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
宁静寂寥的世界被一道雷鸣打破。
闷热的空气里有了细微的变化,一丝凉风轻轻拂过,带着潮湿的气息。
咔嚓!
远处天际闪过一道刺眼的闪电,如一条银蛇瞬间撕裂了墨色的天幕。
“轰隆隆——”
沉闷的雷声由远及近,像千军万马在奔腾咆哮,震得山林瑟瑟发抖。
豆大的雨点毫无预兆地砸了下来,打在屋顶上、窗户上、地面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像是无数颗珠子从高处洒落。
狂风也加入了这场混战,它呼啸着,吹得树枝疯狂地摇曳,仿佛要将它们连根拔起。
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是挂起了一道巨大的水帘,外面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
雨水顺着屋檐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道瀑布。
院子里很快积起了一个个小水洼,雨点落入其中,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水花。
一道道闪电不断划过夜空,将黑暗的世界瞬间照亮,又迅速陷入黑暗。
每一道闪电过后,紧接着便是一声震耳欲聋的惊雷,让人不禁心生恐惧。
陈及冠被雷声惊醒,见偏斜的雨水进入了房间,赶忙将木窗放下,只露出一丝缝隙。
潮湿的水汽随着风吹入房间,带走热气,顿时让人感觉舒服许多。
陈及冠重新躺回床上,一边用蒲扇轻轻扇风,一边重新酝酿睡意。
第二天,起来一看,雨势变小,淅淅沥沥的,裹挟着水汽的微风打在脸上,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洗漱好后,站了半个时辰的桩,这才戴着斗笠来到灶房。
早上的吃食与之前一样,一个海碗装满了白粥,另外还有一个鸡蛋。
区别也有,米粥明显要浓稠许多,不似之前,大半全是米汤。
下着雨,自然不可能晨练,早早来到学堂,发现另外三位同窗都已经到了。
不过里面很安静,大家都埋头温习手中书籍,郭和甚至紧张的腿发抖。
陈及冠盘膝坐在支踵上,先是将布满灰尘的桌面擦了一下,这才拿出《论语》看了起来。
没一会儿,迈着四方步,举着油纸伞的周礼平出现。
将油纸伞放在门口,周礼平面无表情扫了他们一眼,随后将一沓白纸放在桌面上。
动静有些人,学子们纷纷抬头,起身拱手行礼:“学生见过夫子,夫子辰安。”
周礼平声音温和,“诸位学子辰安,落座吧。”
待他们坐好,周礼平问道:“秋假两月,可曾懈怠了学业?”
众人齐齐摇头,“回夫子,我等未曾懈怠。”
“那今日便考校一番,各自上来领取试卷吧,表现优异者,奖,懈怠学业者,罚,第一位,陈及冠。”
丙班四个人的学习进度都不一样,所以周礼平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了试卷。
这显然是一个大工程,也不知道夫子花费了多少时间,毕竟私塾可没有印刷工具,需要一个一个字书写。
陈及冠起身,从夫子手中接过试卷。
试卷使用的是宣纸,一共两张,三尺长,两尺宽,正反面写得密密麻麻。
待所有人领取好试卷后,周礼平直接道:“考试时间为今日上午,午饭前收卷,请诸位学子把握好时间。”
说完,他拿着剩下的试卷离开,显然其他几个班级也是类似的考校。
陈及冠先是看了看试卷内容,主要考核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补阙,也叫补遗,用大白话来说就是填空题。
这一部分足足占据了整整两面,也就是一张纸,内容涉及四书五经。
比如上一句是仁者以财发身,就要把不仁者以身发财写出来,这是《大学》第十一章的内容。
又比如前面是空白,下一句是人十能之,己千之。
那么就要在空白处写出上一句,人一能之,己百之。
补阙题主要考验背诵和记忆,需要将四书五经通篇背诵,这也是童生考试的重点。
这一部分对陈及冠来说轻轻松松,四书五经他早已倒背如流。
第二部分则考核算术,占据半页篇幅,显然夫子对算术不怎么放在心上。
最后一部分是经纶,足足占据了剩下的一页半。
经纶说白了就是阅读理解,给你一句话,或者一个典故,让你自由发挥,进行理解。
内容同样没超出四书五经的范围。
陈及冠习惯性看完题目,又确定没有空白部分,这才提笔做题,这是前世考试带过来的习惯。
补阙题很简单,他几乎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注意不要写错字,也不要有墨迹。
卷面的整洁十分重要,如果在科举考试中,有一个错字的话,一般都上不了榜。
如果是真的去科举,时间会充分许多,学子一般都会在稿纸上写下答案,最后抄写在试卷上。
陈及冠写得很慢,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楷体字落在试卷上,字体大小相同,结构统一,就像是印刷出来似的。
虽然补阙题很简单,但架不住内容多,写完都足足用了半个时辰。
甩了甩酸痛的手臂,扫了一眼另外三位同窗,他们眉头紧皱,张银宝甚至急的咬紧牙关。
稍微休息一下,将第一张试卷纸上的墨迹吹干,随后小心放在一旁,开始做算术题。
算术题的难度没有超过前世小学的内容,只需要将自己的做法用古话写出来就行。
不过两刻钟的时间,所有算术题便做完。
估摸一下时间,距离交卷还有一个多时辰,也就是两个多小时。
看了看剩下的题目,忍不住抓了抓脑袋,这题量也太多了,他自认做题的速度不慢,可依旧感觉时间有些紧张。
看来夫子真想在开学就给他们当头一棒,免得他们心生骄傲之心,也不知道其他同窗的试卷如何,能不能写完。
没有着急做剩下的题,起身去上了个茅房,这才继续奋笔疾书。
经纶的句子全都是他听过的,前世的考试习惯让他习惯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解释原本意思,第二步延伸自己的理解,第三步用事例或者典故进行论证。
有了思路,他写的很快,在考试结束还有一刻钟的时候,终于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