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倪二刚刚一番交谈完后,贾瑛独自一人走了好一会才到宁府门口。
他能感觉得出来,虽然宁府表面上还是一片平静,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份安宁能持续多久。
望着近在眼前的宁府红色大门,贾瑛微微叹了一口气,贾家如今的情况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再确切不过了。
作为四王八公中的领头人物,而贾家却依旧坚持着旧武勋集体这个圈子不放,即使开国一脉已经彻底没落了。
虽然这几年在永昭帝看似有意的扶持之下,旧武勋一脉的不少家族得到了重新启用的机会。
但实际上落到贾家头上的好处又有多少?
定成侯谢鲲、襄阳侯戚建辉重归十二团营,两家各领一营人马,担任京营游击一职。
景田侯裘良执掌五城兵马司,负责京城治安。
就连当初沾了贾家的光才得以封爵的寿山伯徐家,这一代的当家人徐忠嗣不久也加封了府军前卫指挥使。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在朝中多方派系的争夺之下,永昭帝能提拔拉拢的这些将门不过都是些二等武勋。
一来,这几家根基浅薄,容易掌控,二来,这些家族后辈子弟确确实实都是从九边苦寒之地摸爬滚打,靠立了战功起来的。
而原本作为开国一脉领头的四王八公,后辈子弟多不成器,整日里只知道斗鸡走狗、挥霍享乐,大多沦为纨绔膏粱。
反观贾家一群人得到的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恩小惠,一个五品的工部员外郎顶什么用?
除了有名无实的空壳子爵位头衔还有什么?
这般浮于表面的赏赐,对贾家眼下积重难返的困境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毫无实质助力。
可笑贾珍等人丝毫没有察觉到当今圣上对贾家的恩宠已大不如前,他们竟还天真地妄图凭借一介女子之力来扭转乾坤。
两年前,在贾母的安排下,贾家将容貌双全的贾元春送入宫中担任女史。
众人满心期许元春能当选嫔妃,借此重获圣心,稳固家族根基。
而令人失望的是,元春自入了深宫以后,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什么好的消息传来。
时移世易,在旁人眼中,贾家的这一代人已然沦为笑柄,空留个昔日名门的架子,内里实则已经千疮百孔。
眼下这关键当口,贾家若能收敛锋芒,阖府上下安分守己。
即便日后子弟们放下身段,选择读书务农,至少还能保住族中祭祀的香火,延续家族的血脉传承。
可偏偏贾珍等人以为自家荣华不绝,不思后日,一味恃强凌弱。
当今朝堂正是权力重新洗牌的时候,贾珍这个蠢货不仅没有嗅到危机,还肆意妄为,做出那些授人以柄的荒唐事。
一旦御史抓住把柄,一纸弹劾奏章呈到圣上案前。
待到永昭帝想要清算你贾家的时候,届时贾家手中无兵无权,内外又无人可依,全族上下只得尽做鸟兽飞散。
白痴!贾瑛心中暗自怒骂一声。
只可惜府中上下,除了尤氏和自己院子里的丫头们,众人依然都是围绕着贾珍转动,在这宁府之中,自己暂时还插不进手。
不过贾瑛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怨怼,能保证自己的院子不出岔子,他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想要的消息就已经足够了。
他有时也会暗自思忖,若是自己若是后街那些与贾家关系疏远的旁支子弟,过着平凡自在的日子,那倒也落得清闲。
贾珍如何肆意挥霍宁府的家底,怎样将家族一步步推向深渊,都与他毫无干系。
他大可以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只可惜他作为贾家直系子弟,无论如何是撇不开身的。
他既然享受到了优越的生活,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大家族子弟的悲哀之处。
裴之宜也曾就贾家当下的状况提点过自己,话里有意无意暗中都在透露着一些隐情。
贾家当下的情况很是尴尬,文官方面拿不出站在台面的人物,因此只能靠结交同僚来拉近关系,或者找一个有出息的文人士子结亲。
事实上,贾家确实也是这么干的,贾敏嫁给林如海不得不说就是贾家走的很正确的一步棋。
可以说,贾家未来能保持着当今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有林如海在,贾家即使不能恢复祖上荣光,至少做到独善其身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就不得不说贾母这位历经岁月沧桑的老人,不愧是跟着荣国公一路走来的。
多年的养尊处优,并未消磨她的睿智与远见,眼光依旧是那般独到。
无论是为女儿贾敏择婿林如海,还是将元春送入宫中寻求契机,绝非一时冲动,都是为了贾家长远发展的考量。
只是如今贾家的困境,又岂是一门亲事便能彻底解决的?贾家若是不想出局,必须大破大立。
而在武勋方面,贾家作为开国一脉的领军人物,手上却并无什么实权。
相反,原本跟在贾家后面的小弟们如今攀爬的位置都要比他高的多。
而崇熙一脉的武勋绝大多数又看不上贾家,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贾家实际上已经有点儿被逐步边缘化了……
从贾瑛自己的感觉来看,他也意识到了当下必须做出改变,这些年的苦心忙碌也是为了自身的前途和未来的安稳。
不过唯一能让他放松一点的就是,至少贾家明面上还不会一下子垮下去,他还有时间慢慢布置。
算算日子贾瑛这一次也足有三四天没回府上了,又胡思乱想了一会儿,他才抬腿走了进去。
贾家作为传统武勋世家,宁荣两府更是御赐建造的,宅邸布局严格恪守规制,东中西三路规整有序。
府邸后面是会芳园,西边是祠堂,东边就是众人起居生活的府邸了。
若想踏入宁府,寻常有两条路径。
其一,是从正南方向的宁荣大街径直由仪门而入。
不过宁府的正门平日里却是紧闭着,只在逢年过节或是有重大庆典时才会开启,平日里唯有门房的小厮值守。
其二,便如那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一般,先绕到后街门。
后街相较正街,少了些喧嚣热闹,是贾府旁支亲戚和陪嫁仆役们居住的地方,进府之人需得先通传,得了应允方可入内。
平日里,宁府的主仆们多是从角门进出,宁府中设有东西两个角门。
从东角门进入,眼前先是过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门后便是马厩。
马厩内养着的皆是矫健良驹,供府中主子出行骑乘,马厩后面,是一排整齐的房舍。
青瓦白墙,错落有致,这便是外边仆役们居住的地方,再往后走就是贾珍的外书房了。
过了内仪门旁边的穿堂,可以直通右边的侧院。
贾蓉和尤氏的居所便在此,贾蓉的院子稍大一些,位居南边,而尤氏院子在北,紧靠着中央的宁安堂。
院落前面又有一个拱形大门,将其与府中其他区域隔开。
这样既保证了仆役们的生活起居空间,又维持了府邸内部的秩序与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