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逸坐在皇位上,觉得他们说话挺有意思的,从他们说的话中,他听出来了,那个将军并不得众臣喜欢。
他们似乎很不喜欢这个将军。
想到历史上那些不得善终的将军们,韩逸静静听着他们说。
那几个朝臣见他不说话,一时也拿不准主意,他这是什么想法。
“张大人!不管如何迟将军为了保卫我疆土,迎接是必须的!”
“必须的?什么叫做必须的,迟封不听从陛下命令擅自行动,这是大逆不道,是要造反!”
迟封作为战神,战无不胜,在百姓心里的地位隐隐超过曲桓,朝臣的态度在某个意义来说,也是曲桓的态度。
张大人是曲桓手上的一把好枪,曲桓指哪,他打哪。
而站在他对立面的大臣,则是中立派的一员。
他们认为不管怎么说,迟封都是保卫他们晋国的英雄,若是在他们班师回朝之际,没有迎接,这多寒其他将士的心。
“林大人,你可别忘了,在百姓们心中,那迟封比陛下还要高几分,那迟封还没回来,百姓们便自发在京城发起迎接仪式。”
张大人说到这里,冷哼了一声继续说:“要是陛下再给他脸面,他怕是不知道自己身份!”
林大人抱有不一样的想法,张大人的想法是错误的!
要是陛下没有任何表示,这才会寒了守卫的晋国将士的心,以及百姓的心。
百姓飞要是知道他们敬畏的大将军遭受如此待遇,还不知道会如何看待陛下。
林大人知道跟张大人争论无果,关键还是要看曲桓。
他双手放在前面弯身恭敬且诚恳道:“陛下,张大人一派狐言,迟将军对陛下对晋国忠心耿耿,百姓对他也只是恭敬之意,绝不可能越过陛下!”
他字字泣血,恳求曲桓不要打迟封的脸,给他应有的尊重。
“林大人,你总不能因为跟迟封有姻亲关系,就如此维护于他,他对晋国,对陛下什么心思,我们都知道!”
不管林大人怎么说,张大人的态度都很坚定,他就是不想曲桓亲自迎接他,给他脸面。
韩逸听了一圈下来,也没发现什么重要的信息,打了个呵欠,瞬间觉得无趣。
其他朝臣看到他这个样子,瞬间心头发紧,以为自己什么也没做,惹得他不悦,连忙开口帮张大人说话。
“张大人说的极是,那迟封功高盖主,要是继续放任,怕是会对陛下不利。”
这话韩逸听明白了。
他们这群朝臣就是怕迟封过于厉害,又得民心,担心他坐不稳这个位置,被迟封撸下来。
他摸了摸有些发酸的鼻子,依旧觉得无趣。
直到林大人颤抖着手控诉张大人是因为他女儿在宫中为妃,处处被德妃压一头,所以才会如此编排迟封。
提到后宫,张大人也不甘示弱,直言他女儿比德妃要受宠,何必要编排迟封。
林大人是一万个不相信,他对张大人的想法心知肚明。
德妃虽然不受宠,但因为她哥哥是大将军,整个后宫无人敢招惹她。
唯一不好的估计就是曲桓不宠幸她,让她备受寂寞。
张大人被人揭老底,气得脸色涨红,捂着胸口指着林大人你了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
“陛下,两年前,魏国来犯,是迟将军带兵出征,打得魏国将士落荒而逃。”
“不止如此,迟将军还攻下魏国七座城池,开拓我国疆土!”
林大人委实是不想让迟封寒了心,生出不满的心思。
两年前,魏国举兵进犯,派去边关的将士,屡屡吃败仗,险些丢了边关的城池。
最后是迟封毅然决然带兵出征,绕过群山,直逼魏国大本营,把他们打了个落花流水,逼得他们退出边关的城池。
而迟封并不满足于此,他率领众士兵乘胜追击,攻下魏国七座城池。
逼得魏国皇上递来投降书,并送出一位公主和亲。
当时,张大人听说魏国送来公主和亲,劝曲桓收下投降书。
曲桓意动,他早听说魏国公主倾城倾国,是个绝世美人。
不想被迟封拒绝了,他回禀曲桓,魏国公主虽然倾城倾国,但在魏国皇上心中并没有分量,还请曲桓三思。
并给曲桓提出意见,要来牛马粮食,以及宝剑,并派一个王子进京。
曲桓虽有不满,但也知道迟封说的很有道理。
他不满这个意见是迟封提出,他没想到这个。
就跟吃了苍蝇一样,听从迟封的话,传达他的想法给魏国皇上。
魏国皇上虽心有不满,为了求和,也只能派来一个王子当做质子留在晋国京城。
班师回朝,是因为曲桓的一道圣旨,外加送公主进京和亲,以及送魏国质子进京。
他怕迟封功高盖主,怕他在民间的民声掩盖过他,显得他无能。
在迟封再次打了胜仗后,下旨让他回朝领赏。
而朝臣的纷争则是曲桓要不要亲自出宫迎接迟封。
作为曲桓心腹那一派,自是要香曲桓靠拢,不希望他出宫迎接对方。
而作为中立派,觉得迟封打了胜仗。理应出宫迎接,也这也不仅仅是因为迟封,还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士兵。
林大人看着百无聊赖的韩逸,也就是曲桓,莫名有种悲戚。
迟封为了晋国,在边疆出生入死,抛热血撒头颅,却只换来帝王的猜疑,这是多么的可悲。
不过,罪该万死的还是那几个不分场合,不分时宜的恶臣,若不是他们,陛下又怎会猜疑迟封!
在他们心里,千错万错都是那些恶臣的错,曲桓没有任何的问题。
听完他们的争吵,韩逸从中得到几个有用的信息。
从而感慨,历代历史都一样,武臣总会引得帝王猜疑,并且失去姓名。
从他们的谈话中,韩逸也明白,他们之所以敢在朝堂上说这些,也有帝王的功劳。
是他纵容那些恶臣,公然诋毁迟封。
他就是不喜迟封功高盖主,想接朝臣的嘴阻止让他出宫迎接迟封。
猜出帝王的心思,韩逸在心里唾弃曲桓。
这人真是既要又要,什么不做,坐在朝堂上,动动嘴皮子,就让别人为他抛热血撒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