:“大家别慌,我去看看是不是保险丝烧了。”
苏尘摸黑找到了配电箱,打开一看,果然是保险丝断了。他从工具箱里找出备用的保险丝,小心翼翼地换上。可是,第一次换的时候,可能是没拧紧,保险丝又断了。苏尘没有气馁,他又重新换了一次,这次他格外小心,把螺丝拧得紧紧的。
“啪”,灯亮了,屋里又恢复了光明。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纷纷对苏尘竖起了大拇指。
聚会一直持续到很晚,大家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孩子们也玩得不亦乐乎。
二大爷平时就爱唱两句京剧,这会儿借着酒劲,来了一段《空城计》。他扯着嗓子唱着:“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那腔调,还真有那么几分韵味,把大家都逗得哈哈大笑。
三大爷则带着几个孩子玩起了猜谜语的游戏。“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打一人体器官。”三大爷笑眯眯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