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病重的消息传来,徐达和汤和的心,便如坠冰窟。
他们这些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老兄弟,最怕的,就是这一天。
尤其是,当他们得知,朱元璋竟打算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时,徐达的心,更是沉到了谷底。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朱允炆那小子,是个什么货色?
徐达一眼就能看穿!
色厉内荏,为人奸诈,毫无半分人君之相!
别说是他们这些老家伙了。
便是朝中的那些文官们,朱允炆都未必能压得住!
更何况,那些文官,还个个都心怀鬼胎!
然而,对于这一切,英明神武的朱元璋,却仿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或许,他是看出来了,只是,到了这个地步,已无力回天。
徐达在这些结义兄弟中,排名靠后,尚且如此。
更不用说,年纪更大的朱元璋了。
若是再给朱元璋二十年,他定会再选一位储君,悉心培养。
他们这些老兄弟,也不用每日都过得提心吊胆。
可惜,朱元璋,没有这个时间了。
看似怡然自得,实则,每日都如履薄冰,生怕哪一天,朱元璋就对自己下了手。
今日,若是来传旨的,是个太监,倒也罢了。
偏偏,来的,是个锦衣卫!
锦衣卫是什么样的存在?
京城之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原本,前些日子,得知朱元璋无意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徐达还暗自松了口气。
心想,这一劫,总算是躲过去了。
现在看来,完全是自己多想了。
思及此处,徐达苦笑着摇了摇头。
“走吧,去见见那位锦衣卫大人,看看陛下,究竟有何吩咐。”
说完,他连衣服都未更换,便径直来到了府门前。
并非正式的圣旨,自然无需摆设香案。
前来传旨的锦衣卫,见到徐达后,朗声道:
“圣上有谕,宣魏国公进宫见驾!”
徐达一拱手:“臣,遵旨。”
锦衣卫传完旨意,便告辞离去。
徐达则转身返回房中,更换朝服。
此时,徐辉祖急匆匆地赶来。
“父亲!陛下为何在这个时候召您进宫?”
作为魏国公的长子,未来的公爷,徐辉祖自然清楚朱元璋的脾性。
这个时候召见,定然不会有什么好事!
弄不好,这便是他们父子二人的最后一面了!
徐达看着一脸焦急的儿子,忍不住皱了皱眉。
“多大的人了,还这般沉不住气!”
一向听话的徐辉祖,此刻却是什么都顾不上了。
“父亲,不如,咱们让燕王殿下进宫求求情吧!好歹,您也是燕王殿下的岳丈大人!”
“燕王殿下,总不会眼睁睁地看着您……”
徐辉祖已是不忍再说下去。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徐达叹了口气,缓缓说道。
儿子能想到的,自己又何尝想不到?
只是,但凡有一线生机,自己都不会放弃。
更何况,除了自己,还要为整个国公府考虑。
现在,就把燕王殿下的这份人情用了,将来,国公府若真遇到什么难处,又该如何是好?
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眼看着徐达已经换好了朝服。
“父亲!”
“好了,休要再做此女儿态!这一次进宫,说不定,是好事呢!”
徐达皱着眉头说道。
只是,父子二人的心里,都清楚得很。
这,绝不会是什么好事!
若真是好事,皇帝陛下,也不会派锦衣卫前来传旨了!
马车辚辚,穿过街巷。
很快,徐达便来到了皇城宫门前。
一同抵达的,还有信国公汤和。
徐达和汤和看到对方,眼中没有丝毫的诧异。
只是相视一笑,便一同走进了皇宫之中。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徐达和汤和来到朱元璋面前,躬身行礼。
“两位老兄弟,来得倒是快。”
朱元璋淡淡地说道。
原本,他还以为,徐达和汤和,会磨蹭一会儿才来。
毕竟,都这把年纪了。
尤其是汤和,这几年来,身体每况愈下。
自己都担心,哪一天,这位老哥,就没了。
听到朱元璋的话,徐达和汤和连忙说道:
“臣等听闻陛下相召,便立刻进宫来了。”
“只是不知,陛下召见我等,所为何事?”
朱元璋得了味精之后,食欲大开,觉得自己的这个孙子,真是了不起。
有心炫耀一番。
只是,碍于朱雄英的身份,尚不能将其公之于众。
不过,味精这东西,放在饭菜里,看不见,摸不着,倒是可以拿出来显摆显摆。
正好,要召集徐达和汤和进宫,告诉他们那些良种的事。
借此机会,炫耀一番,也无可厚非。
这一刻的朱元璋,就像是寻常百姓家,炫耀自家儿孙有出息的老头一样。
恨不得,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好孙子,是最棒的!
“哦,也没什么别的事。”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
“只是,咱们哥几个,已经许久没有坐在一起,好好吃顿饭了。”
“今日,朕突然想起来,便想着,叫两位兄弟进宫,咱们,一起吃个饭。”
说完,朱元璋便吩咐太监总管,开始传膳。
早已准备停当的御厨,在朱元璋的旨意下,将饭菜如流水般端了上来。
徐达和汤和,看着桌上丰盛的菜肴,再次对视一眼。
两人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满满的担忧。
难道,这,就是自己的断头饭?
两人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
却又不敢多说什么,生怕牵连到自己的儿孙。
无奈之下,只能认命。
很快,太监总管便向朱元璋禀报:
“陛下,菜已上齐,可以用膳了!”
朱元璋闻言,对着徐达和汤和说道:
“菜已经上齐了,咱们,落座吧。”
说着,便率先坐到了座位上。
徐达和汤和见状,在心里暗叹一声,也跟着落座了。
看着桌上琳琅满目的菜肴,闻着那扑鼻的香气。
两人,不由自主地咽了咽口水。
也好,临死之前,还能吃上这么一顿美味佳肴。
也算是不枉此生了。
“赶紧吃,赶紧吃,这菜凉了,可就不好吃了。”
朱元璋说着,率先动起了筷子。
加了味精的菜,果然和之前的味道,大不一样!
朱元璋吃得津津有味。
可怜徐达和汤和,因为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毫无食欲。
如此美味,吃到嘴里,却如同嚼蜡。
朱元璋吃了一会儿,终于心满意足地放缓了进食速度。
他笑着说道:
“你们还记得,咱们当初起兵的时候吗?”
“咱还记得,那年,咱们几个人,在地主家的地里,偷了些豆子之类的东西,随便找了个破瓦罐,稀里糊涂地就煮了一锅。”
“还没等晾凉,就争着抢着去吃,烫得嗷嗷直叫,也舍不得把嘴里的豆子吐出来。”
说到这里,朱元璋顿了顿,然后充满感慨地说道:
“那时候,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吃顿饱饭,尝尝地主老爷家里,香喷喷的饭菜,究竟是什么味道。”
“那时候,总听人说,地主老爷家过年的时候,能吃上肉,还是这么大一盘!”
朱元璋用手比划了一个大大的盘子。
“咱就在想,什么时候,咱也能端着这么大个盘子吃肉就好了。”
“要是有那个机会,咱得叫上你们这些兄弟,一天三顿,都吃肉!”
“谁承想,现在,咱做了皇帝,你们,也成了大明的国公。”
“反而,咱们见面的机会,少了。”
“就是咱想跟你们吃顿饭,也得专门找这么个时间出来。”
朱元璋满脸笑意地说道。
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
这两位,都是自己的老兄弟,没什么话,是不能说的。
“这饭菜啊,每天大鱼大肉的,别说是用盘子装了,就算是用盆装,用桶装……”
徐达和汤和,原本也是听得一脸激动。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就算是当上了国公,又如何?
还不是眼前这位皇帝兄弟,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
这样的国公,即便是天天吃着山珍海味,又有什么意思?
“是啊,现在,什么都吃得起了,反而是怀念起当初的那种苦日子了。”
“那时候,咱们都无忧无虑的,也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兄弟们,还都是兄弟,谁也不用提防着谁,多好。”
徐达开口叹道。
汤和也随声附和。
“谁说不是呢?早知道是这样,还不如当初,过着苦哈哈的穷日子!”
眼看着这断头饭,都吃到嘴里了。
徐达和汤和,也就没有了平日里那么多的顾忌。
有些话,也是张口就来。
两人的话,让朱元璋感到一阵莫名其妙。
这俩人,怎么聊着聊着,还伤感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