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内,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文官集团与朱元璋的对峙,已如拉满的弓弦,一触即发。
蓝玉的突然发难,更是让这紧张的气氛,陡然攀升至顶点。
朱允炆呆立当场,脑海中一片空白。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最亲近的舅公,竟然会在这关键时刻,背叛自己!
不仅如此,蓝玉还要置那些支持自己的文官于死地!
这……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朱允炆的心,瞬间沉入谷底。
他明白,如果自己再不站出来,这场精心策划的“逼宫”,将彻底失败。
不仅皇太孙之位无望,甚至连性命都可能不保。
想到这里,朱允炆顾不得许多,连忙越众而出,高声说道:
“皇爷爷,孙儿有话要说!”
朱元璋缓缓收回看向蓝玉的目光,转而投向这个让自己越来越失望的孙子。
他倒要看看,朱允炆还能说出什么花样来。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慌乱,开口说道:
“皇爷爷,孙儿认为,圣天子垂拱而治,并无不妥。”
“自古以来,凡是明君,大多崇尚无为而治。”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上古时期的明君,以及春秋时期的国君,多数都采取无为而治的策略,百姓们不也因此安居乐业了吗?”
朱允炆试图用历史典故,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
“相反,像秦国那样,连年征战,虽然扩张了国土,但最终却因为穷兵黩武,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
他站在那里,滔滔不绝,全然不顾朱元璋越来越阴沉的脸色。
“再说前宋,那些皇帝陛下们,同样不怎么处理朝政。”
“但是,在文官们的辅佐下,大宋在与金人和蒙古人的对抗中,也并没有落于下风。”
“若非那些武将们过于跋扈,不听从朝廷的安排,大宋也不会落得那般田地。”
“崖山之战,陪着小皇帝跳海殉国的,还不是那些忠心耿耿的文臣们?”
朱允炆越说越激动,仿佛自己就是那些忠臣的化身。
“至于前缘,就更不用说了。”
“若非他们一直穷兵黩武,疯狂扩张,又怎会被皇爷爷您赶回漠北?”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铁青一片,仿佛随时都会爆发。
那些原本投靠朱允炆的文官们,此刻更是悔恨交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他们心中暗骂朱允炆愚蠢至极,同时,也为自己之前的“教导”感到后悔。
他们原本只想培养一个容易控制的傀儡皇帝。
却没想到,朱允炆竟然蠢到这种地步,完全不分场合,不看时机。
现在,朱允炆说的这些话,无异于火上浇油,只会让朱元璋更加愤怒。
别说保住皇太孙之位了,恐怕连他们这些人的性命,都要搭进去!
“蠢货!真是蠢货!”
文官们在心中疯狂咒骂。
蓝玉和朝中的其他大臣们,则在一旁冷眼旁观,心中冷笑不已。
他们都觉得,朱允炆简直是愚不可及。
和英明神武的太子朱标相比,朱允炆简直就是个废物。
幸亏他没有被立为皇太孙,否则,大明的江山,迟早要毁在他的手里。
朱允炆还在那里滔滔不绝,试图用更多的历史典故,来说服朱元璋。
然而,朱元璋已经彻底失去了耐心。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厉声喝道:
“够了!”
这突如其来的怒吼,吓得朱允炆浑身一颤,后面的话,硬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朱元璋死死地盯着朱允炆,眼神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
“咱再问你一次,你是不是还想着,将来登基之后,立刻削藩?”
“把你的那些皇叔们,全都圈禁起来?”
朱元璋之所以这么问,完全是想到了朱雄英对朱允炆的评价。
他想最后再给朱允炆一个机会,看看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毕竟,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骨肉亲情。
当初,他第一次从朱雄英口中,听到朱允炆将来可能会削藩时,
内心深处,还是不太相信的。
他觉得,朱允炆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子,性格应该与自己一脉相承,
怎么会做出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呢?
然而,在看到朱允炆今天的表现之后,朱元璋开始怀疑了。
所以,他直接问出了心中的疑问。
朱允炆闻言,不由得一愣。
他没想到,自己的心思,竟然被朱元璋猜到了。
既然如此,再隐瞒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了。
于是,朱允炆硬着头皮,回答道:
“没错,皇爷爷,孙儿就是这么想的。”
“将来,等孙儿登基之后,一定要削藩!”
“皇爷爷,分封藩王的危害,实在是太大了。”
他顿了顿,又开始引经据典:
“汉高祖刘邦分封天下,结果导致了七国之乱,差点把正在休养生息的大汉,给弄得分崩离析。”
“匈奴也趁机蠢蠢欲动,想要进犯中原。”
“到了晋朝,更是爆发了八王之乱,使得五胡乱华的惨剧上演,我汉人百姓,被当成‘两脚羊’,肆意杀害。”
朱允炆越说越激动,脸上浮现出痛惜、悔恨、难过的神色,
仿佛他就是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然后,他话锋一转,继续说道:
“皇爷爷,‘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道理,您老人家不会不懂。”
“孙儿并不是说,皇叔们一定会造反。”
“只是,他们手握兵权,即便自己没有反心,也难保手下的人没有。”
“到时候,如果有人效仿宋太祖‘黄袍加身’,那骨肉相残的悲剧,恐怕又要重演。”
“皇爷爷,您也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吧?”
“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只有将所有的土地,都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朝廷才不会乱,大明才不会亡!”
朱允炆一脸正气地说道。
这些话,都是他的那些师傅们平时教导他的,他只不过是照本宣科而已。
朱元璋听完朱允炆的话,脸色已经阴沉得快要滴出水来。
他让自己的儿子们就藩各地,并且手握兵权,是为了拱卫大明京师,保卫大明江山。
可没想到,在朱允炆的口中,这竟然成了取祸之道。
难道朱允炆不知道,自己只给了儿子们封地,却没有给他们治理封地的权力吗?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脸上,终于忍不住露出了深深的失望。
“这样的人,将来怎么跟那些文官集团斗?”
“还不是被他们吃得死死的!”
朱元璋在心中暗自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