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贾瑛从邓府里用完饭准备起身告辞时,见此刻外边天色已经过了申时了。
在邓家爷孙俩的盛情款待下,贾瑛不得已也喝了几杯酒。
再加上席上鹿肉烹制得极为精妙,肉质鲜嫩,入口醇香,贾瑛亦不免多食了几块。
临走前邓岩倒是专门叮嘱贾瑛以后多来走动走动,免得以后生分了,但贾瑛估摸着老爷子是还在眼馋那几坛好酒。
邓允章则陪着贾瑛,两人并肩而行,一直将他送到府外大门才停下来了问道:
“子珉,老爷子没把你怎么样吧?我回来便见你颇有些心神不定的模样,不过现在瞧着倒是好多了。”
贾瑛轻笑着回道:“能有什么大事?不过是与老爷子唠了些家常琐碎,又提及家中祖父那一辈的陈年旧事罢了。”
“老爷子今日倒是兴致颇高,酒席上拉着我絮叨了许久。”
“不过这酒许是贪杯了些,初时有些上头,整个人便有些迷糊,这会子倒是清醒多了。”
说罢,贾瑛抬手揉了揉额角,回想起席中时邓岩酣畅喝酒的场面,不禁无奈地摇了摇头。
邓允章将贾瑛的神情变化尽收眼底,也跟着笑了起来:
“府上平日里冷清惯了,很少有客人登门,老爷子也难得碰上能说得上话的人,自然是激动了些。”
贾瑛摆了摆手表示不在意,拜访完邓府之后,他还得抽空奔赴安仁坊问一些事情。
诸多事宜亟待筹备,毕竟接下来的王府贺宴才是重中之重。
此刻贺宴对于他而言,已经变成了一场不得不精心谋划的表演。
这一步棋他一定要下得漂亮、下得精准。
虽然邓岩对目前朝中之事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但有一番话说的倒是极为正确,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那就是相比于开国一脉的其他几家,贾家的未来其实占据着很大的优势。
尤其是他凭借对未来的一些了解能猜测出朝中局面的变化,此时此刻就更需要寻找机会摆正贾家的位置了。
若是把握得当,他就能一举顺势而上,化被动为主动。
就拿贾家的女婿林如海来说,他是前科三甲探花出身,彻彻底底的天子门生。
之后更是历任兰台寺大夫,后被永昭帝钦点为巡盐御史。
兰台寺来源于前唐中央的秘书省,是国朝建立以来设置的独有的中枢机构,直属于皇帝管辖。
最高者秘书丞又称为兰台寺大夫,对外名义上只负责一些与藏书礼仪的相关事务。
但从国朝过往发展的情形来看,兰台大夫一职实际上算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和人才储备所。
里面一干官员虽然品级不高,但个个都算作是皇帝的亲信班底。
而林如海在这一位置上只待了不到两年,便有了帝党心腹这一关键身份。
随后便顺理成章地担任起维扬一带的巡盐御史。
巡盐御史官阶同样不算多高,但因盐务关乎国计民生,且由皇帝亲自委派,所以权势颇大,影响力极深。
必要时候甚至可以有先斩后奏之权,那些地方府衙和盐商们又岂能阻挡得了。
而另一边的王子腾他能做到如今的京营节度,并替永昭帝执掌着十二团营,起码现在从表面看起来他也算是永昭帝的人。
作为与王家同气连枝的贾家,缺的只是一个明确向上传达的站队信号。
不是所有的开国武勋都能入的了永昭帝的眼,这些武勋们要么选择效忠永昭帝,要么选择被当今几方继续边缘化。
贾家也同样如此面对这样的抉择。
除非有贾家子弟能向朝廷展示出支持和信任的表现。
否则在元春正式封妃之前,贾家怕是会一直维持着如今的进退两难的局面。
而其他几方势力很明显贾家目前并不能插手进去。
而这种情形会一直持续到到贾家在军中的基本盘消失殆尽,彻底抹除了自身影响力。
最终由强权功勋沦落为任人拿捏的外戚附庸,这是贾瑛绝不希望能看到的。
不能再坐以待毙下去了,只要崇熙帝还活着一日,永昭帝和崇熙一脉武勋之间的矛盾就永远不会消失。
这个问题反而会随着没有子嗣继承大统激化出更严重的纷争。
而那些文臣们除开为数不多的永昭帝亲信,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在观望等待,这些人并不在乎谁对谁错。
文臣们只看重一点,谁赢他们帮谁,而这种看似平静实则已经翻江倒海的局面才是最让人难受的。
他必须要让永昭帝看见贾家的价值,而不是将来只能作为一个花瓶摆设似的贵妃外家。
即使贾珍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涉及到自己前途和生死,贾瑛迫切地想要抓住这个契机。
所以有些话他在席上还不能做到和邓岩他们推心置腹讲明白。
“子珉,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有机会常来府上走动,等你这阵子忙完我再去寻你。”
邓允章知晓贾瑛才回府没多久,想必也是也有不少事情亟待安排,因此也未多留于他。
随后贾瑛笑着婉拒了邓府派马车送他回去的提议,两人便道别离开了。
……
宁国府后花苑,丹枫似火,银杏流金。
秋风拂过,木叶纷坠,后院各处亭台之间铺设着厚厚的锦毛毯,人行其间,又压着底下的落叶簌簌作响。
今日天香楼前华宴高设,两边鼓乐齐鸣。
贾母带着众人正在欣然听着戏,享受着阖府相聚的欢娱。
抬眼望去,戏台高立,两侧雕花飞檐之上包裹着五彩绸缎,皆为金丝玉缕精心织就,恰似霓虹垂落人间,夺目至极。
宽阔的空地之上,摆满软榻桌椅。
软榻皆以檀木为架,铺着厚厚的狐皮褥子,坐卧其中,触手生温。
桌椅陈设亦是精雕细琢,纹理清晰可见,上铺着大红锦缎,鲜艳夺目。
时维九月,序属寒秋之令,虽然白日晴暖,但此刻还是颇有些凉意的。
所以可以看到四周迎风处摆放着不少薰笼和火盆,里面正烧着上等的银霜炭。
银霜炭乃是炭中上品,生产于京畿之西的山窑里,色白如霜,燃之无烟。
火势温和且持久,虽难燃却不易熄,一盆之火可支撑整日整夜。
因此于宫廷贵胄、高门大户之家,被奉为取暖之上选,此刻亦能彰显宁府之奢华富贵。
下面坐满了莺莺燕燕的贾家女眷,其旁还有几个红香绿艳的大丫头拿着汤婆子和手炉,以供众人暖手驱寒。
桌子上一一摆放着莹润的瓷碗和锃亮的银筷,碗碟中盛着精心烹制的珍馐美馔,香气四溢。
更有小巧的香炉置于一旁,袅袅香烟升腾而起,散发出淡雅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