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兰知道赵端泽事务繁忙,再加上他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自己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得声音闷闷的答应下来。
挂断电话,赵端泽带着林厂长去了青阳县。
回到青阳县之前,赵端泽还特意给县委书记通了一通电话,告知他此事。
这对于青阳县是一件大好事,所以县委书记早早就做了准备。
与林厂长会面后,县委书记十分热情的向他伸出手。
“欢迎林厂长来我们青阳县考察,我们青阳县民风淳朴,而且县里还开设了不少工厂,其中包含机械厂,纺织厂……”
赵端泽在一旁作陪,时不时的应和一声。
林厂长来青阳县本来就是为了查看当地的发展状况,考虑开设分厂的事情。
所以他听的格外认真。
为了让林厂长有更直观的体验,县委书记还亲自带着他去实地考察。
显然,林厂长对青阳县也十分满意。
双方顺利的谈起了建厂的事宜。
“既然我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也就不瞒书记了,青阳县这个地方,我确实十分满意,但我们毕竟是做电视机的,所以需要的场地有些大,这块您看……”
话还没说完,县委书记就摆了摆手,笑着答应下来。
“林厂长放心,场地的事我来解决,林厂长毕竟也是小赵带回来的,林厂长的为人我是信得过的,这件事我一定会办的妥妥的。”
双方洽谈了十分顺利,就此达成合作。
这件事赵端泽并没有故意隐瞒,而且县委书记还带着林厂长去参观过机械厂。
得知林场长是要在青阳县里开办电视机厂,苏厂长顿时激动起来,连忙找到了赵端泽,向他表达自己的想法。
“小赵,听说前几天来厂里参观的林厂长跟你认识。”
“那林厂长要开电视机厂,咱们机械厂刚好就生产显像管,你看能不能中间搭个桥帮咱们机械厂问问,林厂长愿不愿意跟咱们合作?”
说着,苏厂长搓了搓手,似乎是有些难为情。
听了这话,赵端泽轻笑着嗨了一声,拍了拍胸脯向苏厂长保证。
“苏厂长,这件事就算你不说,我原本也打算跟李厂长提来着,这件事包在我身上,等过两天把场地的事情忙完了,我再找个机会请林厂长过来,到时候咱们一起谈谈合作的事。”
见他这么痛快的答应下来,苏厂长喜出望外。
他激动的拉起赵端泽的手,一边感激,一边不由的痛骂赵家人。
“小赵,我就知道你是个有见识,有前途的,也不知道赵家人怎么就这么狼心狗肺,不仅跟你断绝关系,还处处针对你,他们真是瞎了眼了。”
对此,赵端泽也没有回应。
毕竟再怎么说,周茹和赵健也是他的亲生父母。
他的骨子里流的血是老赵家的血,即便是他们断绝了关系,也不能在外人面前随意诋毁。
没过几天,赵端泽就依照约定,找了一家国营饭店,把林厂长和苏厂长都聚到了一起,商谈合作的事情。
毕竟之前他们就有过合作,所以质量问题,林厂长还是很放心的。
苏厂长压根就没费什么力气,就把合作的事情谈定了。
达到目的后,苏厂长十分高兴,跟他们唠起了最近这段时间县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哪个县领导被查办了,哪家百姓吵架,闹到了派出所里……
本来赵端泽也就当个乐子听。
但听到毛巾厂的时候,他拿着筷子的手不由得顿了顿,竖起耳朵听。
“要说这小赵啊,是干啥啥成,幸亏我当初没有得罪小赵,要不然小赵反手在县里再开一个机械厂,我这厂长不就完蛋了吗?”
说着,苏厂长拍拍手又摊开,脸上还挂着笑。
他夹了口菜,送进嘴里,一边咀嚼着,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
“就说之前那毛巾厂,魏厂长倒台之后,崔厂长是用尽了各种法子,竭力挽救,但压根不管用,现在县里的生意大多都是李氏纺织厂的,毛巾厂压根卖不出去。”
“说来也是他们自作自受,本来这毛巾厂就是小赵盘活的,他们可倒好,眼看着毛巾厂好起来了,就把小赵一脚给踹了,这都是他们的报应。”
三言两语中,林厂长也听明白了事情的经过。
他举起手中的酒杯,跟苏厂长碰了碰,点头附和。
“这个我赞同,小赵确实本事不小,幸亏我当初没看走眼。”
两人你吹我捧的,把赵端泽都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说着说着,苏厂长突然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说道。
“我可是听说,毛巾厂一年好几个月都没了销量,所以县里的领导都商量着要把毛巾厂出售呢,本来魏厂长还东家送礼,西家送礼的,想着重新回到毛巾厂,这回怕是回不来了。”
出售毛巾厂!
听了这话,赵端泽眼睛一亮,心中有了盘算。
李氏纺织厂虽然初具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都是属于上等,但毕竟只是临时组建的厂子,场地以及设备都不如毛巾厂正规。
毛巾厂本身也是干纺织的,厂里的设备也都比较齐全。
所以如果能接手毛巾厂,那他们纺织厂的生意就能更上一层楼。
想到这,赵端泽顿时起了心思。
饭局结束之后,赵端泽就立马去了县里,找到县委书记询问这件事。
“书记,我听说县里的毛巾厂要出售,这事是真的是假的?”
赵端泽自从做生意以来,给县里带来了不少便利,县委书记对他极为偏爱,所以这事也就没有瞒着他,直接坦白道。
“没错,毛巾厂是准备卖出去,怎么?你对毛巾厂感兴趣?”
说话间,县委书记看了赵端泽一眼。
对上县委书记的目光,赵端泽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点头回应。
“我确实是有这么个打算,毕竟李家村那边厂子都是临时的,比不上毛巾厂正规,所以我想把毛巾厂给盘下来,到时候把李氏纺织厂全都挪过去。”
“这样一来,既不会浪费了资源,又解决了县里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