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跟陈执中的府前对峙,很快便把新旧两党给牵连进来,以至于最后赵祯都不得不出面。
最终包拯也没有把人带走,只是换来了陈执中的闭门请罪待审。
随即包拯、赵拚和欧阳修等人继续上奏弹劾,请求将陈执中下狱治罪。
可这些奏疏统统都被赵祯压下,眼见赵祯并无反应,赵拚和欧阳修转而退了一步,请求罢黜陈执中。
其实在这个时候,大部分人就已经知道,即使是有赵祯的维护,有旧党的支持,可陈执中的宰执之位,肯定是留不住的。
唯有包拯,仍坚持己见,誓要为朝廷讨回公道,让陈执中入狱受审。
顾鹤也是在这时,立马找到了梁适,说起了推动夏竦回京的事情。
梁适对于这个想法,起初也是有一点迟疑的。
不光是担心韩琦、富弼他们的反应,更深层的忧虑是夏竦若重回朝堂,自己的权势地位或将受到威胁。
顾鹤劝说道:“梁相公,如今朝堂纷争不断,正是需要有人站出来,以大局为重,相忍为国。
这个道理包大人不愿明白,可富、韩两位相公,肯定都能想的明白。
而官家也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平衡朝堂,相公何不主动一些,解了官家的燃眉之急。”
梁适说道:“当然,官家确实需要这样一个人来稳定朝局,但这个人,却不一定非得是夏竦。”
“是啊,所以夏大人派人给梁相公送了一封信来,想请你过目?”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封信来,递给梁适。
这封信,是顾鹤早先给夏竦通气时,夏竦特意派人送来的。
他料定梁适不会轻易答应,便提前准备了这封信,以备不时之需。
梁适接过信函,好奇地打开,只见信中先是些寒暄之语,渐渐便切入了正题。
夏竦在信中承诺,若他此次回京,定会推动宰执兼任六部尚书之制。
梁适身为宰执之首,自然最适合兼任吏部尚书,而且是将审官院、流内铨权限收回后的吏部。
虽然这依旧只是执掌文官选任与部分低级武官铨选,职权远比不上明代的吏部,但依旧称得上六部之首。
这一点是很打动梁适的,在沉思片刻后,当即笑道:“早听闻,当初夏竦离京,满汴京就只有小侯爷一人出城相送,这份情谊还真是让人羡慕。”
顾鹤笑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便是我的处世之道,我希望与梁相公同样如此。”
梁适闻言大笑,道:“小侯爷果然是个妙人,这件事我答应了,只是我也有一件事想要拜托小侯爷。”
顾鹤微微挑眉,也是没想到梁适这么快就活用上了:“梁相公请说?”
梁适神色稍显凝重,缓缓说道:“小侯爷这段时间不在汴京,想必不知,包希仁可是在汴京城,做了不少大事,群臣苦其久矣。”
包拯折腾人的本事,顾鹤哪里能不知道,就连襄阳侯府这大半年里,都有被包拯给整治过。
毕竟哪里都有害群之鸟,襄阳侯府自然也不例外,不过看在他是真的为百姓发声,老侯爷也没有与他计较就是了。
因此顾鹤对梁适想要赶他,并不奇怪,只是好奇这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历任权知开封府,任职多不过一年,既然梁相公不想让包大人继续留在位置,想办法换人便是,又需要我来做什么?”
梁适介绍道:“如今包希仁死咬着陈执中不放,贸然换人难免不能服众,我这名声本就不怎么好,还是不要再毁他了。
因此我想着就找一个足以平息所有人意见的人,但我却又不好出面。”
梁适不好出面,自己却又合适,顾鹤脑瓜子一转,便想到是谁。
这人确实不好由梁适来推,随即笑道:“太子年纪渐长,确实可以出来历练一二,再者储君担任开封府尹,本也是我朝惯例,这个忙我倒是真的能帮。”
话说开了,两人相视一笑,眼神中充满了默契,随后他们便分别开始了各自的行动。
顾鹤先去找赵曦沟通一番,他对于当开封府尹没多大想法,可听到当了以后,就能时常出宫,那兴趣立马就来了。
与赵曦商议妥当后,顾鹤便开始着手向赵祯上奏,详细说明了让储君早预政事的好处。
赵祯对于包拯,此时也是看的心烦,便干脆顺水推舟的答应了下来。
转而任命包拯为兵部侍郎,从品级上这绝对算作是升官,可从权力上来说。
兵部是此次改制当中,六部收回权力最少的,因为兵权从来都是赵宋官家心中最紧的那根绳。
谁要敢提把枢密院废掉,将权力收归兵部,只怕当天就官位就得丢掉,顺带还要查一查你有没有什么谋反之心。
而且把包拯调到这兵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彻底剥夺了他插手陈执中案子的正当性。
没了包拯在中间的插手,陈执中的案子也很快就落下了帷幕,罢为镇海节度使,出知亳州。
只不过这时陈执中公然甩起了无赖,以患病为由强行留在了汴京,期待着这件事还能再有转机。
但已经没人再愿意帮他了,因为这时赵祯在梁适的提议下,已经决定召回夏竦担任中书侍郎。
那些原本就靠拢陈执中,想要反对新政的人,自然很快就转移到了夏竦那里。
毕竟,无论从哪个角度审视,夏竦的战斗力都要比陈执中更胜一筹。
尽管他贪财好权,但与陈家那些不堪入目的破事相比,他的这点瑕疵似乎也算不得什么。
当然也有人对此为之不满,梁适还要花功夫去安抚韩琦、富弼和范仲淹等人,来保证新党这一派的表面团结。
好在大家都是能相忍为国的人,而且眼前因为赵曦担任开封府尹的事,大家也有更紧要的事情要办。
以往,赵曦一直身处宫中,除了平常参与讲学的翰林学士能与之接触外,其余大臣都难得有机会与他见面。
现在,他好不容易要出宫了,自然引得众人纷纷想要往他身边凑一凑。
因此开封府的各个职位,如少尹、判官、推官、府院,乃至于六曹参军和左右军巡使,都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
顾鹤虽已决定前往工部任职,但出于对自家人的关照,他还是尽力争取了一番,最终成功将盛长梧安排进了开封府,担任左军巡院的军巡使。
而顾廷煜则是凭着自己的本事,从谏院离开,调任了开封府的左厅判官。
之后又经历了一段时间,夏竦回京完成了自己的承诺,开始推动宰执兼任六部尚书,理由也很简单干脆。
新政之下六部想要收权,没有一个拥有足够权威的领导者,是很难顺利办到的。
还特意举了刑部和吏部为例,现如今这官司依旧一刻不停的在打着。
夏竦推动宰执兼任六部尚书之举,在朝堂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有人赞同,认为此举能增强六部权威,助力新政推行;也有人反对,觉得这会让宰执权力过大,打破朝堂平衡。