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月中旬,春税征收之期如约而至。
此刻,村中祠堂外,一群村民垂头跪地,哀声连连,他们已经收到了今年春税将要上涨的消息了。
“都给我安静!”村长高春来立于祠堂门前,厉声喝止。
一村民含泪哭诉:“村长啊,为了交税,我家连锅都卖了,这日子可咋过呀?”
村长却面无表情地回应:“朝廷的赋税,岂能因你等私情而误?这是律法,由不得你我。”
此言一出,村民们顿时悲声四起,哀鸿遍野。
村长见状,语气稍缓,劝解道:“你们回去尽力筹措,若家中银钱不足,可去寻那些大户借贷。听闻今年利息已比往年低了两分,且三年内绝不催还。”
言罢,他话锋一转,语气又变得严厉起来:“但若是你们仍无法凑齐税银,那依照律法,可是要流放充军的。你们自己好好掂量掂量,莫要因小失大!”
此时,一些脑子聪明的人,已经明白啥意思了。
无非就是趁着交春税的机会放贷,然后靠高利贷兼并土地。
即便看明白了,他们也别无办法,只能去向大户借贷,否则就等着破家流放吧!
好说歹说一通,这些跪在祠堂外的村民总算是离开了。
“唉!”村长高春来一声叹息,独自坐在树下,看着树叶随风摇动。
他虽然算是既得利益者,但年纪越大,越趋向于保守,不愿这样折腾。即便折腾之后,能够趁机兼并,但对他的名声大大有损。
村民离开祠堂后,很快把消息传遍全村。
明明是春耕季节,农民们却没半点喜悦,全村上下仿佛被愁云笼罩。
作为西沟村里最大的地主,村长高春来害怕出现意外,立即吩咐儿子,“选二十个壮丁带上枪棒,日夜巡查四处,有谁闹事立即制止!”
西沟村的情况尚算平稳,然而东沟村却已鸡飞狗跳。
吴家的一个管事,手里握着一根棒子,召集了一帮壮丁说道:“你们必立刻去逐户催税。若家中钱粮不足,就强制他们借贷,遇有违抗者,就拆他们的房屋!”
多年来,东沟村深受吴家的剥削,下上户已经没有了。那些勉强维持生计的下中户,只能掏出家中所有积蓄,勉强应付摊派的税负。
而普通地下中户,为逃高利贷的压迫,唯有忍痛低价变卖田产。
对于下下户而言,有田者卖田,无田者只能卖身为奴,几乎全部沦为吴家的佃农。
在这东沟村,无人敢于挑战吴家的权威。
那些曾试图反抗的人,要么逃去了山里,要么早已命丧黄泉,因为吴家真的会杀人的。
事实上,整个青峡县的情况都大同小异。
在各个村落中,不断上演着各式各样的悲剧,许多农民为了逃税,选择躲进山林。然而,截至目前为止,暂时还没人带头造反。
这里就要说一下大乾朝的户籍制度。
大乾开国皇帝夏侯炎在建国家后,精心设计了一套户籍制度,将全国百姓划分为“三等九品”。
这三等分别是上、中、下。
而九品则进一步细分,包括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下下。
这一制度为大乾朝的社会管理和税收提供了明确的基础。
这一天,林家来了不少村民。
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借钱交税。
起初,大伯母王氏心存顾虑,并不打算轻易出借。然而,当得知村民们愿以自家的田产作为借款的抵押时,她的内心开始动摇。
林家在西沟村扎根已有十余年,然而一直未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产,这成了大伯母她们长久以来的心病。
在老一辈人的观念里,田产是至关重要的财富象征。无论是身处官场还是商场,最终人们总会将积累的财富转化为田产,以图长久之计。
经过深思熟虑,大伯母最终决定出借钱给上门的十户人家,并换取了他们共计五十余亩田地的抵押地契。
这些村民若在三年内无法偿还借款,这些田地便将永久归林家所有。
起初,林峰本打算劝说大伯母放弃接收这些土地,因为他预感乱世即将来临。
而在乱世,田产的价值必将大幅下滑。
然而,当他目睹大伯母、母亲和婶婶三人手捧田契,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时,他硬生生将已到嘴边的话语咽了回去。
只要她们高兴就好。
这天夜里,吴兴的管家吴忠再来到了青龙寨,与寨主杨光及二寨主杨明会面。
“为何迟迟未对西沟村采取行动?”吴忠开门见山地询问。
杨光不敢有丝毫怠慢,他沉声回应:“若我们贸然劫掠西沟村,青龙寨恐再无安宁之日。”
吴忠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县令即将离任,而梁县尉将升任县丞,有他在背后支持,你又有何可惧?”
这番话让杨光陷入了沉思,他默默地权衡着利弊得失,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吴忠见状,继续说道:“你慢慢考虑吧,我不急于催促。不过,我得提醒你一句,等到春税收缴完毕,你再去抢可就抢不到那么多了。”
说完这番话,吴忠便转身离去,留下杨家兄弟在原地发呆。
“大哥,别再犹豫了。”杨明忍不住开口说道。
“我……我再想想。”杨光喃喃自语,显然心中十分纠结。
他既想答应此事,又害怕因此招来恶果。他坐在那里,患得患失,犹豫不决。
“大哥,你究竟在担心什么?”杨明问道。
杨光说道:“那些当官的话,实在难以轻信。我担心他们只是把我们当作棋子,利用我们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他进一步分析道:“吴兴为何急于让我们攻打西沟村?我猜想,他无非是想借机吞并那个西沟村。别以为我不知道,他已经控制了东沟村多年了。”
“其中的道理我自然明白,但我们为何要惧怕他们?我们抢完就走,回山寨去,然后封锁所有重要通道。如果官兵胆敢来犯,不管来多少,我们就消灭多少!”杨明继续鼓动道。
“自从我们火并薛明后,山寨里的许多头目都心生不满。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去西沟村发泄怨气,放火杀人,抢夺财物。这样,他们既能发泄情绪,又能获得财富,自然就会对大哥你更加忠诚。”
“此言有理!”杨光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他一直苦恼于如何平息寨中头目们的不满,火并事件确实对他的威望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现在,他急需采取一些行动来稳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